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火热的产业用再加把“火”
2016-05-14梁瑞丽
梁瑞丽
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改善,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很好地承担起我国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任,并成为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主要途径之一,已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和横跨诸多领域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换届之际,“2016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产业发展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召开,探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路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周翔、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俞建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副会长李桂梅、郑俊林等领导、专家及产业用上下游企业代表等400多人出席会议。
高勇做“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作为我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领跑我国纺织子行业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纺织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95000亿元,年均增长6.1%左右;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6000万吨,其中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年均增长8.4%,达到2000万吨。未来五年,纺织工业要通过品牌培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推动,实现化纤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等重点领域突破,从而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双调整。
郑俊林对2015年及2016年一季度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济运行进行了分析。他指出, 2015年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表现为增速减缓、运行平稳、效益良好、分化明显。根据协会的测算,2015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总量1341万吨,同比增长9%,占当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25.3%。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666.6亿元和3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8%和9.4%。
在郑俊林看来,2016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既面临着挑战,也有机遇。可以说,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会加大;供给侧改革将会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先进装备更新和高级产能投资,更好的替代进口和参与到国际竞争。
但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也面临着挑战:一是我国经济增速降低使得部分领域的需求放缓,甚至会出现结构性下降;二是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过程缓慢,行业出口形势比较严重;三是发达国家对于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使其企业在高端市场中的优势不断提高,给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升级带来压力。
可以预测,2016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投资和销售将会继续保持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效益良好,增速基本可保持在10%左右,出口增速保持在3%左右。
黄群慧做“当前经济形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当前经济形势呈现出“四降一升”趋势,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概率攀升。为此,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
姚穆:产业用发展前景可期
产业用纺织品蓬勃发展,特别是土工纺织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纺织品、卫生用纺织品大幅发展。预计到205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预计达到1.7万吨,占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7.4%。产业用纺织品发展面向的是社会发展的各种功能性需求,这表现在高强度和高模量、耐高温和阻燃、电绝缘性能等方面。在高性能纤维发展的推动下,产业用纺织品逐步进入机械装备、装备产品领域,为产业用纺织品提供更广阔的需求环境。以高性能纺织纤维和新型功能性纺织纤维为主要原料的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传统材料最好的替代品,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蒋士成:汽车轻量化迫在眉睫
轻量化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技术之一,纤维复合材料是至今综合性能最好的轻量化材料,而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是轻量化技术的关键。2015年,全球碳纤维产量12.8万吨,中国碳纤维产能已达1.5万吨,但实际产量仅有4000吨,这与我国的经济地位不匹配,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及其产业链。作为减排降耗和新能源汽车提高续航里程的必由之路,汽车轻量化迫在眉睫。对此,“十三五”期间重点要通过科技攻关,建立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体系和产业链体系,形成从碳纤维到复合材料再到汽车零部件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加快推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技术进步,大力拓展市场应用空间。
周翔: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是发展方向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或德国“工业4.0”,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是发展方向。现在德国已将资源利用率和循环经济、以顾客为中心的柔性价值链和未来的新型纺织材料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推动其传统纺织产业升级。历经数十年的跳跃式发展,中国制造业存在缺乏理念和忽视细节的问题,制造业的发展尚处于自动化初级阶段,关注点仍停留在质量提升与成本控制层面。工业4.0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绿色化学是指在设计化学(产)品及其加工过程中,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生成,推动绿色化学发展的诸多进展可归因于政府法规和消费者意识两个主要驱动因素。
俞建勇: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种类及应用不断拓展
纤维直径的细化是纤维材料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静电纺纤维已成为当前纳米纤维基础及应用研究的热点。静电纺丝纤维具有可纺原料范围广、形貌结构丰富多样的特点,由该类纤维制成的产业用纺织品,可广泛应用于空气过滤、水过滤、油水分离材料、防水透视膜材料、轻质保暖气凝胶、高温隔热材料等领域。目前,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结构调控热点主要集中在柔性陶瓷纳米纤维的制备、材料表面润湿性调控、介孔结构调控等方面。随着静电纺丝技术的不断完善,静电纳米纤维的种类及应用也将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