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自我经历后的选择
2016-05-14
扎克·易卜拉欣出生于匹兹堡,父亲是一名埃及裔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他本该有一个幸福的成长环境,然而在他7岁那年,父亲埃尔-塞伊德·诺塞尔却出于极端仇视情绪,枪杀了犹太捍卫联盟的创办者,被捕入狱后还参与策划了震惊世界的1993年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
父亲的行为使得易卜拉欣和他母亲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媒体的骚扰、仇人的威胁、FBI的监视,使易卜拉欣和母亲不得不隐姓埋名,频繁搬家。可即便如此,母子二人始终在精神上遭受他父亲的罪行带来的困扰,并因此受到他人的排挤与敌视。
尽管思想极端的父亲试图将自己疯狂的想法和对犹太人的仇视灌输到易卜拉欣的脑中,并希望将其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易卜拉欣却从未与仇恨产生共鸣。他用功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结交了许多犹太人朋友。他发现,那些被父亲“妖魔化”的人是如此亲切友善。真实的经历战胜了父亲带有偏见的观念。
如今,易卜拉欣致力于和平思想传播,他将自己抛弃极端主义、选择爱与和平的故事写成了书,并在全球进行巡回演讲。他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的余地。就算你从小到大被教导要去仇恨别人,你仍然可以选择宽容待人,选择将心比心。”
相关主题:选择/环境/成长/生活
无法选择成长的环境,可以选择成长的方式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无法选择父母,亦无法选择成长的环境。但面对诸多的无法选择,我们仍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我们决定生活中哪些事情至关重要、哪些微不足道,生活就因这些选择和决定形成。就像易卜拉欣,如若不是他勇敢地选择用自己的心去体验,选择了爱与和平,或许他早已步其父亲的后尘了。
相关主题:真相/体验/独立思考
真相不是道听途说,是自我经历
孔子曰:“眼见亦为虚,况道听途说乎?”事物的真相与本质都需要我们亲身经历、独自求索,方能拨开云雾见青天、浪里淘沙得真金,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易卜拉欣没有盲从于父亲的权威,而是选择用真实的经历战胜父亲偏执的观念,最终在爱与和平中守护了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