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镇:钱袋鼓起来 乡村美起来

2016-05-14杨风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镇土地社区

杨风

初夏的5月,行进在河南省夏邑县太平镇,一座座大棚掩映在随风起伏的麦浪中。花木苗圃集中连片,一会是叶片鲜艳的乔木,一会是造型各异的藤类,再往前走,又会有一大片开着各色花、长着各型叶的中药材映入眼帘。

近年来,太平镇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点,切实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了绿化苗木、花卉、瓜果、蔬菜、药材五大支柱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各项服务设施功能完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大有改观。太平镇已然形成特色凸显、互融共生、协调发展的美丽宜居小镇。

提标准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006年至2009年,太平镇连续3年实施了高标准粮田、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大开发等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余亩,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农田生产格局,为生态农业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太平镇还坚持用现代科技和先进创意提升农业,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科技与农业“联姻”,通过蹲点和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建立了示范性基地1万余亩;通过与夏邑县科协、农广校联合举办“农民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河南省农科院专家教授亲临讲座,每年培训新型农民不少于5000人次;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运用,加快粮食产能项目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特色瓜果苗木种植和农业机械化推广运用,强化了农业生产保障。

调结构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追求更健康、更丰富的生活方式成了新风潮。太平镇审时度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何引导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致富,成为太平镇探索的新课题。

位于太平镇的夏邑县永震园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永震园林)是一家集彩叶苗木、园林绿化、林下种养、立体养殖和农机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在太平镇建立7000多亩综合性农业发展基地,采取规模种植、林下种养、立体养殖和造型景观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直接带动数千户农户增收致富。

在永震园林的一号基地里,太平镇卜楼村的卜庆涛正在修剪树枝。“每天50元,一个月能挣1000余元,足够我和老伴用,还能帮忙带孙子,儿子的负担也能减轻点。”卜庆涛高兴地对记者说。

永震园林技术负责人冯献宾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土地租金4000万元,工人工资3000万元,每年有7000万元反哺太平镇。”话音未落,卜庆涛接着说道:“要不是镇里搞土地流转、办企业,咱村里上哪儿能弄恁多钱去?还没污染,天天在园子里上班,身体也好了。”

太平镇党委书记班春丽告诉记者,太平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在考虑太平镇的发展时,镇党委班子决定在“农”字上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让镇里的致富能人和外来投资商投资农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多种经营 全镇经济百花齐放

在太平镇兴旺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罗贵媛正将一群大白鹅赶下水。

2012年3月,这位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重庆妹子跟随打工中相识相恋的丈夫班庆伟来到太平镇结婚落户,感受到当地火热的土地流转氛围,她与丈夫一起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创办了家庭农场。运用所学知识种植10余种果树,在林下养鸡、养鹅,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形成种养肥一体化的生态模式,实现了就业创业双丰收。

太平镇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地方特色,结合历史传统,宜菜则菜,宜果则果。2010年4月,太平镇启动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开展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鼓励大户返租承包土地。2015年年底,全镇涌现种植大户123家,流转土地面积达5.5万亩,初步形成了“南粮、西菜、北瓜、东果”的农业结构新格局。

常永刚原来是一位房地产商,看到老家的农业建设红红火火,就牵头成立了夏邑县勇刚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不但流转土地搞种植,还建立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交易市场,代办全镇出产的瓜果蔬菜和中药材。记者采访时,正逢西瓜大量上市,市场里停了8辆大货车正在装车,而市场外面,还有3辆车在装黄瓜。

这样的交易市场,太平镇还有3家。如今,太平镇已成为周边农产品的集散地,丰富的产品带动了物流行业的繁荣发展,同时,方便快捷的物流业也促进了农特产品的发展,实现了产销两旺。

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繁荣经济做支撑,太平镇在全镇开展了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活动,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太平镇作为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试点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规划建设了8个新型社区,现已有4个社区初具规模。其中龙河湾社区以徽派建筑为主,中心社区以明清建筑为主,西平社区以现代风格为主。

太平镇以绿化促美化,分步实施生态计划,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做到绿化跟着房屋走,把乡土树种与绿化苗木相结合,分层次栽植,使之相得益彰、辉映成景,形成一路一景、一村一品的特色设计。

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太平镇还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太平镇文化站有文化活动室14间,更有书法、美术及音乐、曲艺爱好者150余人,书画作品获省、市奖6次。另外,龙河湾、西平、顺和3个社区服务中心均有专门的图书室及文化活动广场。

太平民俗馆中“田园牧歌”展厅介绍的是太平镇自明朝太平集至今农业、文化、武术、经济等方面的悠久的历史,并详细记录了各个自然村落的由来。让新一代的太平人了解和感知先辈们的艰辛和奋进,珍惜并开创新的生活。

班春丽说,太平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农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互相促进,既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宅院子美起来。

初夏时节,太平这个古老而又活力迸发的古邑名镇,正弥漫着田野风光和现代气息。她正以鹰隼试翼的豪迈与激情,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征程上,潮头勇进,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全镇土地社区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