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14陈云尚
陈云尚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早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人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在网络背景下,他们掌握了人际交流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媒介和了新的交往平台,虽然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往的成本,提高了交往的效率。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也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情感淡漠化、痴迷虚幻情景等不良影响。笔者通过对在网络背景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找到相应的对策,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网络背景
一、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网络影响了大学生交往的主体
网络的虚拟性使其抽去了交往主客体的社会性特征,在此背景下人际交往的主体和客体也具有虚拟性。这势必带来参与主体的多样性,这与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不同,实现了多重自我的存在。
(2)网络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语言范式
网络影响下的人际交往具有随意性,在措辞上人们可以毫无禁忌。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突破了传统的语言范式,创造了一系列新的语言范式,在网络背景下产生了大量带有反叛性和新颖性的措辞形式。例如,最为典型的同音借代,稀饭一喜欢,童鞋一同学,筒子一同志等等。
(3)网络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
网络创造了大学生多样化的交往模式,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虚拟的群体交往模式,即通过同质人群的聚合,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例如校内网;二是实时交往模式,即通过技术手段模拟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往,只要交往双方同时在线就可以进行互相交往,例如QQ和微信;三是继时交往模式,即交往双方无需同时在线,交往并非实时进行的,信息的交流存在延误。例如电子邮件和网上论坛。
二、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人际交往态度随意性增强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们容易恣意而为,抛弃现实生活中约束自己的道德和信念。大学生还不够成熟、感情冲动、思想单纯,在网络影响下,他们的言论更加随意,容易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网络呈现出无序化、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影响网络的健康发展。
(2)容易导致大学生迷失人际交往的方向
网络具有开放性,其内容具有超级链接的特点,即通过一个信息可以链接到无数个信息。调查显示,35%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开放性的影响下自己有时候会在网络上迷失方向。由于大学生思维的稳定性和行为的一贯性还不是很强,在网络开放性影响下其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
(3)大学生人际交往诚信度减弱
当被问及网络上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信时,有60%的大学生给予了否定的回答。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信任度不高,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网络文化中包含着一些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不良信息。这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对网络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不良信息的存在,导致大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便在网络上提供不实信息也不会有极强的负罪感,进而导致大学生发布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实依赖性减弱
当被问及遇到困难如何寻求解决时,64%的大学生认为首先会从网络上寻求各种帮助,网络成为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寻求帮助的优先选择项。这说明了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还说明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依赖度较高,把网络视为比现实更为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5)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约束力降低
大学生对于上网的控制力度相当低。只有约36%的大学生一直有控制,其它约64%的大学生对于上网时间的控制力度相对较低。上网时间控制能力的薄弱,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约束能力的降低。58%的大学生能够适应长时间的中止网上活动,对于中止上网的焦虑程度较低,而其他42%的大学生对中止上网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感,其中有20%的大学生感到不能忍受,焦虑程度极高。
三、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教育,使大学生在网络背景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际交往活动受到较强的约束,无论是内心的道德规范还是外在的社会舆论,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能够促使人们自觉遵守。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通过宣扬网络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2)加强网络立法和管理,塑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通过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法律法规,进行有效地网络管理。为了实现对网络的有效监管,我们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积极地探索,逐步建立完善地网络法律法规,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的网络人际交往环境。
(3)社会、学校、家庭联动,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建立三者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是社会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建立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对促进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学校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传播社会文化的机构,是文化与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家庭发挥协调巩固作用。家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之一,具有针对性强、感染性强、权威性强、连续性强、稳定性高等优点,家长要充分发挥其作为家庭教育主要的负责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研究李泳仪
[2]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张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