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全开放型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模式探析
2016-05-14黄秀子
黄秀子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难以继续独善其身,逐渐融入到数字化浪潮中。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随着信息资源的逐步开放,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途径和信息质量的日益变得个性化,传统图书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需求,高职图书馆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服务模式,建设“互联网+”全开放式高职院校图书馆。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Internet +",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is difficult to continue to be immune, it gradually integrates into digital wav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gradually open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way to gain information by the students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become increasingly personalized, the raditional library mode can't meet the reading demands of the most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should actively use the Internet thinking to innovate the service mode and construct "Internet+" full op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关键词: 创新;开放型;图书馆
Key words: innovation;open type;liarbry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6-0088-03
0 引言
21世纪新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开放课程MOOC的兴起、移动服务、社会化网络、云端服务等新兴技术的引入,逐渐改变读者的信息需求与资源利用模式,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新技术时代下,大学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应当如何创新,以更好地满足读者新的信息需求;如何更新管理理念、打造新的图书馆空间、转变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提高馆员素质,以应对环境和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大学图书馆共同面对的议题。
本文将引入互联网思维,提出“互联网+”全开放式图书馆服务模式,来改善图书馆开放式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
1 传统半开放式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局限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从基本的知识服务上升到了更加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模式当中。在以往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其虽然也积极要求服务的开放性,但由于技术方面的匮乏,往往还是更多的以手工操作进行,且在服务对象方面也还是局限在院校的师生当中,所具有的开发性并不明显,并不能够对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优势以及资源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在现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对知识具有了更高的需求,这就使以往院校图书馆较为局限的服务模式产生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的现象。该种要求的存在,则会对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性开放提出了积极的要求,要求院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互联网+”全开放式图书馆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为开放的知识服务。
2 “互联网+”全开放图书馆服务模式
2.1 概念综述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全开放型图书馆主要分为硬件开放性和传统服务开放型两大类。其中,信息资源及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延伸是全开放型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信息资源全开放型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即数字图书馆的全开放型管理模式。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互联网+”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模式相互融合的结晶。它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互联网+”全开放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以网站为基础,将院校师生、政府用户以及企业用户为服务对象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知识共享以及技术支持方式的应用对知识进行全面的获取、重组、分析、定制以及传递,以此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更为系统、高效以及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该种开放模式中,其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扩大的开放性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科学、深入的知识服务内容,仅仅通过一个门户网站的应用对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用户需求进行满足,在具有良好开放性、全面性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便捷性以及高效性。
2.2 高职院校图书馆实行全开放式管理的条件
“互联网+”全开放型图书馆是集借、阅、藏、查、观、听为一体的开放型阅读休闲场所。但是图书馆全开放式管理的实现并不是任何情况都可以的,对于图书馆来说也具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则由于下述优势的具备使全开放式管理的实施成为了可能:
2.2.1 信息服务优势
①满足科研信息服务需求。
在现今高职院校科研评价体制改革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对于信息方面的需求不仅表现在学术研究方面,在此基础上也对显示生产力的贡献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起了更高的重视。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社会企业的创新需求也具有了新的看法与重视。从企业层面看来,其在市场中竞争能力的提升同其积极创新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而由于其自身缺乏科研条件,就对外部创新具有了十分迫切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大学科研成果则对企业在技术层面的需求进行了良好的满足。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高职院校在此情况下在营造社会学习氛围方面则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各方面对于信息的积极需求更是使得图书馆开放服务成为了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②打破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完善就业信息服务。
另外,高职院校还承担着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的职能。众所周知,就业难已是当前各所高校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企业用人需求不断缩减,使得学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而企业与高校之间信息交互不对称恰恰是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主要机构,在学生就业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学生可以通过校图书馆阅读有关职业技能和就业信息的文献、资料,对企业、行业能够增进认识,了解企业的招聘信息。另外,通过图书馆网页上“就业指导”导航系统和网页链接,直接访问各个就业招聘网站,从而实时掌握就业信息。这是在全开放型信息服务要求之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打破信息不对称格局,完善就业信息服务职能的充分体现。
