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研究

2016-05-14周群

资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志愿志愿者

周群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建立起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和管理办法。但是我国的社区志愿者活动仍处于初级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参与率普遍较低。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社区的地位和作用已经逐渐受到重视,社区的发展潜力巨大。这时更需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社区的自治作用。我国借鉴西方国家经验,采用“时间银行”这一新型模式,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问题和障碍,本文将对种新型的社区服务模式展开研究,并提出对策力求完善志愿者服务银行。

【关键字】社区;志愿者;时间银行

一、社区“时间银行”的内涵

“时间银行”是个舶来品,它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埃德加·卡恩提出的,其宗旨是用“时间币来交换服务”,即通过这种模式来积累自己的服务,在需要的时候换取所需的服务。作为激发志愿者服务潜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自实施以来就获得人们的青睐。

我国学者们对于“时间银行”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关于时间银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各年龄阶段的人参与志愿者服务,累计服务时间,以便以后自己享受同等时长的免费服务。狭义是在人的年龄上有所限定,即相对年轻的老年志愿者参与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活动,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需要别人提供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

志愿者服务银行的实质就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平台将自己的劳动量以时间量化,并实现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

二、建设社区“时间银行”的重要意义

作为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型模式,“时间银行”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对志愿者服务时间的实际记录,为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这对于志愿者服务档案的建立有重要意义,便于今后的统计查询。

第二,有助于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建设和谐社会。“时间银行”不仅惠及了他人,也惠及了当事自己,利用这种有偿助人的形式可以推动助人的社会风气,满足人们在需要别人帮助时,立刻就有人去帮助的这种需求。

第三,“时间银行”激发了志愿者的服务潜力。志愿服务本就是一种无偿的、自愿的、公益性的服务。这种服务更加需要激励,通过时间银行,记录志愿者服务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回报,更能激发志愿者的服务动机与服务潜力。

第四,“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它为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通道,将潜在的志愿服务资源激发出来,有助于解决整个社会慈善不足的问题。

三、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引入“时间银行”的概念较晚,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99年开始,我国上海、北京、成都、南京、广州、济南等地也先后开展时间银行社区试点工作。

2005年8月,南京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首当其冲建立起“时间银行”,目的是吸进更多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在帮助困难人群和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帮助。它的主要运作模式是通过银行发给每位储户一张“服务时间储蓄卡”,记录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储户也可以在卡上支取时间来获取他人的免费服务。它的运作模式和银行大体相似,只不过时间银行的经营项目是时间。到目前为止,该社区的“时间银行”已运行近20多年,已达到1000余名储户。

就目前我国时间银行的实践来看,它的服务内容比较宽广,包括专业服務和日常服务,如健康保健、心理咨询、家庭安全防范、帮困助贫、文化教育等,也包括社区内为居民巡逻,为居民修理自行车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人们发现了志愿服务对社会的价

值,时间银行开始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兴起了建设“时间银行”、“道德银行”试点的浪潮。全国超过一半的省市出台了关于时间银行的相关法律规范。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银行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有部分社区采用了该模式,应用范围较小,而且在实际执行中与实际构想相脱节,存在大量问题。

四、社区“时间银行”在实际运行中的困境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区时间银行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没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困境。

1.志愿服务量化管理的困难

“时间银行”通过对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间的记录为今后提取提供依据,对志愿者的服务质量较难界定。因此,导致不少志愿者选择一些较为轻松的服务方式来换取等时长的服务劳动,或者选择价值量较低的服务来换取价值量高的,这样就造成价值量不对等,长期以往这种交换可能难以维持。

2.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问题

虽然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是种志愿行为,但也存在志愿者专业素质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很多服务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或者经过培训的志愿者才能胜任,只有专业的服务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不能仅仅以服务时间长短来衡量。在社区的老人看护方面,仅仅需要志愿者的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在整个看护过程中需要了解和运用多种护理知识和技术,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3.社区志愿服务时间的监督困难

