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设计,设计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6-05-14周武忠华章孟乐

中国名城 2016年6期
关键词:东方文化上海交通大学设计

周武忠 华章 孟乐

2016年4月5-7日, 2016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承办;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合办,并得到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中国名城委《中国名城》杂志社、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顾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许平,国际设计协会主席、全北国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泰浩教授,国际设计协会副主席、英国格拉斯哥大学John P Shackleton教授,韩国产业设计师协会会长郑道成,国际设计协会执行会长、全国商报联合会秘书长姜尚源,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国际设计学院院长应放天,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专职副会长徐尭,上海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冯信群,意大利驻沪领事馆文化处处长马一柏等国内外嘉宾,以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意大利、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业界专业人士和媒体记者共200余人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特邀主题报告5篇,大会报告12篇,分论坛报告24篇。会前从参评的72篇论文中评选出“第二届东方设计论坛暨2016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26篇,其中特等奖1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6篇。

论坛开幕式由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主持。校长张杰在致辞中说,将东方文化和哲学与设计相融合并推动东方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创立东方设计学,不仅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理论体系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交大设计学科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交大设计经过深度交叉融合之后将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跨领域环境,是一个面向国际设计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设计的大平台。

国际设计协会副主席、东方设计论坛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主任周武忠教授首先做了《论东方设计》的主旨报告。周武忠认为,东方设计是根源于东方文化与东方哲学而建立的设计模式与设计理念,它的提出是为了将现代设计行业中关注力度不够或关注角度有限的东方哲学与理念充分地弘扬出来,并将其加以系统化的梳理、定位和阐释,使得更多的设计作品有途径借鉴东方哲学观念和文化资源。东方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类型的设计系统,在传统造物经验、审美意象塑造、艺术品评法则等方面彰显了对先人设计传统承续的历史文脉。具有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宇宙观和环境观,取象譬类、长于拟物的造物观念,简洁含蓄、以小见大、少以见多的风格追求等特征,设计作品创意自然,原生取材,精工细作,含蓄典雅。东方设计需要在不断汲取东方文化营养与民族设计元素的前提下推陈出新,与世界多元文化相交融,使东方设计理念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设计观念。东方设计的过程与结果既来自于东方,又适用于世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李立新教授就《中国设计学之源》发表了对于中国设计学缘起的看法。正确理解中国设计学的源流关系,关系到中国设计学学科定位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西方工业革命后的设计是一种“现代性的设计”,但不能把西方现代设计的传入与中国设计的产生划等号。先秦时期的《考工记》从学科产生的条件、学术分类、结构与制度的角度考量,是可以作为中国设计学源头的。明确了中国设计学之“源”,也就具有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在立足于吸收西方设计学已有的丰硕的学术成果中,做到中西设计之“流”的会通,并真正回应新时期设计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东方设计学的崛起才能真正指日可待。

亚洲设计师联盟主席、日本名古屋大学院人造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国本桂史教授围绕《当代设计前沿问题:艺术、设计与科技》一题,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和价值。设计师不是造型师,其使命是为了不断拓展人类的能力。国本桂史教授介绍了自己的设计作品与目前研究所正在进行的设计学和医学交叉学科下的智能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开发。英国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期刊主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俊贤在《基于消费者的设计信息学》报告中,基于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亚洲人的传统文化和消费习惯,认为适合亚洲消费人群的产品的落地要符合亚洲人的消费心理与习惯,注重用户体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约翰·菲利普·沙克尔顿教授围绕《适用于国际市场的认知、文化与设计》一题,介绍了英国目前设计的发展以及英国设计产品输送到国际市场的经验,把国际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块,指出产品设计既要有本国的特色,又要体现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汪晓茜副教授做了题为《诚载过去——比较视野下解读当代建筑遗产保护和设计创作中的东方思维》的报告,汪晓茜副教授剖析了东西方建筑文化发展中关于建筑记忆、物质和精神统一性的不同态度,以及所引发建造观念的差异,探讨当代中国能够真诚表达东方思维和审美的创作思路。通过分析南京大报恩寺的重建、常州青果巷的改造等案例,汪晓茜指出建筑是传递的中介而非对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下的建筑,提倡追求东方精神永恒性的现代建筑实践。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居阅时教授结合古代星象图就《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解构与建筑的本质特征》一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许继峰副教授的《基于因子分析的传统中式家具类型撷取方法》中的研究方法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李轶南教授在《汉代造物思想卮议》的话题中,认为汉代既对先秦百家思想和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兼综,又是肇启魏晋乃至其后百代思想新声的源头,其造物艺术思想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即“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简朴“意真”到“纤微要妙”和谶纬观念的兴起与祥瑞艺术形象的滥觞。上海交通大学锺朱炎博士生发表的关于老人养老的《生活簇群设计之研究》引发了部分与会代表的共鸣。随着老人比例急遽上升,要建构符合老人可以达到人际互动的建筑成为迫切需求。锺朱炎博士针对台湾北部民众的研究,发现生活簇群形成因子依照重要性排序是环境资源因子、支持因子、居住方式及人口因子。

