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教育,传承个性乡村文化
2016-05-14钱佳
钱佳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34-01
陶行知说:“教育的力量与别种力量不同之点,就在教育的力量是能够达到民众的内心去的,他能够使民众自己从‘心里发出一种力量来团结。”距离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的提出已经过了几十年,乡村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终究是少了什么。对于乡村教育,模式大同小异,取材千篇一律,似乎都少了一个词——个性。城市幼儿园有自己专攻的特色,他们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上又有自己的思考,选择一个领域仔细斟酌、细细研讨、达到权威,并在幼教中占领一席之地。怎样维持城乡幼儿园之间的平衡呢?
1 认识自身缺失,拉近城乡差距
笔者在乡镇幼儿园工作,六月底时正好有位家长向我咨询去市区上幼儿园要注意些什么,听说那里入学要考试,家长都格外紧张,而我回答的很轻松:入学考试应该不会很难,主要是考考智力、安全知识什么的,因为教材都是一样的。谁知后来孩子爸爸跟我交流以后我才发现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拼图是给孩子拼三十片的,我一听就觉得对刚要升大班的孩子似乎太有挑战性了,于是我又问他其他的孩子回答的怎么样,却是都会的。
1.1 过于保守,关起门来拼命教
我们只是给了孩子我们以为的全部,却忽略了孩子的天赋,他们极其聪明,我们何必要剥夺这些机会,使他们放弃每一次微小成长的机会。
1.2 过于自信,断送自己成长的机会
孩子要成长,教师必须也要成长,我们时常将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对于提升我们自己是很困难的。
2 结合区域文化,实行个性化乡村教育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而乡村幼儿的地理优势也是显得异常有力。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必须以农村生活为内容,必须在农村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利用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开展活动是个性化乡村教育的主要来源。比如:我园地处长江之滨,张家港之前叫沙洲县,后来撤县建市。我们有浓厚的沙上文化。南丰幼儿园以“沙”为特色,围绕“沙”开展了各色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沙”,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有“沙”。为此,教师在这方面也加强了培训:沙画、沙雕等各项与沙有关的东西层出不穷、丰富多彩;老师们的沙画故事、原创沙艺术教案等丰满着沙艺术课程。在时间的洗礼下,老师们逐渐认识了更多与沙有关的知识,创造了更多与沙有关的内容,而孩子们对沙也越来越有兴趣,老师们总为他们的创意所折服。
2.1 民间习俗提取素材
民间习俗是我国的文化的产物,各地的民间习俗也都不一样,根据这些内容提取适当的实施教育,有助于幼儿了解民间文化知识以及传承民间文化。
2.2 利用农村生活资源生成特色文化活动
美丽的大自然是幼儿喜欢的,她蕴含的资源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就能生成具有教育价值的地方特色文化。
2.3 寻找文化渠道,取经权威性乡村典范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乡村的不也就是世界的?还好,人们慢慢开始重视文化的传承,可是一些所谓的文化的真实度我们不得而知。在实施个性乡村文化这条路上,我们要寻找更多渠道来满足我们的渴求,不盲目学习,选择具有权威性、事实性的文化学习。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1)文化来源可靠性。以幼儿为主,我们要给他们最好的。谨慎而行,不随意挑选内容接触、学习,防起反作用,做错误示范,引起恶劣影响。
(2)文化学习适宜性。在选择学习内容时,考虑的还有学习内容的适宜性。是否适合孩子,它能给孩子带来哪些有益的东西,又会造成哪些不好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要提前预料到的。
(3)学习对象特殊性。每个幼儿园里都有新市民子女,在接触朋友们的乡村教育后,可有家长或同乡组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地区文化,拓展孩子的视野,感受世界的新奇。
3 强化师资队伍,搭建乡村文化桥梁
要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师资问题,陶行知认为,“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教师在儿童认知和学习发展中具有组织、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教师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全人、全方位的。可是对于新一届年轻的80、90教师们而言自己都是地方文化的“缺失者”,又怎么能肩负搭建乡村文化的桥梁。
3.1 文化培训,感受特色
传统的并不都是不好的。年轻的教师需要接受一些地区文化的洗礼,感受地区文化给人带来的惊喜,享受地区文化给人来的精彩。
3.2 勤于思考,享受创新
在接受了培训之后,教师们得有自己的思考,根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孩子设计出适宜性较强的课程,并多做研究,构建良好的乡村教育桥梁。
4 拓展幼儿视野,传承个性乡村文化
儿童的发展既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当今社会的小朋友身边的玩伴由原来的小朋友变成了越来越多的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等等,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但是他们得到的都是虚拟的东西,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他们了解到的乡村文化不是传承下来的,而是从电视上看的、游戏里了解的,甚至一无所知。并且对乡村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认知上面,在理解和实践上是极度欠缺的。然而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乡村文化呢?这就跟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又分不开了。
4.1 在文化中教,在快乐中学
在民间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是喜欢民间文化的。了解文化的来源使得孩子们更加热爱培育自己的这片土地,在认知的基础上孩子们要理解文化,知道其有趣的地方,喜欢它、爱上它。
4.2 在实践中思,在创新中乐
孩子们在实践中思考,得到成功和满足感,但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实践而已,他们的任务旨在传承、创新,将更好的留给下一代。
了解个性乡村文化,我们需要做的是多方考量,摒除垃圾文化;实施个性乡村文化,我们需要做的是精挑细选,严把教育适宜性;传承个性乡村文化,我们需要做的学而不殆,与学生共成长。每所乡村学校都有它独有的个性乡村文化,每个乡村老师都有他独特的乡村气息,每个乡村孩子都有他专属的乡村海洋,每份乡村文化都应得到它应有的传承。乡村教育个性化不再是一个畅想,而是一个真正能做、能普及至各个角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