志愿服务时间的计算或登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再小的权力若没有人对他监督也会产生腐败。在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的统计中,志愿者服务时数由社区管理人员进行汇总登记缺乏相关人员对服务时间的监控。这对登记服务时间的人员素质要有很高的要求。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社区志愿者服务银行,仅仅将时间银行看成是老年人的银行,许多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并非将时间记录下来为年老以后享受别人同样的服务作为唯一目的,也有可能是为了学习、就业、晋升等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将时间银行狭隘化大大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降低了志愿者个人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每位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动机是不同的,并非都是出自奉献精神不图回报,也有可能是出于对未来可获得的某种回报。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才使得时间银行在运行中收效甚微,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动力不足,再实践中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5.第三方权威和信誉问题

目前来看,大多数的社区“时间银行”是由社区来充当第三方的角色,由它来保障“时间银行”的正常运行。居民在社区存取时间是为了以后需要的时候提取,若当他需要的时候无法提取怎么办,社区能有足够的资源可供提取吗?如果没有,又该如何对储户进行补偿。这关系到社区的信誉问题,一个权威和信誉较好的社区会吸引大量志愿者,很容易造成供大于求,而那些刚发展起来的社区很可能得不到他们的青睐。

五、完善中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困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第一,志愿服务量化管理的困难。当前采用的单一的以时间为单位来实现各种劳动的换算,对服务的价值量不做严格的要求,但这需要志愿者有足够的奉献精神,不是每位志愿者都有足够的爱心的,而这一无法量化的指标很难衡量。因此,宜采用多种形式对志愿者的劳动进行换算,将各种劳动划分为不同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劳动根据价值量的大小划分不同权重,在制定统一的标准后再进行换算显得更加公平合理。

第二,针对志愿服务的专业性问题。加强对志愿者本身的培训。可以在“时间银行”这一模式下,成立志愿者服务培训机构,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加强其服务技能培训。如照顾老人和看护小孩这项服务,志愿者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从事这方面的服务。这样一来,志愿者本身的素质提高了,志愿者服务的质量也就提高了,这样的高质量的服务才是“时间银行”所要吸纳的“优良资产”。

第三,针对志愿服务时间的监督困难问题。应完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各项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管理规范,对时间银行的服务流程、内容、时间的登记记录等进行统一规范,实现时间银行的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时间银行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来完善志愿服务的时间银行,为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提供法律上的保障。通过全方位的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实现时间银行运作的公开透明。

第四,针对缺乏激励机制的问题。要重点加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方面,要出台一系列激励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志愿者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或优待政策,可以包括服务时长达到一定标准,可在报考公務员、招工、升学等方面有优先录取的优势;在使用政府投资主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将享受优先或免费的待遇。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复杂动机,根据志愿者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各年龄阶段的志愿者都能积极参与公益服务,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持续供给。

第五,针对“第三方”的权威和信誉问题。我国现在的“时间银行”大多数由社区来保障实施,人们参与社区银行是出于对社区的信任,储户自己存取的时间可通过社区来保证自己需要的时候领取。因此,要增强“时间银行”的权威和信誉,必须保障社区的权威,而要保障社区足够的权威又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以自身的权威和信誉来为社区“撑腰”,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社会给予社区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总之,社区“时间银行”对完善社会公益事业、营造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它的量化管理、志愿者专业性、社区权威与信誉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每个问题都亟待解决、不容忽视。在加强志愿者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发挥国家、政府、社会的积极作用,给予社区足够的支持,保证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作斌.时间银行在社区互助养老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4.

[2]夏辛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905-2907.

[3]王泽淮.时间银行——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式[J].社区,2003,12:23.[4]林欢欢.试论社区“时间银行”的发展困境和对策[J].社会工作,2012,12:68-70.

[5]李水金.浅探中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102-104.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志愿志愿者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