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研制工作的若干误区

2016-05-14王向阳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综合性研制题型

王向阳

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研制是中学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显著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日益深化,从全国来看,这项工作在贯彻新课程理念,引领日常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方面,成效显著,功不可没。但同时也不是尽善尽美,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通过研究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以及与有关方面交流探讨,结合自身命题实践,笔者深深感受到,在当前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研制工作中,至少存在以下十个误区。

一、背景材料的呈现不合适。一是材料冗长,字数过多。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动辄达数百字,洋洋洒洒却没有抓住最能反映本质特征的东西,更有甚者,有些信息基本上是无用的,人为地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二是材料过短,单刀直入,缺乏必要的铺垫,起不到交待背景的作用,致使考生在分析问题时无从着手,让人感到完全是为了命题而命题,而不是基于考试评价的客观需要。三是材料牵强附会,生编硬造,不符合生活逻辑,甚至违背生活真实。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评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育人之责,鉴于此,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应设置必要的背景材料,这是试题研制的基本前提。恰切的材料不仅有助于考生答题,而且应具备相应的教育功能,可以很好地为其人生领航。这就要求命题时必须做到:各题的背景材料要根据命题的需要高度凝练、言简意赅,与设问有机搭配,不仅要有恰当的长度(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而且要有一定的力度和高度。

二、立意“标高”不够。具体表现为一些试题仅仅满足于考查相关的知识点或某种(某些)能力,而没有更多地着眼于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换言之,这些试题仅仅局限于知识立意或能力立意,却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教育价值的立意。这样的浅层立意背离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本质属性,“标高”显然是不够的。而从思想品德学科的宗旨、理念、追求、真谛、目标、本质来看,不论是平时教学还是考试评价,都不能只关注知识和能力,而是重视“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机械讲求考查的覆盖面,甚至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在追求知识的覆盖面。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其考查内容零碎而不系统,面面俱到而没有重点,内涵直白而缺乏张力,对知识的考查,大有“一网打尽”、“毕其功于一役”之势。但事实上,众多的知识点,丰富的课程内容,仅仅一张有限的试卷,真的能够完全覆盖和全面呈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合理的做法是注重考查主干知识、核心内容与核心能力。主干知识是在知识体系中居于主体或主导地位、对于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启发引领作用的知识;核心内容是培养和引领考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起统领作用的课程内容;核心能力主要是指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刻意回避最新重大时事或最新重大时事,该考却不考。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有关试卷研制者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这些重大时事发生时间较晚,在原所编发的《考试说明》或《考试纲要》之内包含不了,如果考就属于“超纲”,按照“学什么考什么”的基本命题原则,这些内容即便命题时完全来得及涵盖并且大有考的必要,但还是不宜考试。上述说法和做法乍一看貌似很有道理,考生没学就不应考试,但细究起来却与思想品德学科发展“与时俱进”这一重要特征相悖。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变”是常态,社会实践丰富多彩,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理论体系不断创新,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只有及时适应这样的发展变化,与社会进步同节拍,与时代发展共足音,才能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因此,“考纲”不应成为羁绊,命题者不该“画地为牢”。一般来说,“考纲”编制出来距命题和考试会有相当一段时间,谁也不能预料这段时间内会发生哪些新的重大时事,如果这些重大时事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那自然属于考试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确有考的必要,而这时再抱着“不宜考试”的“老黄历”,岂不是坐失良机?事实上,笔者在参加中考命题的实践中也不止一次遇到过类似情况,但经与命题组成员研究协商,最终坚持与时俱进,该考的就一定要考,采用的具体方法是将最新时政作为背景材料,与考生的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考查,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赞成。如2006年5月20日长江三峡大坝合龙,当年河南省中考命了一道图文结合的概括题;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当年河南省中考命了一道旨在“情系抗震救灾,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与探索题;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理念,2015年河南省中考试卷第12题将此作为背景材料之一进行了相关考查。而这些重大时事的发生,都是在当年的《考试说明》发布之后,都是《考试说明》所不可能涵盖的。现在回头看一看,如果当年这些都按“超纲”处理,均不入题,岂非憾事?

五、题型标示模糊。具体表现为:或题型特征不明显,或没有明显题型,或不标示题型,或机械模仿高考试卷,或题型分类过于简单(如只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检视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可知,存在上述情况者绝非少数。可能有人会认为,题型只是无关宏旨、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因此可以不去重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不然,笔者以为,题型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式问题,它与内容密切相关,不同的题型具有不同的分工定位,承担着不同的考查任务,体现着不同的考查功能和目标导向,众多题型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较为系统全面的考查预设。同时,针对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初中学生来说,完全应该使他们了解不同题型的典型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备考,这也是新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生为本,实现人文关怀的应有之义。另外,从结构方面来看,题型相当于一套试卷的基本支柱,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因此,可以说题型建设是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研制工作的基本建设、基础工程和重要一环,决非可有可无,绝对不容忽视。

