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是语文课堂的“双翼”

2016-05-14詹丽敏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双翼爬山虎语文课堂

詹丽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87-01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我们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师思想都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革新。我们的教育已不在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来完成,而是在网络化的环境中,选择最丰富的资源、选择最先进的教法来促进学生以及教师知识体系及人格精神的双向发展。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深感于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以语文学科为例来谈一谈信息技术如何为语文课堂插上“双翼”,让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1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1.1 形象导入,激情引趣

上课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2 设置疑问,引人入胜

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月光曲》,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2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创设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便于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没有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如教学古诗《江上渔者》时,要让学生从捕鱼的惊险场面中,联想到捕鱼人的艰辛,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手段。笔者事先搜集了很多惊险的图片、声音,制成课件。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去阅读、感受,生硬的文字立刻“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学生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惊险场面而尖叫!一只像树叶的小船随着风浪的起伏而时隐时现,小船随时都有被风浪吞噬……这种动态画面的辅助教学,起到了语言形容达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2 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感性认识,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学生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爬”时的形状及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3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3.1 情境再现,以境激情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3.2 制造气氛,渲染氛围

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在模拟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由于学生从未经历战争年代,无法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因此,可以利用《长征》课件的精彩画面,使学生感知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势,以及“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情景,再让学生在雄壮的乐声中反复吟诵优美的诗文,使学生置身于长征途中。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辛,一种热爱祖国的感情油然而生。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师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蓬勃兴起,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必将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天地。它使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它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猜你喜欢

双翼爬山虎语文课堂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遥寄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双翼共振的运营商大数据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