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建设研究

2016-05-14袁博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安全问题课程

作者简介:袁博,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从事野外生存、警察体育、擒敌技术等教学工作。

摘 要: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是在陌生的野外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各种安全事故成为影响该课程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案例引出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安全意义、存在的风险隐患等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有利于降低野外生存课程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促进野外生存课程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野外生存;课程;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13-01

前言

2002年7月,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把野外生存引入其中,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但因为该课程基础薄弱,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该课程在实践中由于安全问题研究不够,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要开设野外生存课程并使之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安全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

1.野外生存课程安全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1:2010年12月12日,18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游客在安徽黄山岗景区云谷寺1号地区被困,由于该地区无法接受手机信号,难以联系到18名同学,黄山景区管委会等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紧张搜索,13日上午,18名大学生成功获救,一名24岁的民警在搜索过程中不幸牺牲。

分析:野外生存活动要严密组织,并认真了解目的地海拔、地貌等特征,同时带足基本的户外装备和有经验的户外者一同出行。

案例2:某高校学生在野外生存训练中由于下雨,学生饮用了不卫生的河水,加之又吃了油腻性的食物,导致多名学生上吐下泻。

分析:野外环境条件下饮食要当心,不要吃变质的食物[1]。另外拿好常用的药物。

2.高校野外生存课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野外生存课程的顺利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野外生存课程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学生安全事故,保证野外生存课程顺利开展。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安全管理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提高。野外生存课程的开展锻炼的教师的安全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其他能力和综合素质。

(3)有利于减轻家长的负担。由于目前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学生的安危时刻牵动着家长的神经系统,野外生存课程充满了很多未知数且学生们还不够成熟,危机时有发生,因此,野外生存安全管理的实现有助于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避免过度的焦虑。

(4)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是人与人之间更要和谐。放在学校的范围内就是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和谐,想要让他们三者之间和谐相处,必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良好、健康的发展。

3.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存在的风险隐患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自然环境对学生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风险。如气象灾害:洪水、干旱、台风、暴雨等;动植物伤害:大型动物的攻击、蜈蚣咬伤中毒、被蚊子、昆虫叮咬后所带的病菌感染、误食有毒动物、误食有毒植物或植物性食物处理不当中毒等[2];地形迷宫:地形不熟悉,造成迷路等;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都是野外生存中所面临的自然风险。

(2)装备风险。野外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求生装备。装备的安全性、齐全性、精确度直接影响着生命的存活。一般贴身求生装备包括生存刀或手斧、打火石、求生盒、水壶、头灯等,在意外情况发生时,由于没有带全装备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装备是提供野外生存课程最基本的求生保证。

(3)人为风险。野外生存人为风险是指教师的技能态度和学生的技能、体能和心理因素。高技能的教师能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生存技能,在有危险时化险为夷,同时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遇事不慌、冷静处理,找出应对的办法。学生的体能也是人为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可看作是野外生存的能量来源,体能差能量少,风险就大;另外,学生的心理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心理素质高风险性降低。

(4)组织风险。组织风险是指对路线的预测、选择和对风险的决策。优秀的教师在开展课程之前就对风险进行了很好的预测,提出各种应对措施,降低了风险的程度。

4.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风险的应对措施

(1)建立紧急救援系统。野外生存课程不像其他体育课程一样,遇到意外事故可以找校医解决问题,该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救援的难度,因此建立高效合理的紧急救援系统对野外生存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一,自然环境千变万化有时常规的救援工作不能发挥作用,只能应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其二,地形的复杂给救援人员增加了难度,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其三,危险发生的不重复性;综上三个原因建立一支高效、合理、紧急专业的救援队伍对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加强安全课程教育。安全教育应贯穿我们课程实施过程和活动过程的始终,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知识的教育[3]。野外生存课程的教学环境瞬息万变,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野外生存课程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识别自然风险、装备风险、卫生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发生意外时的应对措施等,这些内容应始终贯穿于野外生存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野外生存课程开展的持续发展。

(3)建立预测系统。教师应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做出预测,通过资料收集、人员分析、学生反馈等拓宽资源共享群体,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提高预测的针对性和稳定性,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根据现有情况准备各类应急物质保障,有详细的安全措施,充分的物质准备[4]。

(4)加强活动基地开发。野外生存课程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方法还可以建立自己的活动基地,通过设计各种地形、天气、动植物等达到仿真教学的目的,但这需要学校、社会和相关单位的共同配合,才能建立活动基地,使学生们的不安全或不确定因素降到最小。

(作者单位: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邱海枝.李正贤.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的安全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76-78.

[2]苏端飞.熊曼丽等.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的研究与防范[J].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1):19-21.

[3]陈刚.从风险管理角度谈学校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安全保障[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115-117.

[4]芳勇.于立等.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海上救生安全预警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5):66-69.

猜你喜欢

安全问题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管理措施研究
高校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研究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浅谈煤矿瓦斯的安全管理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