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344”发展之路助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新常态发展
2016-05-14韩孝
韩孝
我于2012年12月调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档案局工作,作为“班长”,2015年带领干部职工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管理,探索“1344”新农村档案事业发展之路,助推全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新常态发展。
一、抓住“一个中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围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是承德市人口第一大县,河北省面积第一大县,全国唯一一个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我局立足县情,克服工作面广、繁杂、量大、经费紧缺、开展工作难度大等实际困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城乡发展、项目建设、生态农业、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开展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有效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于年初和岁尾分别对112个乡镇部门开展两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提出整改意见111条,下达限期整改书面告知书114份,撰写了《乡村档案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呈送县主管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寓档案行政执法于业务指导之中,不断提升社会档案意识,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二、“三级联动”,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质提效
2015年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分别听取档案工作专题汇报,到县档案局(馆)视察,在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对档案工作进行总结和谋划,县委、县政府、县“两办”印发土地确权等涉农文件,对加强农业农村档案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各涉农单位将涉农档案规范建档列入本口目标考核。乡镇加大对各站所办和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力度。全县37个乡镇,其中32个乡镇具有独立档案室,配备了密集架、铁质档案橱及防盗门、防护网、防光帘、灭火器等“八防”设施,23个乡镇实现“村档乡管”,3个乡镇实现库房、办公室、阅览室三分设,8个乡镇配备了实物展架。全县312个行政村,其中80%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围场镇5个社区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新农村档案归档门类和内容日益丰富,档案利用率加速上升。四道沟乡村民因房屋确权发生纠纷,龙头山乡大字村村民因几垄承包地发生纠纷,均在乡、村档案室查到房屋买卖协议、土地承包合同,使纠纷得以解决。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社会关注档案工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干部职工的工作劲头越来越足。
三、加大“四个力度”,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上档升级
加大先进典型培树力度。开展“木兰大地最美档案人”评选、“培训+基地”岗位练兵、“档案-与你相伴”征文、国际档案日宣传等活动。编纂完成5万余字、精选照片126幅的《木兰大地最美档案人》图文册,展示全县档案人风采;围场镇、四合永镇、县医院档案员的先进事迹在省《档案天地》期刊特别报道刊发,在各级刊发稿件信息112篇次。
加大精品打造和培训力度。对农村商业银行、工商局、民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水务局5个县直部门和龙头山、道坝子、牌楼、御道口、新拨5个乡镇进行“双五”档案室精品工程打造,从经费中挤出4万元为5个乡镇配齐装具及“八防”设施,进行巡回业务指导,使软硬件建设符合国家要求,档案室建设达到标准化。及时推广“双五”档案室管理经验,分别在7、9月份,分两批次在6个地方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观摩会议,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对基层档案员进行实地业务培训,手把手传授,反响很大、效果很好。
加大规范建档指导力度。年内对93个乡镇和县直单位的土地确权、重点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建档指导,指导次数达269次。抓好新拨镇、牌楼乡等7个单位的目标认定升级工作,到2015年底全县共有115个单位晋升省级档案目标管理标准,其中AAAA级1个、AAA级47个、AA级64个、★★★级企业3个。37个乡镇全部达到省级AAA和AA级管理标准。
加大资金资源整合接收力度。县档案局馆总建筑面积5218平方米,达到一类县级国家档案馆标准,为发挥好“五位一体”综合功能,争取年度财政预算经费62.6万元,拿出25万元通过公开招标、公证等环节,安装密集架276门,累计安装799门,启动纸质档案二库。印发了《关于做好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到期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的通知》,在常态接收基层满5年的永久、定期档案同时,加大县内重大活动、重要人物、重点工程、地方特色“三重一特”、政府机构改革、破产企业等档案的整合接收力度,接收征集整理纸质及照片、光盘、录音带、剪纸等特殊载体档案28002卷33310件,馆藏总量达217146卷册。
四、做好“四篇文章”,高效“资政惠民”
做好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文章。县档案馆采取了“领办、代办、免费、预约、延时、函电、温馨提示、查档须知”等便民服务措施,年接待查档4150人次,查阅档案25995卷次。县档案馆和各基层档案室为社会各界办廉租房、土地流转、物产确权、山林确权、办理贷款、申请低保、出国旅游等诸多民生问题出具了有效证据;为编研文化史料及二部党史撰写提供了大量服务;积极应对持续5个月的2次查档高峰,为事业编制人员、企业临时工缴纳养老保险、落实基层补贴提供高效便捷服务。11月下伙房乡在职党员干部史金艳个人档案中没有自传和入党材料,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135号全宗2005年永久317号卷中调到她的党员卷,经有关领导批准,将“个人自传、综合考察材料、入党申请书、政审材料、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等7件转入组织部人事档案中。当天下午3点组织部上部务会通过该同志提职,要是没有这些档案资料,她就会因为人事档案信息不全影响提职。
做好加强民生档案管理文章。落实县“两办”《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构建起民政、医疗卫生等6大民生档案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累计建立民生档案1179万件,2015年以目标认证为抓手,加大民生档案整合力度,档案馆制定《民生档案收集实施方案》、民生档案接收名册,民生档案占馆藏量的64%。
做好稳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文章。县档案馆在数字化的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备份”“检索”“打印”四机连锁分设和全文扫描档案直接连续打印输出基础上,健全激励奖励工作机制,采取包工计件、延时闭馆、法定假日开馆等方式,加快进度,年内扫描全文804050幅,著录案卷、文件级条目202562条,累计扫描全文3548956幅、著录575676条。指导有条件的基层档案室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具备条件的做到机读、纸质目录双套制。
做好地方志工作文章。成立《承德市志》围场分志编辑室,组织召开乡镇村志启动暨业务培训工作会议,在全市率先启动乡镇村志编纂工作,首批启动的乡镇、村各8个。开发利用馆室档案资源,编纂发行67.8万字的《围场年鉴》(2014),完成《围场年鉴》(2015)征稿编修工作、《围场厅志》原本的电子化及开展译注工作;为城市建设展览馆提供资料6万余字、图片30余幅;为《河北年鉴》《中共河北年鉴》《承德年鉴》撰写并报送10.6万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