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分析

2016-05-14沈双梁刘景霞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6期

沈双梁 刘景霞

摘 要:在语用学领域中指示语的使用被普遍研究,成为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言语交际中它既能够指代相关的重要信息和内容,也可以传达出一定的语用移情效果,让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产生共鸣,使双方及多方的交流更好地进行下去。本文主要以2009年奥巴马总统复旦大学演说为例,来分析探讨人称指示语和语用移情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来增进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感情,从而取得成功有效的交流。

关键词:奥巴马演讲 人称指示语 语用移情

中图分类号:H3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9-02

1 引言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非裔国黑人总统。奥巴马之所以能够从一位普通的黑人发展成为美国参议员,再到顺利入主白宫,与他那出神入化的演讲艺术和极具魅力的个性息息相关。从当上总统到现在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场合中,他的演讲总是那么激情四射,打动着每一个听者的心,让听众也跟着一起热血沸腾。奥巴马极富魅力的演讲,深深地打动着千千万万的英语学习者及爱好者,他演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充分利用移情作用来打动听众,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达到其人际交往的目的。本文通过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奥巴马演讲中的人称指示语及其移情效果,来探讨他演讲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给英语学习者在演讲中语用移情能力的提高提供或多或少的帮助。

2 人称指示语和移情

人称指示语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比比皆是,表示说着、听者以及第三者的词语和结构。人称指示语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我们、咱们);第二人称指示语(你、您、你们、您们);第三人称指示语(他、她、他们、她们)。

人称指示语是基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有时其具体的指代内容要视具体的语境和人际关系。王佳(2014:281)在其发表的《从语用角度试析篇章指示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说话人是指示语的中心人物;说话人说话所用的时间则是指示语的中心时间;说话人在说话时所处的位置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心地点;说话人说话时正在说的片段是语篇中心;而说话人和说话对象相比的社会地位是社交中心”。移情(Empathy)研究始于美学(朱光潜,1984: 639)。移情研究现已超越美学领域,成为心理学、语言学、修辞学、跨文化交际以及语言教学等领域的研究课题。在语言教学领域,移情指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对方而将自己的人格向对方人格的投射过程(Brown,1980:107)。用通俗的话讲,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Richards(1985:91)认为移情能使我们对别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产生共鸣,能改善我们对语言和文化以及与自己不同的个人或群体的态度。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移情还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是“社会个体之间和睦相处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Arnold,1999:19)。这些学者们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语言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重要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语言使用中的移情现象具有重要意义,而人称指示语又在表达移情作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对奥巴马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及移情效果分析

以下以奥巴马于200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对青年学生的演讲为例,下表是对其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的统计。

在与上海青年学生的对话演讲中,主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出现频率最多,量值高;第二人称指示语出现频率较高;第三人称指示语基本没有使用。

3.1 第一人称指示语单数的使用

(1) I'd like to thank Fudan University's President Yang for his hospitality and his gracious welcome. I'd also like to thank our outstanding Ambassador, Jon Huntsman, who exemplifies the deep ties and respect between our nations.

(2) What I'd like to do is to make some opening comments, and then what I'm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doing is taking questions...

第一人称单数“I”在奥巴马演讲稿里使用的比较频繁,通常强调的是个人,自我意识较强烈,比如,要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或者重要性时我们一般会采用人称指示语“I”。上面两例中,“I”突出强调的都是奥巴马个人对他人的衷心感谢。作为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个人对被上海复旦大学热忱欢迎表现了深深的感谢,面对着广大的优秀青年学子,奥巴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突出了他本人对能和一群优秀的青年学生有一次会谈的机会而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和期待。例子中连续使用两次“I'd like to do”传达了自己受到热忱欢迎的满满的感谢之情。例二中又接着运用“I'd like to do, I'm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句型,把他个人的感激、兴奋、期待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连续不断的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I”的使用,以个人名义和信誉做出的的感谢、兴奋和期待之情情真意切,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听者和受众之间产生一种很亲近的感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移情效应”,它能够保证交际更加有效和顺畅的进行下去。

3.2 第一人称指示语复数的使用

(1) Here,in Shanghai, we see the growth that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 the soaring skyscrapers, the bustling streets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2) And in three decades, just look at how far we have come.

