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维的打开与多维思辨
2016-05-14朱诵玉
朱诵玉
写好思辨性文章,关键在于平时对学生多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帮助其打开思维,学会多维度辩证思考。
一、写作前的思维打开
写作的前提是思维的打开。学生作文中思维单一、僵化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只有先帮助其打开思维,之后才谈得上创作。
人的思维往往会局限于某一个维度,容易走向死胡同,这对于作文来说是很不利的。试想一个问题:“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这个问题有几个答案呢?你能想到几个答案呢?其实,如果我们能多维度地思考,增加一些辅助条件,你会发现答案远不止你想的那几种:
“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不是。”
“枪声有多大?”“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确定。”
“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
“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没有花,就十只。”
“有没有傻得不怕死的鸟?”“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这个例子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思维是如何打开的,它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以非常有益的启示。其实,思维的差别,正反映了思维能力的不同,而思维打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必然伴随着思辨能力的提高。那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呢?方法多种,如从时空的角度来打开思维,可以具体到春夏秋冬早中晚,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等。在这里,我们推荐采用扩展的办法来训练思维。请看下面的训练实例:
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扩展成一段话。
A.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主张人应该宽恕待人,以自身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倘若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硬推给他人。
B.缀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忘记了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对词、句的扩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思维的打开,思维打开了,就有话可写了。套用一句话,思维有法,思无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写作思维的训练犹如奥数,关键是要通过训练,使思维活起来。
二、审题时的多维思辨
写作步步难,审题第一关。审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思维打不开,就缺少多维度思辨的能力,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一端不及其余。这样就会有偏题、跑题的危险。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辨训练。审题的多维思辨方法多种,下面略做介绍。
1.撷取词语抓关键。
对于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要善于抓取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据此立意。
例,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 文章。
“我想握住你的手”中关键词应是“想”和“你”。“想握住”就是还没有握住。“你”是谁?多维度考虑,可以是具体的人,如父母亲人、同学朋友、陌生人,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祖国、故 乡等。
例,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中,关键词应是“感情”“亲”“疏”“认知”。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这样,从这个题目里分析出至少两个角度。
题目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作文的核心所在,它指引着思考的方向与写作的角度。撷取关键词,不仅要考虑关键词的含义和指向,还要考虑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这样多维度地思考,才可能写出不跑偏的作文。
2.比较材料分异同。
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往往含有丰富或复杂的内容,除了要运用抓关键词法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之外,还要考虑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意思。下面分别从多则材料和单则材料的角度谈谈审题 方法。
(1)多则材料之同义关系。
a.美国巨富洛克菲勒对儿女的零用钱管得很紧。孩子7-8岁时每周3角,11-12岁时每周1元,12岁以上每周2元。他还给每一个孩子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楚每笔开支,领钱时交他审查。用途正常的,下周递增5分,反之则减。同时,允许他们做家务活补贴各自的零用。
b.英国女王的孙子威廉10岁时就放弃了豪华的宫廷生活,去学校住宿,每隔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一学期只有9英镑的零用钱。他幼年时使用的婴儿车还是30多年前父亲用过的。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表达,虽然是巨富,但对孩子在经济上的要求却近于苛刻,他们都在培养孩子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品质。
多则材料之同义关系就如多棵长相一模一样的树,任选其中之一,都不会影响到审题立意,审题时抓住其中一则材料即可。
(2)多则材料之反义关系。
a.某杂志社做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的是“乐于助人”。
b.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做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意义是相反的,但都反映了青年中一部分人对自己对别人采取不同的标准。这两则材料就如两棵相对而长的树,一棵是另一棵的镜子,必须考虑到两者的共同部分,而不是只考虑其中一个方面,有不少学生就将主题定为“乐于助人”,这是不全面的。
(3)单则材料之反义关系。
例,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他们”与“我们”相对,作文时,不仅要想到他们,还要想到我们。“他们”是谁?贫困地区的学生,战乱中的人们,工作在艰苦地区或行业的人,你的父母、老师等。
单则材料之反义关系犹如一棵大树在两米高处分叉,长出两个粗壮的枝干。作文时,这两个枝干都是要考虑到的。
(4)单则材料之多义关系。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这则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可以从三个角度析出来:南郭先生的角度、齐宣王的角度、齐湣王的角度,同时,这三个角度又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南郭先生之先成后败与其自身条件有关,也与对象不同有关;齐宣王、齐湣王的不同态度决定着南郭先生的命运,可以用下图表示——
单则材料之多义关系就像一棵长出许多枝杈的树,选择任何一个粗壮的枝杈来立意都是可以的。当然,所选取的其中的一个角度也必然会涉及到另外的一些角度,它们之间往往是逻辑中的反对关系。写作时,也可以兼顾,但要有重点。
作文审题时应注意到作文题本身所含有的丰富内容,要能做到多维度思考,注意其内在的思辨性,而不能只抓取其中的一点不顾其余。
就写作的心理过程而言,思维的打开与多维思辨是同时进行的,也是写作重要的第一步。如何打开思维,学会多维度审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操练,并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之呈现出一定的思辨性,也才能有效应对高考作文。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