六、审题环节薄弱。一般而言,一套成熟试卷的推出都要经过命题和审题两个大的环节,其中命题自不待言,而审题究竟怎样进行?由谁来审?审什么?怎么审?还是大有学问的。据笔者了解,近年来,在全国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研制工作中有不少地方注意了审题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并未重视审题环节,尤其是命题组“自审”之外的“他审”工作,被认为是可有可无,或只是走一走程序和过场,没有严肃对待、慎重进行,这显然没有达到试卷研制工作理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卷的质量和品位。笔者认为,在试卷研制过程中,正确的做法和理想的状态应是实行“三审终审制”。第一审是命题组自身审。命题组在科学规划、严密论证、反复推敲、联合攻关、举一反三、精心打磨、不断优化、终成正稿的基础上,命题组自身再三审读、审视、审校。第二审是学科专家审题,专门安排经验丰富、学养深厚、通晓课程内容的思想品德业内人士,从各方面严格把关。第三审是领导审题,即省教育厅和省基础教研室(命题组织单位)有关领导现场全面审题,并重点严把科学关、政治关、方向关。在上述三审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优化,确保无懈可击,最终定稿缴卷。多年来,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研制工作正是严格执行这一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体智慧的作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命题效果。

七、两套试卷不是同步出炉。每次中考命题,一个命题组都需要研制出两套分值、题目数量、试卷长度(容量)、难易度相当的试卷,被称为A、B卷或正、副卷。这两套试卷通常一套作为启用卷,另一套作为备用卷。所谓备用卷一般不用,只有在启用卷发生非正常情况(如失密、泄密等)的前提下,才在一定范围内转为启用卷。因此,在命题过程中有的命题组就倾力打造出一套试卷,另一套试卷随后推出,这样做固然可以理解,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确保两套试卷的同质、等值。在此情况下,如果两套试卷都使用,势必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会出现对考生不公平的现象。因此,真正合理的做法是两套试卷同步研制、同时推出,确保两套试卷犹如“双胞胎”一样,不分伯仲,难辨高下,实现试卷对考生考查的公平与尊重。

八、设问直白,没有梯度。具体表现为:有的设问直来直去,缺乏艺术性,缺少思维含量;有的设问大而无当,针对性差,让人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难以把握方向;有的两个以上设问之间缺乏关联性和逻辑性,没有梯度,不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符合逻辑思维规律;有的设问甚至不够科学、不够严谨。显而易见,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设问也应进一步提高质量、体现创意。单独一个设问一般出现在简答题中,这样的设问不应再是直问直答,而倾向于设置有更多思维含量的问题。在其他主观性试题中,往往需要两个以上的设问,这就要求各设问间讲究梯度,前后关联,符合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例如: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2011年试卷第13题,是一道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活动与探索题,其设问有5个,分别为:(1)读——品读红色经典:请写出两部红色经典的名称。(2)唱——唱响红色歌曲:请写出两首爱国主义歌曲的名称。(3)看——观看红色影视:请写出两部红色影视的名称。(4)忆——追寻红色记忆:请参照示例,写出“双百”人物中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的两位共产党员及其事迹概要。(5)感——坚定理想信念:再过4天就是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请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两则红色箴言,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这5个设问围绕“热爱中国共产党”这一主线,前后呼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催人奋进,既有规定性,又有开放性,更有层次性,真正发挥了育人功能,体现了考查要求。

九、答案设置狭窄、呆板,缺乏开放性,给考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太小。主观性试题的答案不应是唯一的,而应是多元的,试题研制者不可能穷尽所有正确答案,同时由于篇幅所限,也不宜罗列特别多的答案。一般而言,这些答案少的也有五六个以上,多者可达十数个,因此,这些答案一般称为“参考答案”,而不冠以“标准答案”。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围绕某一主题(或话题、议题),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谈认识、谈理解、谈思路、谈解决问题的设想、建议、措施和办法,很自然就应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其结果则是达到“殊途同归”。同理,解答思想品德主观性试题时也应是这种思路。这就要求试题研制者在设置答案时应处理好开放性与规范性的关系,坚持开放性与规范性并行不悖的原则,既要有足够的开放性,让考生展示个性,充分表达,又要有适当的规范性,防止大而化之、漫无边际的现象。

十、综合性不强。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从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研制工作实践来看,综合性应在两个层面有所体现,一是整套试卷体现综合性特征,二是每道试题体现综合性特征。从不同的维度来看,主要应体现:命题立意的综合性,背景材料的综合性,命题角度的综合性,知识考查的综合性,“三维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标版块的综合性,相关学科的综合性,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综合性,知识习得与生活经验的综合性等。只有注重并贯彻综合性原则,才能使所研制的试卷内涵丰富,引人入胜。而目前各地有一些中考试卷却似乎在着意追求试题的数量,考点单一、零碎、孤立、分散,单个试题的考查面碎片化,整套试卷有结构松散、零敲碎打之感,这都是没有充分注重考查的综合性所致。

笔者相信,只要广大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研制工作者牢记学科的根本宗旨,把握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秉持先进的命题理念,增强创新思维意识,身心共赴,潜心研究,追求高层次的命题水准,就一定能研制出更多品位高端、质量上乘、内涵丰富、亮点闪烁、魅力独具、众望所归的不朽之作。

【本文转载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中旬),有改动】

猜你喜欢

综合性研制题型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