校内服务方面,即通过校园网在登陆到图书馆主页后完成图书的查询、借阅、检索、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在该学科服务模式中,其主要由学科聚合、学科定制以及学科导航这几个模块组成。其中,学科导航主要是为来访用户提供学习信息方面资源的导航,并提供学科博文导读、学科资料下载以及学科杂志推荐等信息;学科聚合即通过RSS集合技术的应用对近期内不同专业知名人士以及学科专家所撰写的论述进行聚合,以整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完善的信息清单。在该模式中,用户通过对相关信息分类的订阅,则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的推送;学科定制即通过定制平台的实现帮助用户能够通过该服务对自身的特殊需求进行满足,并根据请求模式的不同分为表单描述、现场描述以及在线描述这几种。而无论使用哪种方式对请求进行提出,都能够在将其写入到学科历史库后便于其他用户的查找。
在企业用户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能够为其提供较为传统的信息服务,且用户也能够通过校外网的方式登录图书馆主页,通过同企业馆员信息需求的提出获得相应的信息服务。对于企业反馈的信息,则会在储存之后建立起专门的企业知识库,并会根据企业的类别以及需求情况对其知识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创新,在对信息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为企业动态需求以及情报服务等方面提供资料以及素材,在使高职院校对企业需求进行更好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两者间项目的交流以及学术成果的转化。同时,该模式也具有增值服务模块设置,在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更好的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型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进行推进与完善。
2.2.2 人力资源优势
在现今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在图书馆信息化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当中,对于人才也具有着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在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加大了信息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并因此使馆员队伍素质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改观,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图书馆中绝大多数的馆员都在工作当中积极参加培训,在现代化图书管理、信息检索分析与整理、计算机技能以及外语技能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提高;第二,很多馆员在工作当中也追求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接受不同专业硕士教育的同时在知识服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都获得了积极的改善,并以此为开放型服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3 “互联网+”全开放式图书馆服务模式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也已取得一些初步经验,如高职院校系统的CALIS模式等。基于“互联网+”的图书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并且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用户存取文献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扩大。
“互联网+”图书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应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属于不同专业领域、处在不断更新状态中的各种图书信息资源用网络链接起来。以便于对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源进行存取和利用。本文探讨的“互联网+”全开放型图书馆图书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是从共享过程的五个组成要素入手来展开的,这五个要素包括数字信息生成、数字信息组织、数字信息存储、数字信息服务和整体过程维护管理。如图1所示。
数字信息的生成是把各种信息资源通过不同的标准或协议转换成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统一能识别的数字信息资源,即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以网络化方式交互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获取信息利用知识的需要。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即通过分类、主题、分类主题一体化等组织方式为数字信息资源提供有序化的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有机化的整体。数字信息资源在有序化的基础上必须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和简单快速的存储算法,从而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充分快速的利用。所有的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处理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够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个完整过程就必然要进行维护管理。对以上五个模块有个初步了解以后,图2介绍了全开放型图书馆五个模块之间相互配合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过程。
图2是“互联网+”全开放型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一个总体雏形。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全开放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生成可分为现实资源(放置于本地的数字信息资源)和虚拟资源(通过网络才能获得的数字信息资源),两部分的获得途径有传统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补充建设新型媒体电子出版物,如CD-ROM、VCD、DVD等光盘文献、音像制品、教学软件、电子书刊等;搜集、筛选、下载镜像网上信息;自主开发建设学术科研成果数字化文献资源;建立导航网站,链接网上专业网站、搜索引擎、数据库服务中心、数字图书馆等建立虚拟网上资源系统[4]。然后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序、标识、编码等过程完成信息组织。整序的方式可以根据被组织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选择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组织,如元数据方式、分类法、主题法、分类主题一体化等组织方法。这样我们就有望建成一个统一的数字资源数据库,并存贮于网络环境下供用户利用,且在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维护管理,大幅度缩短了运行维护时间,提高了图书信息服务效率。
3 案例研究
内蒙古医科大学“云图书馆”是“互联网+”全开放图书馆建设中比较有特色的图书馆。该馆基于IBM-PMC云管理平台及服务,摒弃了传统的“烟囱式”的系统建设方式,实现:
IT资源池化和资源共享:高校无需太多物理服务器,就能满足海量应用搭载,保证未来5-10年的应用扩展需求,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发展;
智能化管理:通过IBM-PMC云管理平台的可视化图形界面操作和定制化的管理系统,内蒙古医科大学实现了当代世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充分体现当今全休闲、全自助、全开放和无障碍的当代图书馆办馆理念;
简便、易操作的后台:基于IBM-PMC云管理平台的“云上图书馆”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系统,使图书馆后台管理灵活方便,提升图书馆工作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基础建设资金。
自今年11月份该图书馆上线后到现在,用户总访问量达到了91509人次,总浏览量165159人次,日均访问189人次。它成功帮助内蒙古医科大学构建了绿色、节能、环保的当代图书馆技术管理服务模式,加速内蒙古高校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智慧转型。
4 结论
“互联网+”不断推进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大数据改变了行业决策的方式,云计算正在重塑IT架构,移动和社交技术则赋予了互动新的含义。内蒙古医科大学“云图书馆”的上线成为内蒙古高校发展和“互联网+”技术融合的典范,对中国“互联网”全开放型图书馆模式的创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未来,“互联网+”还将继续携手更多高职院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等创新技术推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智慧发展。
参考文献:
[1]云虎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现状研究[J].科技传播,2015(20).
[2]周恒忠.基于移动图书馆联盟优势的高校移动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
[3]王琳.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轨迹研究[J].学周刊,2016(01).
[4]张兴旺,李晨晖.数字图书馆与大数据:研究范式的分析、比较与融合[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2).
[5]李洁.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2).
[6]张明恩.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探讨图书馆服务模式[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