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专业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05-14董瑞卿余玲姚池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校政策

董瑞卿 余玲 姚池

作者简介:董瑞卿(1974-),女,河北省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

余玲(1982- ),女,安徽人,硕士研究生,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

姚池(1996-),男,山西人,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传播系在读学生。

摘 要:本文以国际关系学院为例,就学生转专业原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转专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04-01

近年来各高校本着“以生为本”的核心不断进行全方位改革,伴随着教育部21号令修订出台,转专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成为了各大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亮点,逐渐受到各高校以及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国际关系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了转专业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此外学校还积极调研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可借鉴之处,我们发现各高校特点不同,转专业的政策也各有千秋,但是有关于学生转专业的原因、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为此,本文以国际关系学院为例,就学生转专业原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学生转专业的原因

为了解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原因,我们以2014级申请转专业的同学为调研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反馈的结果,学生转专业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兴趣。问卷结果,有71%的同学选择了“兴趣”这一选项。究其原因,由于在报考志愿时,学生对专业不是很了解,大多数都是听从老师与家长的意见,而有许多老师与家长有趋同倾向,不了解学生的兴趣,在报考志愿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外,由于各高校各专业的招生指标限制,学生所读专业并非高考所报志愿,而是调剂的专业。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希望通过转专业进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

2. 就业前景。问卷结果,有25%的同学选择了“职业规划”这一选项。多数同学反映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自己所在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是很可观,希望修读一门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此外,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较强,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缴费上大学,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名正言顺的,因此选择了转专业。

3. 其他。问卷结果显示,也有较小部分同学因周围的同学或者是好朋友都在准备转专业,他们为了能够保持联系,同时出于从众心理,也希望能够转到相同的专业进行学习。此外,也存在个别同学因与同专业优秀同学相比,没有明显优势,继而产生逃避心理,产生转专业的念头。这些现象都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有关。

二、转专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转专业工作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的流动给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一些困难。

1. 易造成专业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很多学生希望转入当下热门的专业进行学习,学校如果不采取合理措施,很容易导致学校各专业人数失衡的现象。而且,往往处于国家前沿的学科有可能成为冷门学科,由此会造成国家在一些领域稀缺人才的现象。

2. 成功转专业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一些同学在转入新专业后并不能完全适应新专业的学习,不能适应新的班级与环境,甚至有的同学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新专业还是不适合自己学习。所以,安排专门的老师对需要转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和介绍是必要的,对转专业成功的同学帮助其完成新旧专业的过渡,是非常必要的。

3. 转专业未果学生的心理调适问题。提出申请但转专业未成功的同学,在心理上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与此同时,这些同学还要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如何维护好转专业未果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如何消除转专业未果造成的心理影响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

三、转专业工作改进建议

对转专业工作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特提出以下建议:

1.按大类进行高考招生。学校可以在高考招生时按大类招生。新生进校后暂不分专业,先统一学习同类通识课,在学习一年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让学生做出专业选择。

2.增设跨学科选修课和辅修专业。学校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多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可以通过多设置一些覆盖多学科领域的通识课程以及与各个专业相关的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习。此外,还可以通过增设辅修专业的方式,使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需求,选择第二专业进行辅修。

3.缩小冷热专业差距。学校要实现各专业实现各专业转入、转出学生数量均衡。就要缩小冷热专业差距,提升冷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对冷门专业要多进行扶持和政策倾斜,如通过优质师资引进、增加学生科研、出国交流机会、小班精细化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等。另外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冷门专业老师深入挖掘提炼冷门专业特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热门专业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4.完善转专业反馈机制。转专业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惑。为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新专业,更好的融入到新专业,各院系应重点关注转专业学生,加强入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性格内向、贫困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在班级涉及竞争性(如党员、评优、学生干部等)的选举中,对转专业学生要一视同仁,防止学生感到孤立与不公平。

对于转专业没有成功的学生,各院(系)可以由老师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帮助小组,在学业、心理上帮助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以及转专业失败的学生,激励他们学习,培养兴趣。

5. 加大招生宣传。各高校要扩大招生宣传,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校园开放日、校园官网发布招生信息、发放招生宣传手册等,让学生家长与学生对学校各专业有更清楚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了专业报考的盲目性,有助于减少申请转专业的人数。

转专业工作与学生息息相关,只有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进行完善,才能让转专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让转专业政策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是每个学校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1.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2.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传播系)

参考文献:

[1]刘艳萌.透视农业院校转专业现状 构建良性转专业机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2(17):27-28.

猜你喜欢

高校政策
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