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应有的时空观

2016-05-14董龙凯

书屋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区鲁西南时空

董龙凯

近日又翻阅葛剑雄先生文史方面的杂文和随笔集《人在时空之间》,再次感受到时空观念对于我们人类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在书中,葛先生讲述了疆域和版图、传统节日和文化传承、社会与自然、文化遗产与旅游等方面的问题,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如果细细品味,你肯定会有一种穿越千年时空的感觉。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当中,谁也无法摆脱。就时间来说,虽然人类史已有两百万年,但仍然处于自己历史的开端或幼年阶段,未来没有穷期。在数千年、数万年以后的人看来,我们也许是一批心智未开的前辈。鉴于此,我们应常怀一颗谦虚谨慎之心。任何骄傲的观点、武断的结论、自负的行为,都是不懂时间、不知历史的浅薄。就空间而言,小到一个原子,大到一个星系,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当中。人类自然也不例外。地球上有七十亿人,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而地球也只是无以数计的星球中极其微小的一颗行星。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时空。生命是有限的,时空却无限。如何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们的时空位置,珍惜稍纵即逝的现实生活,使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时空中更有意义,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从数千年人类文明史来看,则每一阶段各不相同,不同空间中的历史文化现象也存在差异。例如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印第安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这些文明发端于各个大陆,都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但它们中间有很大差异:有的发明象形文,制造木乃伊;有的发明楔形文,制定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有的形成种姓制,创立佛教;有的发明甲骨文,实行分封制;有的最早培育玉米,创造玛雅文字;有的确立民主政治,制定罗马法。这些文明,多数属于大河文明,肥沃的土壤适于农耕。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由于山地多,平原少,则不能仅仅靠农耕来生存,而是借助其优良的港湾发展航海业,进行对外贸易。而且,历经兴衰、交融与变迁,这些古代早期文明有的传承嬗变、延续至今,如古代中国文明;有的命运多舛,半途夭亡,如尼罗河文明;有的则不知所终,神秘消失,如印第安文明。

具体到中国,由于地域辽阔、环境各异,不同空间、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历史文化区域划分,可有语言文化区、宗教文化区、风俗文化区等;也可以按地域分成多个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原文化区、齐鲁文化区、楚文化区、吴越文化区、岭南文化区等。不同区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孕育了各地不同的人群性格,像苏州状元、绍兴师爷、山东响马、云南马帮,都为后人所乐道。而且,即使是同样的地理环境,不同空间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也多种多样。比如安徽徽州一带山多地少,明清时期很多人到外面发展,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徽商。但中国有很多如此条件的地方,同样是山多地少,但结果恰恰不同。如湘西一带有很多石灰岩地形,土地贫瘠,在当时却没有出现湘商,而是出了土匪。再如,明清时期安徽淮河北部地区比较贫穷,以乞讨为生者数不胜数,浙江、福建一带不少地方却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有很多。

不仅如此,同一空间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比如鲁西南,自咸丰五年(1855)黄河于河南兰仪铜瓦厢改道入渤海后,就经常遭受水患侵扰。但在不同时段灾情轻重差异挺大。改道最初二十年,也就是咸丰、同治年间,黄河在北至北金堤、南至废黄河、东至运河的三角地带漫流,因而黄河泛区主要位于鲁西南,此地受灾非常严重,而运河以东黄河两岸几乎没什么河患发生。随着光绪初年西部黄河大堤的修筑,泥沙下泄增多,东部地区河患变得频繁起来,鲁西南却相对较轻。但从光绪末年开始直到花园口决口,黄河河患又主要出现在鲁西南。与此相应,人口迁移活动也发生了由西到东又由东到西的转移。也就是说,黄河漫流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发生于鲁西南,光绪年间主要发生于运河以东特别是齐河至齐东段,光绪末年以后尤其是民国年间,人口迁移的重点区域又转到了鲁西南。再比如,京杭大运河自隋朝开始,就成为重要的运输通道,江南的漕粮源源不断运往北方,运河沿岸的城市如扬州、淮安、济宁等也因此商贾云集,十分繁华。但随着1911年津浦铁路的开通,大运河一下子门前冷落,这些因运河而盛的城市也很快衰败,只留下美丽的回忆。大运河的空间位置没有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却不相同。

由此可见,无论是研究历史现象,还是研究现在或未来,都要综合考虑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不仅考虑研究对象特定的时间段,还要考虑更长的时间,作时间上的纵向联系,有总体上的时间视野;不仅考虑研究对象所处的空间,还要考虑更大的空间,探寻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总体上的空间视野。特别是对于地域文化,不能仅仅考虑该地域,应把它放在大历史、大空间的背景下。没有大历史、大空间的视野,研究出来的地域文化是琐碎的,难以引起本乡本土之外其他地区人们的广泛共鸣。

正是因为有了时空差异,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才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我们所处的地球世界才显得丰富多彩。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曾说过:“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这实际上是对时空观念最形象的比喻。在这个舞台上,活跃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的演员,上演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的剧种。一个人,只有真正形成了综合的时空观念,注意到了时空差异,思路才会更加开阔,立意才会更加高远。

猜你喜欢

文化区鲁西南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东汉洛阳城南:中国古代第一个都城文化区的形成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鏖战鲁西南
鲁西南春节漫记
鲁西南地区既有农宅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
鲁西南一次持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东汉时期汝南文化区形成原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