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个舞台听一出戏

2016-05-14黄强

中国收藏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楼诸葛亮京剧

黄强

京剧从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开始,到后来的“徽汉合流”,再到道光时期的正式形成花费了长达半个世纪时间,而京剧的发展达到真正鼎盛,则是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那一时期剧目繁多、名家辈出,京剧史上有名的“同光十三绝”等杰出艺人就主要活跃于这一时期。

在专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喜好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风尚或某些事物的兴衰。古有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近有慈禧太后嗜戏如命,才直接推动了京剧的大繁荣、大发展。京剧能在同治、光绪时期由成熟达到鼎盛,离不开国家的真正掌权者——慈禧太后,她堪称大清朝的“骨灰级”戏迷,更是京剧迅猛发展的“至尊推手”。正是由于她的疯狂痴迷与大力资助,才使京剧占领了从宫廷到地方的大小舞台,并逐渐取代昆曲的地位,成为国剧。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太后喜欢京剧,做臣子的哪能不会唱几句戏。晚清时期北京城内的私人堂会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各位王爷、中堂争相邀请名角到府内献艺,尤其是有“内廷供奉”头衔的艺人简直到了应接不暇的地步,当然名角们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1867年,英籍华人罗逸卿在上海宝善街(今广东路)开了最早的京式戏馆满庭芳,首邀京角来沪演出,盛况空前。这是京剧最早从北方传到上海。以后,丹桂、金桂、天仙、大观等茶园被称为“清末上海四大京班”。京剧一传入上海,便迅即风靡上海滩,上海人起初称之为“京班戏”。一种新兴艺术形式总是会引起众人的好奇心,加上当时的上海已是外国冒险家、封建官绅、洋奴买办的乐园,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从此,上海滩成了京剧演出的另一重镇,京剧也从此真正走出了京城,走向了全国。

晚清民国时,老百姓的休闲娱乐活动贫乏,主要娱乐活动也就是看戏,而且以观看到名角的演出为荣,捧名角之风尤盛,其热情丝毫不逊于当今之明星粉丝。晚清民国时期照相技术尚未普及,京剧名角的剧照主要以画像的形式广为传播,年画、瓷器、绣品、家具上都能看见戏文场景,各类银饰上也时常能看见一出出精彩的戏文。

写实篇之《天霸拜山》

《天霸拜山》一折出自《施公案》。该剧常与《盗御马》连演,为武生、花脸对儿戏,清末京剧一代宗师杨小楼擅演此剧。

笔者收藏的这片苏工银质长命锁片上所錾刻的就是《天霸拜山》一折戏中之经典场景。左边站立者为草莽英雄窦尔敦,头扎绒球额子,脑后插两根长长的翎子,胸前挂齐腰长的髯口,身着绣花大氅,脚穿厚底靴站丁字步,眉眼上挑,一副桀骜不驯之相;右边站立者为黄天霸,头戴点缀绒球珠花的硬罗帽,身穿花褶子,脚蹬厚底乌靴,眉清目秀,好一副英雄气概,两人的站姿、身段乃至行头都和当时京剧舞台上的人物扮相分毫不差,完全以写实手法刻画出晚清京剧舞台上的真实的情景。这出戏在当年红极一时,妇孺皆知,所以银匠才能如此准确地錾刻出人物的开脸、服饰、身段,人物的五官、行头的纹饰都显示出老匠人娴熟的錾刻技艺,丝绸“守旧”、方砖地面都点明了清末民初戏曲舞台的时代特点。

写意篇之《空城记》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可以这么说,只要是喜欢京剧的朋友就没有不会唱这段的,由此可见《空城计》这出早期经典剧目的影响力之大。《空城计》叙述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因马谡自持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军攻打诸葛亮驻地西城。当时,诸葛亮所部精锐俱已遣出,西城空虚,只有驻地的老弱士兵,寡不敌众,万分危急。诸葛亮定空城之计,以城门大开,从容不迫,若无其事地登上城楼观山赏景,饮酒抚琴。司马懿兵临城下,见诸葛亮端坐城楼,笑容可掬,焚香弹琴,疑惑不已,深恐中计,疑有伏兵,不进而退。再次复回攻城,遇赵云抵挡而收兵。谭鑫培、余叔岩、马连良、杨宝森等老生名家都擅演此剧。

笔者收藏的这枚苏工蝠头八卦银锁片上錾刻的就是这折戏的场景,锁片主体部分被一分为二,左侧是西城以内,城楼上诸葛亮镇定自若、潇洒抚琴,城下是城门大开,一位老军拿着扫把打扫城门;右侧则是西城外,司马懿手持马鞭,指着城楼上的诸葛亮高声叫阵。由于篇幅所限,整个场景简洁明了,并未完全按照舞台上的表演写实,虽只是意到为止,但让人心领神会一看便知,百年前如此传神的卡通人物造型,可算得是现代卡通画的鼻祖了。

夸张篇之《玉簪记》

《玉簪记》,被誉为中国传统十大喜剧之一,这出戏主要是脱胎于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萱草堂玉簪记》。《玉簪记》是写女尼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的爱情故事:南宋初年,开封府丞陈家闺秀陈娇莲为避靖康之乱,随母逃难流落入金陵城外女贞观皈依法门为尼,法名妙常。青年书生潘必正因其姑母法成是女贞观主,应试落第,不愿回乡,也寄寓观内。潘必正见陈妙常,惊其艳丽而生情,经茶叙、琴挑、偷诗等一番进攻,终于私合。而陈妙常也不顾礼教和佛法的束缚与潘必正相爱并结为连理。《玉簪记》是一出生旦对儿戏,唱腔优美、情节轻松,深受观众欢迎。

笔者收藏的这件珐琅彩瓜棱形银盒的盒盖上就装饰有《玉簪记》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潘必正是纱帽加褶子的书生装扮、陈妙常身穿百纳衣手持云帚的尼僧常规扮相,这都与戏曲舞台上无大差异,可是两人的举止动作远远脱离了原戏、冒天下之大不韪。戏中两人,若即若离,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此件盒盖上的画面则相当香艳:潘必正分开两腿而坐,陈妙常则歪坐在潘之左腿上,潘必正一手搂抱陈妙常之柳腰,另一手似在陈胸前爱抚,潘陈二人相视而笑,眉目传情,分明是一幅晚清时期十分流行的“暗春宫”。

猜你喜欢

城楼诸葛亮京剧
吴哥蹦必烈神庙遗址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诸葛亮喂鸡求学
10月历史大事记
《京剧人设》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正阳门城楼周边地面交通调查
过昭关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