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
2016-05-14魏翔
魏翔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数据显示, 2011年到2014年,中国人的平均休闲时间在增加,在岗职工休闲时间由2.13小时增加到2.50小时,平均每天增加了22分钟,平均每月增加了11个小时。中国人用这笔“财富”做了什么呢?
“大调查”显示,中国人的消费热点正在从物质产品转向精神产品。2014年之前,中国人的消费热点集中在家电、数码产品和汽车上,而在2014年之后,排在首位的都是旅游。文化娱乐,在今年也进入了前三名。
时间配置的变化,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现象。因为在经济学中,时间配置的变化对应的是要素配置效率和劳动市场质量的变化。当国人倾向于将更多的休闲时间配置到旅游和娱乐等文化活动上时,不但会引发服务业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并且,时间配置从生产到消费的配置转移,将助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效率提升。
“大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开始,中国的青壮年已是“最忙”人群,四分之一的青壮年休闲时间不足1小时,而到了2015年,休闲时间不足1小时的比例增加了8%。这是一种良好的“供给侧改革”结果。这个结果和美国等国家的趋势相一致。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人的休闲时间增加了大概4倍,但这些多出来的休闲时间主要增加给了蓝领阶层,而高收入群体的休闲时间反而减少了,这说明,高收入和勤奋工作挂钩,这能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目前来看,中国的情况亦如此,中坚阶层的休闲时间相对减少,收入相对上升,说明中国的实际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劳动时间配置更为合理。
中国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一是中国人比以往更为充实了,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而精神能变物质,精神需求正在中国转变为经济动能。二是,中国人的经济主力军比以往更为充实了,在经济下行期间,他们更为勤奋,也在变得更为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