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细腻的心理描写
2016-05-14
【技法导入】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所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毫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自己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能够透过人物的外表,能够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们以《最后一课》为例,对其中运用心理描写的词句进行简单的品析。
首先,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助于读者直接了解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准确地把握其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如: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这段心理描写就刻画出一个天真调皮的小学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在刻画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时,作者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表述。如:在听到郝叟老头儿拼字母的古怪声音时,“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儿童才会这么想。这些富有儿童化色彩的语言运用,就使得小弗郎士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第三,作者将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与直接的心理描写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融为一体,进而使小弗郎士所见到的景物、人物等都蒙上了一层感情色彩,与文中对心理活动的直接刻画相配合,相辅相成地反映出了小弗郎士的心理状态。如: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些话语皆形象地写出了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那种因害怕迟到而急于赶到学校去,又被路边的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却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
总之,作者在文中灵活地运用了各种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准确地把握住了小弗郎士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实生动。
这些都是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即学即练】
1.结合下列情境,写出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1)运动会上,你是跑800米的种子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心里想
。
(2)运动会上,你是跑800米的选手,但你只是个凑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把希望放在你的同伴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心里想
。
(3)昨天你忘了写作业,老师叫你到办公室,此刻你正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心里不禁想
。
2.通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在山东,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一个儿子,组成一个家庭。山东人常说“无仇恨不成父子”,也许因为有代沟,也许到了反抗期,十六岁的儿子和父亲闹翻,离家出走。就在儿子掉头不顾的时候,母亲追出来,一路追赶,一路叮咛:“孩子啊,你出去散散心,什么时候想回来,你就回来。”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以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好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每天都烧半锅稀饭,灶下留着火烬。每天夜里都不闩门。终有一天,她的儿子回来了,白天怕羞,躲在村外的树林里等天黑,等夜深,窗户上的灯光给了他勇气,他站在自家门外,伸手推门,他的手一碰到门,门就开了。进了门,掀起锅盖,舀起稀饭就喝,掀起被窝,倒头便睡。一天风雨就这样过去。
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也在山东,也是一夫一妻一子三口之家,也是儿子离家出走,那父亲一路追,一路骂:“你死在外面好了,敢回来,我打断你的狗腿!”第二天,做父亲的就找来锁匠,大门换了新锁。终有一天,他的儿子也回来了,也是躲在村外的树林里等夜深,可是下面的情节却不同,他推门推不开,用原来的钥匙开门又开不了。他在门外徘徊了半夜,没有勇气叫喊,又向村外走去。这一去音讯杳然,生死茫茫,任凭做父母的追悔莫及。
(选自王鼎钧《唯爱为大》)
同样是父子闹翻,同样是儿子离家出走,但前文中的母亲和后文中的父亲的处理方式却完全不一样,所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请仔细揣摩儿子出走后,他们所说的话,这各体现出他们怎样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