荷兰NITA设计集团城市设计总监、上海大学程雪松副教授在《东方情韵,世界表达——NITA的展览环境设计语言》中讲到,随着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级展览会与国外展览会中国参展的次数越来越多,如何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与塑造一个良好的中国形象成为涉外展览设计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程雪松副教授认为中国展馆的设计逐渐从传统建筑或者器物形象向时装化的建构形象发生转变,当代国家馆更需要在介质建筑和传递价值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当代世界展览会并非炫耀力量的舞台,而是一个交流对话的开放论坛。

与会代表围绕东方设计概念体系、传统文化与东方设计、当代设计前沿问题、东西方设计比较、上海东方设计之都建设、设计师与设计教育、互联网与设计、设计公司管理,以及艺术、设计与科技等前沿话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代表认为,东方设计哲学是基于东方文化的设计思想体系。东方设计哲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源远流长、密不可分。如何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既着眼前沿理论又落脚现实问题,既传承民族的特性又呈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是每位设计学者面临的问题。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者对东方文化与设计学科的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成果相对分散,尤其缺乏对东方设计思想与理论体系的系统性研究。基于此,本次会议以“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为主题意义十分重大,研讨成果将有力推动以东方设计为核心的中国特色设计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除了主题研讨,本次国际会议期间还举行了:设计学科国际专家委员会成立与聘任仪式、国际设计协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设计研究中心成立仪式、《设计理论与实践前沿丛书》首发暨出版座谈会、上海交大设计师生作品展开幕式、设计类学刊主编论坛、研究生论坛、校友论坛等系列活动。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代设计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状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已将设计学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西方,设计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的成熟学科。在中国,设计学独立成一级学科的时间较短,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在创立“设计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的同时,对设计学科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打通本、硕、博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创立“东方设计论坛(Oriental Design Forum)”,出版《设计理论与实践前沿丛书》,搭建“科学与艺术”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东方设计学”,探索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理论体系。“我们之所以提出东方设计,不只是因为身处东方设计之都,而是因为东方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宝藏,她们是设计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之源。鲁迅曾经说到,‘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后来的理论家将之概括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东方设计学才是我们设计学科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东方设计论坛组委会主席、设计系主任周武忠教授如是说。

据悉,“东方设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发起,邀请海内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设计学者,聚焦设计学科前沿理论,关注实际问题。论坛旨在汇聚思想,整合资源,规划未来,创建世界范围内具有学术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的设计大平台。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首届东方设计论坛”已于2015年11月13日在上海成功举办。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正致力于把交大设计(SJTU Design)建设成为以设计贯穿的跨学科的、在创意技术研究与艺术教育引导下的创新中心和国际设计学术研究高地,使交大设计成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设计之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注:整理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周武忠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凌宇

猜你喜欢

东方文化上海交通大学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
多样解构
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机器人比赛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中西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大众期刊内容转型的实证分析——以《东方文化周刊》为例
《疾风图》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