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墨和砚
2016-05-14叶文宪
读书文摘 2016年6期
我国最早的墨叫石墨。《水经注·漳水》 说:“石墨可书,又燃难尽,亦谓之石炭。”墨的本意为“黑土”,所以“石墨”应是煤炭一类的东西。秦汉时出现了松烟墨,这种墨是用松木烧成的烟灰拌上漆和胶制成的。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4号秦墓出土了一小块圆柱形的墨,直径2.1厘米,残高1.2厘米,同出的还有研石和宋家木牍。这块秦墨,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墨。1976年,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了多块大小不等的墨,因为都是些小墨块,所以叫做“墨丸”。史书记载,汉代的尚书令仆丞郎每月可以得到“大墨一枚,小墨二枚”。由于墨丸太小,磨墨时不能用手直接拿着墨来研磨,所以秦汉时代的砚台都另外附有一块研石,而砚台一般都是长方形的石板,讲究的石砚在外面还有一个漆盒。
东汉时,墨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经过压膜、出模等工序制成的墨锭。墨锭的出现,赋予墨极大的活力。它们被制成或方、或圆、或圭、或璋、或如铜镜、或似古钱等不同的形状,墨锭表面也被刻绘上神话、宗教、风景、诗词等不同的图案文字,小小的一块墨也成为展示墨工艺术的一个舞台。
(选自《趣味考古 (插图本) 》/叶文宪 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