(3) America imports from China many of the computer

parts we use, the clothes we wear; and we export to China machinery that helps power your industry.

正如我们熟知的那样,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we”和“us”既可以是包含式的,也可以是排除式的。例(1)和(2)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例(3)不包括听话者。本文第一人称复数使用最多,宾格指示语使用少。前两例中说话者将自己置身于听话者中,表明在中美建交30年以来,奥巴马和中国民众一起见证了上海的飞速发展,一起目睹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就像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一般,对中国快速的发展和壮大感到非常的欣喜和自豪。“We”的使用有一种将奥巴马本人拉进中国公民这一集体中的感觉,缩短了他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给人一种友好、亲切、温暖的情怀,同时也增大了听众对自己的认同感,使得自己的演讲得以更好地进行下去。但最后一例中的“we”是排除式的,只代表以奥巴马为首的美国,体现了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在贸易上的相互合作和竞争,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电脑零件和服装,共本国公民享用;同时美国向中国出口众多及其以帮助中国发展工业,服务于中国公民。表明两国在彼此的贸易中相互受益。两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和朋友。这种“we”的运用突出表现了两国拥有相互依靠支撑的兄弟情怀,也让听众及更多的其他受众对于美国能够帮助和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种信任、依赖和感谢的感情。

3.3 第二人称指示语you的使用

(1) There is a Chinese proverb: "Consider the past, and you shall know the future."

(2)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be here in Shanghai,

an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peak with all of you.

(3) But above all, I see China's future in you -- young people whose talent and dedication and dreams will do so much to help shape the 21st century.

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指与复指是通过“你”和“你们”进行区分的,而英语中的“you”就不一样,既可以单指一个听话人,也可以复指多个听话人,因此在没有语言提示的情况下它的指称对象具有不确定性,一般需要依赖特定的情景才能确定是单指还是复指(何自然,冉永平,2010:35)。上面三例中,“you”都是复指你们,指代的是在座的青年学生。

在例(1)中,使用人称代词“you”表明奥巴马对参加此次上海对华的青年学生给予了深深地厚望,让在座的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国家对自己寄予的厚望,也让他们可以切身的体会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you”的使用将奥巴马自己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感情传导给在座的各位青年学生,让他们这群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们意识到他们自己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也他们感受到发展自己并为祖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能激发这群学生不懈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例(2)中,当面对此次演讲的广大青年群体时,奥巴马心中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二人称“you”表达了奥巴马对能和这些青年团体进行一次开怀的会谈而感到非常的高兴和荣幸,也将这次演讲的机会归结于在座的广大的青年学生给自己创造的。“all of you”更是让在座的每位青年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例(3)中,“you”不仅只是在座的各位青年学生,更涉及到所有的中国大学生青年一代。奥巴马通过“you”的使用将自己的爱国主义和为国奉献的深沉感情传递给了在场青年以及所有的年轻一代。这些例句中直接使用了“you”,一方面使听者不知不觉地成了演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可以将听者向演讲者拉近从而营造出一种亲切自然的交流氛围,使听者产生亲近感,从而乐于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和忠告。

4 结束

以上分析表明,奥巴马在演讲中通过大量的使用人称指示语“we”表达出他和听众之间坚固的友谊关系,来获得听众们情感上的共鸣和支持;当他要突显出自己作为美国总统而要承担国家领导人的责任和义务,就会选择第一人称代词“I”;当他要表达对受众的感谢之情时,就会选用第二人称“you”。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相应的地点和场合,选择合适的人称指示语不仅可以大大的缩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可在情感上得到听众的支持和认同,用意上得到听众的理解。这就是语用移情所产生的效果,使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引起共鸣,从而实现最佳的人际关系和会话目的。

参考文献:

[1]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Brown, H.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Englewood Cliffs, NG,1980.

[3] Richards, J. et al.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Z]. London: Longman, 1985.

[4]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何兆熊.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6] 王佳.从语用角度试析篇章指示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81-282.

[7] 吴兴东,李俊丽.奥巴马总统选举获胜演讲中的语用移情分析[J].语言文学研究,2012(3):36-38.

[8]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台湾:开明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