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冰川遗迹:克孜里塔司山的冰臼奇观
2016-05-14李文强
李文强
也不知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眷恋,还是远古时期的机遇巧合,在吉木乃县绵延数千米的克孜里塔司山上,这种形态各异的冰臼石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1 000余个冰臼遗迹,它们就这样静静地跌落在这片充满蛮荒的戈壁上,并且如一部无言的奇书,不带任何修饰地安安静静地待在这片土地上。
一
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边境小城吉木乃县驱车往东北方向的路途走1个多小时,就到了距离该县恰勒什海乡10多公里处的克孜里塔司山,距今260万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就展现在了眼前!
也不知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眷恋,还是远古时期的机缘巧合,在吉木乃县绵延数千米的克孜里塔司山上,这种形态各异的冰臼石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1 000余个冰臼遗迹,它们就这样静静地跌落在这片充满蛮荒的戈壁上,并且如一部无言的奇书,不带任何修饰地安安静静地待在这片土地上。
望着这些无言的冰臼群落,它们那种朴素自然的状态就这样从26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走来,亲历第四纪冰川的变迁和消融,历经了多少风云变幻、沧海桑田、阳光的曝晒、风沙的侵蚀,在季节变换中度过了漫长的时间。水在岩石上的状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眷恋再次印证了水滴石穿的精神,如今克孜里塔司山上的冰臼,就是260万年间水滴对岩石“水滴石穿的爱恋”的最好佐证。
克孜里塔司山是吉木乃县恰勒什海乡的一个小山包,四周平坦无垠,身在此处的冰臼和花岗岩质风化石却姿态嶙峋。站在山上望去,天际之间层峦不羁,白云蓝天的灵动在此时也韧性十足,眼前的冰臼就这样含情脉脉地躺在那里,作为当地的一种奇观,更是一个奇迹。
克孜里塔司山的冰臼大部分集中在山顶,小部分集中在山脚和山麓。在绵延数里的克孜里塔司山上,形态各异的冰臼石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近千个冰臼遗迹。中午时分,我就那样看着分布于恰勒什海乡克孜里塔司山上的冰臼,它们在此已经沉睡了200多万年,粗略数了一下,仅仅我眼前这里的冰臼数量就有近百个,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圆形,大的直径超过两米,小的如拳头、如鸡蛋,冰臼深浅也不一,有的深约半米,而有的却因沙石填充,深度只有不到10公分。冰臼的分布也很奇特,有的在山顶,有的在山里,有的在山侧,同时绝大部分冰臼内都是浅浅的清水充盈,只有三两个冰臼因石质开裂,沙石充填,臼内干涸。这些冰臼在克孜里塔司山上星罗棋布,妙趣横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在克孜里塔司山的冰臼石里穿梭,除了很小的灌木和附着在风化石头上的类似苔藓状的植物,剩余的就是一目了然的荒凉和苍白了。
在克孜里塔斯山上,我巡视着这些经过了苦难和磨砺走来的冰臼,数着一簇又一簇在风化岩石上怒放着的红色、绿色、黑色、蓝色、褐色的苔藓状的“石头花”,看着山沿旁那些绿茵茵的条状木贼麻黄、鲜嫩的野芹菜和野山葱,以及那些绽放着白色花朵的绣线菊、缔结着红色果实的忍冬,还有在黑色的岩石缝隙中绚烂地生长着的不知名植物。在克孜里塔司山的山脚下,那些一片片碧绿的庄稼也延伸得没有了边际,所有这些也更加使我对这里的宁静产生了深深的眷恋,这些远古的冰川遗迹,带给我的已经不仅仅是深深的惊叹了!
这里的冰臼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以其最为生动本真的姿态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所追求的返璞归真就这样展现在克孜里塔司山。在冰臼石头的面前,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境也随之安静下来。我可以完全驻足于此,望着远方,什么也不去想,放松紧张的心绪,静下心来聆听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吹过头发与耳朵,吹走烦恼和忧伤,放任美丽的思绪自由地舒展……
二
大约距今200万年以前,又被称为灵生纪或灵生代,地球新的统治者———人类开始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第四纪又被叫做冰川时代,其大范围的冰川作用导致生物界、古地理气候和地质活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也与生物界的活动息息相关。
冰期的分布规律都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推进,冰川运动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冰床。我们可以想象,那时的克孜里塔司山,皑皑白雪封着这里的大地,奇硬的冰峰林立。谁也没有想到,随着第四纪冰川时期的结束,这里的气候也开始急剧变暖,猛然增加的热度使得原本长相厮守的冰峰雪岭也开始松动筋骨,在大量消融的过程中,这些冰川融水啃凿着冥顽的山岩。冰水和雪水也不由自主地沿着冰缝雪隙拍打着下部的山体或岩石,时而凶猛地飞流直下,时而平缓地昼夜滴答,剥蚀着坚硬的花岗岩石的同时,还回旋着碎小的砾石,不停地打磨。日久天长,形成了如今看来一个个圆形的或者椭圆形的冰臼。接着,又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岁月,历经了无数次的风雨和自然活动的侵扰,至今才被世人发现!
