APP下载

游走在画廊画家之间

2016-05-14童孟侯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卖画陈逸飞画廊

童孟侯

据说博物馆、大剧院、美术馆和画廊,是城市文化历史的重要舞台。倘若市民经常到这四个地儿走走,就证明这城市品位挺高。可我发现以往熙熙攘攘的百货商厦如今都人迹稀少,低头族哪有空去画廊瞧瞧?

有位美术家建议:“真应该到画廊去看看,看中意了,就收藏几张油画,那是艺术,那是文化。”

有那么高尚吗?陈逸飞说穿了另一端:“没有一个画家是不想卖画的,包括梵高。”这就对了,谁都需要首先解决养家糊口,然后想着成为有名画家,或者想着成为画的收藏家。

陈丹青说得比陈逸飞更直截了当:“所有画作进入画廊,都是商品,不会有‘特殊的例外。进入画廊的画作,即使留存再长也只是‘货品,直到被收藏家或美术馆买去,这才真正被‘收藏起来。画廊,中国已经有了,画廊文化则留待成型。”

您听这话,仿佛画家把画送到画廊去反而俗了?

画家和画廊是一对欢喜冤家。尽管画家都知道陈逸飞就是玛勃洛画廊包装出来的,尽管画廊主都知道要把一个画家捧起来特费劲儿……可眼下的不景气明摆着,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画作挂出来,可卖出去的凤毛麟角。

也好,既然画廊门前车马稀,画廊和画家都会渐渐趋于平静……才不呢,不是平静,而是“瓶颈”。

打比方说,某画廊好不容易卖掉一幅油画,得了15万,画廊就给画家7万(或者5万)。画家埋怨了:画廊是“画狼”呀!我们的画送到画廊,就让它一口吞了,嚼啊嚼,啃啊啃,最后吐出些许骨头来给我们画家。

哦,把画廊叫做“画狼”未免有些刻薄,听听卡夫卡是怎么说的:“一个鸟笼在等一只鸟,一个画廊在等艺术家。”是您自己飞进鸟笼,不是我逮您的。这话挺委婉。有句歇后语说:家雀进笼——有翅难飞。

其实,3∶1也好,2∶1也好,都很正常的,国际惯例:画廊要为签约画家策划宣传(出版一本画册要10万),要举办画展和小型酒会,要联系媒体前来报道(不能让记者空手来空手去),要付房租,要装修,要送上橙汁儿……这些不菲的开销是少不了的。画廊为画家“捧”上个三五载,画家的画才可能热卖。

画家那头心急如焚:您说什么?三五载?这不是软刀子锯嘛?

欧洲的画廊老板说:和中国画家打交道,要比和欧洲的画家打交道难得多。

于是乎,画家这边儿悄悄变异,他们和画廊若即若离起来,说什么也要把“鸟笼”给撞破了——

比如,有的画家置签约于不顾,一半的画还是让画廊卖去,另一半的画则在自己家里头卖。画家心想:就你会做经纪人?我傻帽儿啊?对此,画廊无奈,只能就这么不伦不类地“两条腿”行走。按理说正式签约后,画家所有的画都必须让画廊卖,不得私自出售。

还有的画家更干脆,让画廊代卖他的画。这一做法,立马叫画廊堕落成寄售商店。画家的画卖掉了,画家给画廊一点“意思意思”。要想拿一半的钱?做梦!画家说了:我没要画廊出我的画册,没要开什么小型酒会,代卖我的画就成,就像代卖火车票一样,卖掉一张付点代理费给你。

另有一种画家干脆自个儿开画廊,自己卖自己的画,肥水一滴都不外流。与此同时,他们也兼卖别的画家的画,享受一把2∶1 和 3∶1 的愉悦……

当然,绝大部分画家心里跟明镜似的:第一,不通过画廊,自己一炮窜红的画家极少见。第二,作画时老想着这幅画要卖更多的钱,画是画不好的。第三,贺友直从来不卖画从来不把画送到画廊去,几十年两袖清风,唯有这样的画家才能叫泰斗,唯有这样的泰斗才可能把画廊斗垮。

画家恼火,画廊也生气:中国画廊业还在萌芽期,怎么刚冒一点儿嫩头就直接进入叛逆期?不是要到青少年才不买父母的账吗?于是乎,画廊这边儿也开始叛逆,以叛制叛——

比如:有个别画廊不再销售有点名气的或者将来有可能成名的画家的画,展厅没有主打画作,只卖仿品,甚至只卖假品。我亲眼见过,白石老人画的虾,标价只有7500元。

还有的画廊开始卖“行画”。这种画是从流水线上下来的,张大爷只管涂红色,李大娘只管涂绿色,最后由一个懂画的人点缀几笔,大批量的“行画”便出笼了。

还有的画廊自甘堕落,店名还叫画廊,其实就是画店。有的甚至比画店还“低调”,成为专门配框的画框店。您还别说,配框的生意比卖画的生意热闹多了。它们从今以后再也不卖画了吗?也卖,专卖老年大学的老爹大娘的国画:一百块一张,拿走。加点钱,我给您配个画框?

说透了,这世界上真正懂画的人真不那么多。

去年,我到宜山路去买沙发,路过画家街,竟然发现一种新型的“变异”,多家画廊竟然像手工作坊了,窄窄的,单开间,后边儿画,前边儿卖。我走进姓佘的店主开的“画廊”,只见他捧着一碗方便面,筷子还在汤里捞啊捞,面条已经没了,肚子还没吃饱。他是湖北美院毕业的,到上海创业。他画的一幅黑色的邓小平,非常传神。佘店主说:连画带镜框500块给你。我自问:让画家吃饱肚子,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画家黄阿忠告诉我:“在上海的画家少说也有15万,但是有名气的画家不会超过150个。”画界冷酷,没名气的画家就是卖不动画。买房子的人牢记六个字:地段地段地段;买画的人也记着六个字:有名有名有名。

说了那么多种扭曲的画廊,话应该说回来了:大部分画廊主还是拒绝“变异”,坚持画廊的运作规矩。一位上海的女性画廊主说:“在中国,要靠开画廊来赚钱,这个想法比较‘二,你就把这个当作使命吧,心里就会好受一些。”

为了附庸“品位”,我时不时到画廊去瞅瞅,也掏钱买下十多幅不太贵的油画,最贵的一幅油画23000元。我用实际行动支持画家和画廊,苦口婆心劝画廊和画家和睦相处,道理简单着呢:画家因画廊而出名,画廊因画家大红大紫,大家伙儿一起盆满钵满有什么不好?倘若互不买账,你把我当“画狼”,我把你当“画瓶儿”,到头来肯定会吓着顾客和收藏家……中国的大款多着呢,装修房子会买一只几万元的浴缸,会买一只几千元的马桶盖,挂在墙上的油画却只买一两千的。大家携起手来,把大款们给引导了,这才是正经事儿。至于艺术、文化、品位什么的,放放再说。

猜你喜欢

卖画陈逸飞画廊
青蛙卖画
贫生卖画
画布上的浪漫与唯美
用视觉艺术向世界表达中国韵味
画廊
皇帝卖画
陈逸飞:视觉,逸飞
画廊
画廊
皇帝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