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
2016-05-14周心悦
周心悦
婉转动人的惆怅
世界上没有永远,但有不朽。
戏剧,就是一种不朽。
它饱含着岁月的沧桑,拥有时代的底蕴,显示了文化的深邃。中国古代,最动人的情诗写在戏剧里,最华美的篇章写在戏剧里,最美妙的音符也写在戏剧里。琴瑟一起,台上的旦角咿呀轻唱,风吹过,竹林里光影婆娑,空气里的草木清香很淡却很悠远,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总喜欢听他们把—个字拉得很长很长,上下来回翻转,不同音调不断转换。情感的奔涌而出或是慢慢倾吐,都在这一段长长的余音中,有时竟能唱出泪来。
我最早接触的戏剧是《牡丹亭》。看杜丽娘处深闺不能出,听她望着园中“姹紫嫣红”的景色一遍遍悲叹自己的青春逝去,我也感叹不已。她深锁闺中,只能仰天望着苍茫的天空,吐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低眉凝视着生机勃勃的春色,叹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然而,这“良辰美景”终究无法令她“赏心乐事”。她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到与柳梦梅相遇,梦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然而,梦中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她不断在现实和梦幻间徘徊。其间的一次次喜悦、一次次失望、一次次感伤都表现得细腻、深刻,让人跟着喜跟着悲。这就是戏剧的力量。
长大了,我在《西厢记》里看崔莺莺争取属于自己的爱情。她勇敢地打破封建禁锢的婚姻,高唱:“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离去的是车马,不离的是两人的真情。
不禁想起《红楼梦》里,宝玉一个人偷偷看《会真记》(也就是《西厢记》),花撒了满地都不曾察觉。黛玉看到,虽知是禁书,却又忍不住想看,最后也沉醉其中。宝玉一句“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竞让她的心不自觉地跳动起来。后来黛玉听到那些戏曲,也叹息原来戏里也有好文章。他们被感动了,现在的我们也被感动了,因为那纯真美好的感情,因为那淋漓尽致的表现,因为戏剧的魅力。
这些写在纸上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爱恨离愁放在戏里便似被注入了生命,变得鲜活起来。没有摄像机,没有剪辑修饰,只有一个舞台,演员在上面倾情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用唱词,用表情,用动作。我想,这是银幕所无法取代的,因为只有真人真声在台上真情演绎,坐在台下的我们才会动容,才会觉得进入那些故事成了其中的一员。这便是戏剧吧,让人痴迷沉醉。
戏剧给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感觉。
而能带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沉淀,是时间的积累。
在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微风吹起《牡丹亭》有些泛黄的纸张。有时候,邂逅就是如此简单。
王者的荣耀
对于西方戏剧,我体悟最深的就是《哈姆莱特》。
这部作品我曾反复欣赏。在哈姆莱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所有的复杂、所有的矛盾和所有的斗争。哈姆莱特是一个简单的人,我们在阅读中,会发现他的情感很简单:他气愤了,他快乐了,他满心仇恨了,他装疯卖傻了……但为什么这些常人都有的情感聚集在他身上就成了复杂,就成就了不朽的经典?
这就是戏剧的力量,是准确到位的描写与戏剧手法完美碰撞所激起的火花。
哈姆莱特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丹麦王子,从小无忧无虑,单纯善良,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直到一连串的变故改变了他:他的父亲,也就是丹麦国王突然去世,人传是被毒蛇咬死的;他的母亲,在他父亲死后不到一个月就嫁给了他的叔父,也就是现在的丹麦王。他困惑不解,也很不满,但也仅此而已。这时,他虽然经历了挫折,但还没有质的改变。
直到他在露台上与父亲的鬼魂交谈,得知父亲是被叔父谋害,他的叔父其实是他的杀父仇人,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月光变得凄冷,黑夜变得如甲胄般阴森,他的血液开始沸腾,性格和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报仇!这不是父亲鬼魂的请求,这是他的职责,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他呐喊着:报仇!报仇!
从那一刻起,他变得成熟了,也变得复杂了。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坚定,打算为父报仇,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于是,高贵的王者在心中刻下了誓言,手中拿起了锋利的长剑。他装疯卖傻引开王族人的注意,令他们放松警惕;他用“戏中戏”试探丹麦王的表现,证实了叔父确实是他的杀父仇人;他痛斥自己的母亲,劝她早日改邪归正……
哈姆莱特是一个悲情英雄。他揭穿了叔父的阴谋,刺死了叔父和背叛他的人,为父亲报了仇,却不幸中毒身亡,既让人敬佩赞叹,也令人感到惋惜遗憾。
哈姆莱特的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荣耀是不朽的,整个丹麦都会记住他、赞美他。而对我们读者来说,他的勇气、他的坚定、他的善良是在文字之后、故事背后真正弥足珍贵的,这是一种胜利的荣耀,是真正的王者!
哈姆莱特就这样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哈姆莱特》就这样成为戏剧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
我还是想说那句话:世界上没有永远,但有不朽。
戏剧真的是个奇妙的东西,是在岁月长河流淌中积淀下的,是不朽的经典。
听,风在吹,他们在唱,我,边走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