在克孜里塔司山,这些被冰川消融侵蚀的石头形状各异,那些风化石有的如张牙舞爪的恐龙,有的如蹲在地上口吐金钱的金蟾,有的如倒挂长鸣的铜钟,有的如漫天飘洒的飞花,有的又像的西游记里怪异的妖孽……或禽或兽,形状变幻莫测。在这里,可以充分激发每一个人的想象力,因为克孜里塔司山上的每一个冰臼和风化石都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与自然那样完美地融为一体。
我突然想起第一次发现此地冰臼时候的情景,在克孜里塔司山上,我甚至也成了一个顽童,上下观玩,在惊叫声中追寻发现的乐趣。据同来的朋友说,这里的冰臼从他爷爷的爷爷辈就已经在此出现了,我当时还有些好奇,以为是在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其实克孜里塔司山冰臼真正为外界所知,是在2004年,那是阿勒泰地区地质队的工作人员在探矿时,在克孜里塔斯山发现了冰臼遗迹,一时间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三
奇特的地质地貌冰臼,其形成原理一直是个谜,吸引了无数好奇者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有人说是风力形成,有说是第四纪冰川侵蚀遗留的痕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真查阅了一些科学资料后,才对此地的冰臼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新生代第四纪以前,地震火山频繁,地壳运动活跃,碰撞挤压,拉伸俯冲,地壳有的隆起形成山脉,有的塌陷形成断层。
冰川融水常年冲击回旋,剥蚀于岩体之间,在水的作用下,造山运动开始,轰轰烈烈,沧海桑田。山根下滑,壮观美丽的山脉褶断沉陷,雪峰消失,冰川溶解,瀑布逐渐的断流,其痕迹最终不见踪影,天造地设的冰臼如果用传统的行星理论、微观地质学几乎是无法猜测和解释透彻的。是风雪,还是冰川皆不准。是水,而且是只有水才有这种力量,这种持之以恒的力量,水滴石穿,才会出现像锅、像碗等奇特美妙的景观。
按照如此的解释,说明克孜里塔司山的冰臼就是古冰川作用、古冰川气候环境的直接产物和重要遗迹,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而冰臼一般都具有“口小肚子大和底平”的特征,且冰臼基本分布于同一基岩面上,即古冰床面,因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
四
冰川遗迹是在冰川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如由于冰蚀作用产生的“U”形谷、角峰、冰斗等,由于冰积作用形成的侧碛、底碛丘和终碛等,还有冰水沉积和冰水沉积地貌等都属冰川遗迹。这些特征不仅对冰川遗迹的研究和鉴定提供了依据,还可以了解到古冰川活动情况和古气候变化规律,同时也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极其重要的历史见证。
分布于山脊和山麓地带的克孜里塔司山上的冰臼十分罕见,这些冰臼群的发现,证明了距今二三百万年前,我国西部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曾发生过巨大规模的冰川运动,且冰川类型属内陆型大冰盖,冰层厚度在一两千米。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在第四纪早期,此地曾发生过一次惊人的降温事件。克孜里塔司山冰臼群的发现,同时也对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吉木乃县和全球古气候、古环境变迁、人类起源和现今气候演化趋势分析和预测、寻找大冰盖冰碛型矿床提供了重要的实际依据。
在克孜里塔司山,望着这些深处戈壁荒凉大地上的杰作,我的内心不禁十分感慨,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着时光和滴水的以柔克刚。是漫长的岁月成就了这一奇迹,更是冰川滴水锲而不舍的耐力归正了这一段行将打歪的历史。
望着这些触手可及的克孜里塔司山冰臼,尽管它们沐浴了二三百万年的风霜雨雪,依然还是那么坚韧,那么富有张力。我不由地思忖,原来有梦的日子总是年轻的,不会老去的永远是我们对生活的希望,每天在清晨的朝霞里,依然照亮着的仍旧是我们的青春和年华———即便它也许仅仅是短暂的瞬间,抑或只是一个漫长的诉说。所以,对于这些处在戈壁中的顽石,你可以从各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至于它们叫什么,也没有关系,因为在这样的奇迹面前,名称已经无关紧要。不是吗?这些静静的顽石与此地漫天迎风生长的荒草早已经融为一体,并且随着季节的不断变换,枯黄在了这片历经百万年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