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
2016-05-14
在这场不必在乎目的地的人生旅途中,你是否曾徘徊在十字街口,是否曾彷徨于黑暗中的迷途,抑或彳亍在荆棘丛中为自己曾经选择的路懊恼后悔?
初三时曾在学校旁租套房子,楼道狭小阴暗,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照下,浓得化不开的晦暗和潮湿扑面而来。扶着竹竿颤巍巍地移步,“跋山涉水”“历尽艰苦”,终于,一束刺眼的阳光倏地洒落楼道。不觉想起陶渊明笔下那个“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桃花源。试想,若没有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何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更不必说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了。即使后人“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但武陵渔人这次新奇而大胆的开拓,给我们带来了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当然,也给自己带来了十余天“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独特生活。
于是不再厌倦那个幽长昏暗的楼道,反倒是乐意把它当作武陵源的那座小山。每次下楼就如同开拓通往桃源之路那般欣喜自豪。每每看到阳光斑驳地洒落台阶,就如胜利的光辉沐浴全身,闪耀得睁不开眼。如今想来,初三那段痛苦的日子也是如此——在黑暗的迷途中摸索、跌倒,顾不得掸去灰尘,爬起继续前行,直至前路渐渐明朗,才开拓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没有旁人,只能靠自己。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人,也便成了路。”那路,终归是人走出来的,而人群中,终归有一个开拓者。
我想,鲁迅先生就是中国文学之路上的开拓者。弃医从文,以笔为戈,把事业和生命投入唤醒国民的运动之中——没有人像鲁迅先生这样,也没有人告诉鲁迅先生应该这样。命运给了他做一名出色的医生的机会,也许还给了他写作的非凡能力,但我想,命运绝没有为他规划革命家的道路。前方的路,需要自己开拓。鲁迅先生在泥泞和黑暗中只身奋战,用笔杆开拓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用笔杆召唤曙光,开拓中国文学走向白话文的崭新大道;他更是用笔杆,开拓出中国人民乃至中国社会苏醒、崛起的道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正是以开拓者的姿态屹立于文坛。
的确,在泥泞中开拓注定是不简单的,因此,开拓者注定是不平凡的。
正如早折的诗人——海子。
诚然,海子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他的诗歌道路也始终处在现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在这样的泥泞中坚持,坚持生命对现代世界的抗辩,坚持开拓自己追求的道路,这难道不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英雄主义吗?海子难道不是一位伟大而可敬的开拓者吗?海子,是黑夜的孩子。正如他的绝笔,他是在开拓的道路上“留着泪迎接朝霞”,在长夜漫漫中为我们开拓出中国诗坛的新道路。
也许,我们会像海子一样倒在开拓的道路上,但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开拓者,请继续。
你看,那个没有路的世界已在前辈的艰辛开拓下道路纵横。每一个开拓者的出现都意味着一条崭新道路的诞生,但并不是呈现在眼前的路就是所有的路,并不是所有的路中一定有一条适合自己,于是——
纵然前方的路四通八达,我们也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
(本文获第十四届“新作文杯”放胆作文大赛高中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