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课堂最芬芳
2016-05-14杨胜丽
杨胜丽
〔关键词〕心理课;课堂;本真
心理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根据学情确定主题,通过游戏、情境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组织教学。与学校其他课程不同,心理活动课更要求教师能在整个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从而获得心灵成长。2015年11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第三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比赛,本文结合这次活动就如何构建本真心理课堂,有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谈几点自己的反思,与同仁们商榷。
一、本真课堂是“生本”的课堂——以学生的需要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而心理活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学生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变,因此,心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不论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案的设计,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因材施教,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讲,有感可发。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学生(12~18岁)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阶段,针对这一阶段的特殊性,心理活动课的内容也要侧重于这方面的发展性辅导。本次赛课共12节,活动内容涉及生涯辅导4节、青春期心理1节、自我同一性4节、自制与坚持2节、乐观与希望1节。
例如,“青春,八卦”“画条航线给自己”“有一种( )叫坚持”“种下希望的种子”等课堂,选择的主题正是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碰到或是急需与他人交流、解决的内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能更好地使教与学浑然一体,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本真课堂是“体验”的课堂——以学生的情感为本
心理活动课只有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悟。
课堂中教师以学生的情感为本,无条件地尊重学生,关心和期待其心灵的成长,那么学生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如,在“有一种( )叫坚持”一课中,教师层层递进讲述了邓亚萍坚持的故事、播放了视频《天赋潜能》后,学生很动容,周老师让学生们分享对整堂课的感受,有名学生说:“尽管现在我的学习暂时还不算好,但我不会灰心,或许20年后,我也可以成为下沙中学的名校友。”此时,周老师轻轻地搂住他,坚定地告诉他:“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你一定能行!”此时,学生已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台下也响起了一片掌声,课堂气氛也非常好。
“生涯探索之旅——兴趣丛岛”一课,黄老师带领学生们通过“名人馆:疯狂猜人”及“体验馆:帽子大挑战”等活动进行课堂体验。课堂中,黄老师以学生的感受、经历为指向,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成长规律,在开放度非常高的课堂中,学生感受到了职业兴趣对生涯规划的意义,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岗位,在现场活动体验中探索了职业兴趣,引发了学生对职业的思考。活动体验分享环节中,学生们推销自己帽子时的广告词令人捧腹大笑,如:“我的帽子,状元帽,戴一天——90分,戴一年——杭高,以我为荣!”“风吹雨打、雨打风吹,有我,不怕!”……这些课堂的现场生成,完全建立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亲身体验之上。
三、本真课堂是“收获”的课堂——以学生的成长为本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心理活动课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的课程,因此,心理活动课各个环节都应以学生的成长为本,让学生体验到收获成长的喜悦。
(一)情景创设,注重真实
在“彩绘你的情绪”一课中,袁老师首先利用“冥想活动”,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重新感受成长中的情绪变化,激起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可以说,这便是本课设计与其他“情绪主题”心理活动课方案相比呈现出的一个亮点。
在让学生们回归到这样一个温馨和谐、能敞开心扉交流内心真实情感的情景中后,袁老师又带领学生通过“情绪涂鸦”活动,发现当下的情绪,对获得的内心体验进行由内而外、于无形到有形的真诚流露,学生们纷纷大胆、自由、安全地在方格纸中彩绘出自己的情绪图。这种画出来的方式显得更含蓄,更能有效地投射出学生情绪的变化,增强了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
(二)素材新颖,注重共鸣
每一名充满朝气的心理教师,在课堂设计上都力求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方式。在“爱上自己”一课中,蓝老师就将“QQ好友印象”这一学生日常休闲活动中的新元素引入了辅导过程中。
她将自己的“QQ好友印象”向学生进行展示,以这种学生感兴趣的自我暴露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共同的感受,有了心灵的真诚交流,有了情感的真挚碰撞,实现了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显然,在试着回忆QQ好友给自己描述的好友印象时,学生就变得更加乐意和主动分享了。
只是,在第二个分享环节“你‘今非昔比了没”,当她将准备充分的教案付诸课堂实践时,却没想到课堂中又出现了少有的意外,学生在有成百上千名教师听课的情况下,变得异常拘谨,都选择了沉默,蓝老师不免有些焦急。她在迫切地期待学生向集体发表自己在比较中的收获时,却忽略了其实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真正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这已是在本堂心理活动课中所获得的一种成长和发展了。
(三)收获感悟,注重成长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由于课堂涉及内容较多,为顺利完成教学环节,只让个别学生简单发表下感受和看法,而放弃了小组讨论交流,没能让学生充分表达,显得有些仓促。
反思笔者的“我的性别角色”一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笔者根据抽到的“自我同一性”这一主题,深入学生中展开调查,发现七年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方面还存在着角色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性别差异,理解性别角色差异;引导学生悦纳自己的性别,增进对另一性别的了解和欣赏进而为下一阶段青春期人际交往作铺垫,笔者选择了“我的性别角色”这一活动主题。整个辅导过程有猜性别暖身游戏,有性别优势大比拼活动,有心理剧表演,有配乐诗朗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板书设计优美,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认可。可是,在辅导过程中由于内容过多,性别角色冲突问题、双性性别问题等都只是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并没有真正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其实,笔者大可调整自己的辅导节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突出重点,不寄希望于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一课有一得即可。
“心育活动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不要概念也不要原理,只要有心灵的成长。”通过本次赛课及观摩其他选手的课堂教学,笔者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
在心灵深处耕耘,看心灵之花遍开。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露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乐在其中,并且在参与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体验、心灵获得成长,这才是一堂本真的心理辅导课。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廿里中学,衢州324012)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