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遴选制度优缺点分析

2016-05-14万琴白宗新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台湾地区

万琴 白宗新

摘 要:台湾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高校校长产生的方式,由之前的教育部统管校长任命,到台湾大学率先实施校长公开遴选,这项变革意义深远,这种遴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缺点。

关键词: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遴选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95-01

一、 大学校长遴选制度产生的背景

(一) 政治体制变革是催化剂。在伴随着台湾地区政治体制转型,民主力量上升,社会风气开放,政治上解严和转型, 流行选举风气,为台湾地区大学校长由以往政府任派到大学自己遴选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时机。当时大学实行自主的呼声日盛的情况下,台湾当局开始解除对高校的不当行政管制, 对大学实行松绑。

(二) 大学内部治理的内在要求。李远哲博士回到台湾,大肆宣扬“教授治校”理念。当时台湾地区大专院校呼出“校园自主”,1992 年,台湾大学率先打破教育主管部门统管校长任命事务的局面,自行推选校长。此后,台师大、台湾“清华大学”等陆续效仿,自行举办选聘校长的活动。在各大学自主选聘校长推动下,台教育部于1993 年12 月7 日修订大学管理办法相关条文,并于1994 年1 月5 日公布实施。[1]修订后的大学管理办法赋予各大学充足的自治权,为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遴选工作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三) 外部环境的改变带来推动力量。受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与教育思潮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了。1981年6月,法国社会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就开始推动教育改革,并于1984年1月26日公布《高等教育法》; 1984年日本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当时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不同程度的改革,促使台湾当局更加意识到要对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做出改革。

二、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遴选制度优缺点分析

(一) 优点:

(1) “教授治校”,彰显大学自主之精神。公示环节确保了师生对校长选拔的知情权。而在公选学校师生代表中进行民意测验,体现了师生对校长选拔、任命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教授治校” 是大学精神的回归,也是学术自治的呼唤。所谓教授治校,既是一种现代大学理念,它旨通过一定的机构和载体实现大学教授在大学事务中的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这种遴选方式是大学精神的回归,也是学术自治的呼唤。推行教授治校,就是让普通的教职员工能够切实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教职员工能够在管理体制中常态化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诉求。

(2)遴选过程进一步加大了学校与候选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完善和规范程序,以此为平台的多方参与决策形式促进了大学治理的科学民主化,校长遴选委员会,按照学校校长任职条件,公开选拔校长,把校长候选人名单提交教育主管部门任命。这样选拔任命的校长,就摆脱了官员任命身份,有利于校长候选人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有利于了解教师、学生群体对学校发展的期望等等。

(3)提高了竞争力,提升大学校长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朝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迈进.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的使命。现行的大学教育不仅面临科技革命、网络技术、大众文化等的强烈挑战,还处于一个文化范式更新转变的时代,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经济、资源优化等的压力和挑战,人们以及社会把这种压力的目光转化为对大学校长的高标准高要求。正如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所指出:“大学要在面临现代社会的多种挑战之中取得成功和进步,最关键的一环就在于大学校长能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2]

(二)缺点:台湾地区大学自1993年后伴随着所谓“校园自主”、“教授治校”,一度使得对校长遴选委员的产生及最后提名的校长候选人均采用“全民投票”的普选、半普选制,引发岛内教育界人士的广泛争论,这种校长遴选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 模仿社会政治选举,易使不良选举文化侵害神圣大学校园。为获取较好声誉,大肆吹捧候选人,拉帮结派,诋毁其他竞争者,会磨灭大学校长身份崇高性,且会给大学带来社会不良风气。[3]

(2) 投票确立决定候选人,存在主观判断,易错失更合适的大学校长。最初阶段是委员会成员凭借字面上表格或者文案的纸质形式,来获取候选人信息,并形成对候选人情况的判断。不足以完全呈现一个人真正的办学理念,学术水平,实际的管理、沟通、决策等能力。是字面上越描述越有成就,头衔荣誉越多者可鞥更容易或者委员们初步的喜爱,而在字面文章上不占优势的候选人,第一步就落在投票票选的起跑线上了。

(3) 遴选时间漫长,程序复杂,候选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候选的准备环节中。遴选委员会也要投入大量资源来筹备、安排、实施遴选一系列工作,尤其是从众多的优秀资源中挑选出唯一的最符合的大学校长,某种程度上也存在资源的浪费。

在台湾地区,高校校长遴选制度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给台湾地区的高校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同时台湾地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经验可以为大陆所借鉴,其大学校长的遴选经验可以为大陆高校选拔校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启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校长选拔制度主要受政府、市场和大学自身三种力量的约束,公立大学由政府投资办学,需要对学校负责,政府在校长选拔上拥有决策权。在我国大学校长任职资格条件来看,“能全面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有与履行职责相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全面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有与履行职责相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些和我国高校的具体发展还需要更加具体化和贴切化。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调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需要校长能和党委书记及其他校领导合作共事、共谋学校发展。这就更需要校长除个人素质具有民主、包容的品质外,还要考虑校长能和现有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和书记之间的合理搭配。[4]十八四中全会召开要求在全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而把高校校长遴选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涛涛.台湾公办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探究世界教育信息[M].2013,15.

[2]黄俊杰.大学理念与校长遴选[M]台北:台北通识教育.

[3]从台湾经验论大学校长遴选的几个关键问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3).

[4]国家教委党组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推举校长的规定(试行)的通知》,1994.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台湾地区
官方话语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大学校长毕业致辞为例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国内大学校长研究发展的历史分期
——以期刊文献进行的考察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以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为参照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
台湾地区食品标签标准及其管理机制研究
怎样才能当好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