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叫“赵云”的猫及其他
2016-05-14潘云贵
我去猴硐猫村,刚下火车,就有几只猫在我跟前转悠,慵懒地伸着身子,走起路来都很优雅。角落里也窝着两三只猫,上下瞄了我一眼,又哈了下嘴巴继续睡觉。也有逢人就叫起来的,像小孩子的哭声,似乎在讨东西吃。
我在车站对面汤粉馆里吃矿工米粉的间隙,一波豪雨骤然落下,敲得屋瓦砰砰作响。路上的猫们跟人一样,纷纷躲在屋檐下。它们抖了抖身子,躺在地上,静静的,像在数从屋檐上滑落的雨滴。
当我吃完面撑伞走到附近的煤矿博物园区时,发觉雨水并没有将猫咪们赶跑,雨一小,它们又成群结队从园区的各个角落跳出来。在房外、墙边、树下活动,摆出各种动作。或许是因为没有主人,它们不如家养的猫那么体肥有肉,有几只好瘦,像饿了好几天的浪人,打不起精神。
游人过去抚摸,猫咪们都不害怕,还是懒洋洋的样子。若有人手里带着吃的,它们就盯着食物看,凑上来闻一闻,缠着你,在人前做各种表演,伸腿,洗脸,爬起来又扑通躺到地上,摊开肚皮,讨人欢心。
我蹲下来挠挠一只白猫,它很开心地眯着眼睛。我起身要走,它骨碌打个滚儿,躺在我脚边,似有挡住我去路的意思,很淘气,也很机灵。
小时候,家里也养过猫。那时最早起来的人总是母亲。她趁煮稀饭的间隙,给猫咪喂食。父亲是个三国迷,给猫咪取的名字叫“赵云”,希望这小家伙能好好长,英勇又忠诚。
赵云是黄白相间的小猫,被爱猫的母亲喂得圆乎乎的,走起路来,像毛线团滚来滚去,深得家里人喜欢。因为整日将赵云关在家中,它也不觉得自己胖。只是后来等它大了,却见它开始自己瘦下来,饭吃得不多,总喜欢往人身上和家具上蹭,有时抓坏了一些东西,母亲也舍不得打它,只朝它嚷嚷,它好像听懂了,瞬间又变得好乖,下一秒又悄悄溜向阳台。
“是不是病了?”母亲问。
“该放它出去了,毕竟这么大了。”父亲说。
所以赵云的活动范围开始扩大到了院子里,偶尔听到大门外有猫叫,也耐不住寂寞爬墙跳出去。玩得越来越野,有时母亲唤它吃饭也不回。父亲见它不听话,说:“再这样下去这家伙迟早要被别人家的母猫勾了魂去!”他便想阉了赵云。
那天我和母亲都不在,等回来时只见赵云躺在地上呜呜地哭着,脸上挂着两条泪痕,像要死了一样。
晚上吃饭,母亲责备父亲,嘴边嘟哝一句:“这‘赵云是你取的名字,现在却成了太监,你也真能狠下心……”父亲脾气并不温和,吃了些酒,开始火爆起来,跟母亲吵了一架。我夹在他们俩中间扒了一口饭,咽了几口菜,假装吃饱,起身回卧室去了。
等父母亲之间战乱平息,我推开房门想去瞧瞧受伤的赵云,却看到母亲已经蹲在赵云旁边,哭哭啼啼的,像个小姑娘。
猫咪也不叫了,平常会发光的眼睛失去了光芒,有气无力强撑着又闭上,闭上又睁开,撑了一会儿又旋即闭上,好累好累的样子。
母亲跟我说:“你爸就是这样的人,做事情从来都不跟人商量,把‘赵云变成这样,刚才我一说他,他就跟我急,他进屋前丢下一句话,说要给‘赵云改名。”
“那叫什么?”我问。
“司马迁……”我妈又少女心哭哭啼啼着。
从赵云到司马迁,只能说父亲太喜欢历史了。
被唤作“司马迁”后,猫咪不知是赌气还是真的没有适应过来,起初一两周,我们叫它,它都跟没有听见一样兀自做着自己的事,不是躺在院子的石板上,就是在屋檐下伸着爪子做洗脸状。它不往外跑了,也不发情了,但半夜碰到耗子竟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手到擒来,只在一旁干叫着不动手。它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没有激情。父亲说它越来越没用。
那年冬天,南方极冷,一些地方都下雪了。司马迁得了一场重感冒,从此一蹶不振,流着眼泪和鼻涕,样子丑丑的,越来越憔悴。眼看着它快不行了,一家人都很着急,也像被传染了感冒似的,没有状态,心里想的都是它。带司马迁去村里张兽医那里打针的是我和父亲,母亲连看它打针都不敢,只在家里揪着一颗心等待。
张兽医拿着一根大针筒,往司马迁身上扎了下去,动作异常熟稔,脸上毫无表情。一针下去,司马迁像它“受宫刑”那天一样大声叫起来,这样的叫声在它的生命里不会出现第三次。
回来第二天,司马迁死了。
全家人都哭坏了。父亲还专门跑到张兽医那里理论,说猫如果不打针还不会这么快死掉,针筒里的药一定有问题。张兽医气呼呼地说有没有问题你打一针试试就知道,说完“啪”的一声关上了门。父亲受辱似地涨红了脸,捡起一地石子摔得他们家门窗呼啦直响,还打破了一扇窗玻璃。
从此后,母亲再也没养过猫。
有时在公园里散步,碰到猫咪,我都会停下来观察它们。
它们特别喜欢跟小孩子玩。孩子们会蹲下来跟猫咪打招呼,摸它们的头,挠挠它们下巴。猫咪都很听话,眯着眼睛笑起来。如果孩子们手里有饼干、面包,都会掰开,弄得碎碎的,放在手心递给猫咪。猫咪会先伸出舌头舔一下,觉得合自己胃口,便凑上来小口小口吃着,不咬孩子的手。孩子和猫咪都很快乐。
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彼此的天真和信任上。
从猴硐车站离开的时候,我又回过头好好看了一下遍地打滚或慵懒走路的猫咪们,突然羡慕起它们的生活——简单,惬意,闲适。当然,这或许仅仅是我自己的感受,猫咪们可不这么想,因为它们,没有人类的思维。
它们在山间奔跑,在林间休憩,饿了,就去捕捉鼠类或者等众人前来投食,一代一代繁衍下去,最后在生命的末尾,永眠于山野之中。很奇怪,谁也无法找到它们的形骸。
它们悄悄来,又悄悄走,如此与这世界告别。
作者简介:潘云贵,90后作家,曾获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首届新蕾青春文学新星选拔赛全国总冠军,第四届《人民文学》全国高校文学征文一等奖,第十七届新概念作文大赛C组一等奖等。已出版长篇小说《飞鸟向左,扬花向右》、散文集《我们的青春长着风的模样》、散文诗集《天真皮肤的同类》。
编辑/李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