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博客在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刘琳琳
刘琳琳
在当今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改善借助于网络平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博客作为一种功能强大、应用普遍、广受欢迎的网络传播工具和平台,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能够有效突破当前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局限性,对于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局限性
当前初三思想品德课授课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教师教多个班级且课时逐渐减少。这个特点对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局限。
首先,限制了许多内容的展开和深入。课时少,内容多,一般只能点到为止。
其次,限制了师生互动。有限的课时不允许教师留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提问和讨论。
再次,限制了教学的针对性。学生的知识背景不一样,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使教学只能针对“共性”,而很难照顾到“个性”。
二、博客应用于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若干优势
“博客”一词是外来词,它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日志为主体功能,拥有者和浏览者可以随时发布信息,拥有者可以对信息进行一定控制的“点对面”网上多媒体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
博客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网络传播平台,应用于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可以有效突破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局限性。
首先,博客“以我为主”“一对多、点对面”的特点适应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需要。博主可以以“日志”为平台,根据自己的需要,作为主要的信息发布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引导议题的设置和研讨的进程。博客这种“以我为主”“一对多、点对面”的特点切实适应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需要。
其次,博客的时空延展性能够有效突破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空局限。博主可以随时发布信息,浏览和参与交流者也可以随时上传信息,参与交流,提出问题,而且所有信息都可以长久保留,随时浏览。可以在这个平台把在课堂上没有展开的内容充分展开,把没能深入讨论的问题讨论下去,把没时间回答的问题予以回答。
再次,博客丰富多样的互动功能能够有效弥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互动性不足的缺陷。(1)博客浏览者和博主都可以就博主在“日志”中发布的内容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2)博客的“留言”功能提供了浏览者与博主之间公开和私密两种互动方式。适用于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解答或者表述自己的观点。(3)博客还提供了一种“在线互动”功能。博主在线,浏览者可通过“小纸条好友”与博主在线交流。总之,博客丰富多样的互动功能能够有效弥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互动性不足的缺陷。
最后,博客的许多其他功能也有助于辅助教学。例如,博客的“链接”功能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找到更多的网上学术资源。博客的图片和影音上传功能,可以用来上传一些辅助教学的图片和影音文件,使教学更直观、丰富等。
三、博客应用于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1.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有效地将博客应用于教学,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1)第二课堂原则。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传播平台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定位为教学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深化和有效补充,是提供师生交流的一个新的平台。
(2)参与的自愿性原则。学生是否愿意参与教师博客应完全出于自愿。
(3)互动的平等性原则。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传播工具天然具有网络所特有的平等性。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这一点与课堂有所不同。
2.在遵循以上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将博客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如下的步骤和方法:
(1)聚拢人气。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正式公开自己博客的名称和网址,并讲明自己的博客将主要用作与同学们交流和讨论,真诚欢迎同学们光临并参与交流。这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自信和宽广的胸襟。
(2)充分利用博客的各种功能,使之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利用博客的“日志”功能。对于特别有价值、富有启发性的资料可以“日志”的形式上传,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博客中能为他们精选出有价值的知识,让他们花最少的时间有最大的收获。要在“日志”中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果老师能及时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有深度的评论,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也容易引起社会上其他网友的关注,并参与讨论,从而使老师的博客“升温”,使讨论深入。
其次,要充分利用博客的互动功能。对于学生通过“日志评论”和“留言”功能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认真予以解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且在博客上解释清楚。
第三,要充分利用博客的图片、影音功能,上传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图片和影音文件,丰富教学素材。
第四,要合理使用“删除”功能。对于博客上的留言、评论等信息,一般应保持原貌。但对于来自各方面的一些不良信息、无用信息和已经过时的链接等,要及时进行删除,确保博客的内容健康并使博客的页面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总之,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能够有效地将博客应用于教学,博客一定会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第二课堂,并且在这个“第二课堂”的推动下,思想品德课也会更加具有魅力。
参考文献:
高凤英,丁君.博客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