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理论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刁月鹏
刁月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本文对合作学习理论于体育教学中的构建作了研究,明确的合作学习理论下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师生在课堂中的不同承担,并且通过实证,检测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效果,然后提出了两点必要性建议。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初中体育教学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的实践与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之后,对其概念的界定是百花齐放,概括其中的共性: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和评价对象,在学生主动与互动过程中,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活动,尊重了认知和能力构建的自主性规律,尊重了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个人与团队进步的社会规律。
合作学习理论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其一是学生主体性,在学习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架构,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完成知识和能力的重构,实现学习目标;其二是集体创造性,通过集体讨论某个问题,形成团队创新思维与成果,这是集体优于个人所在。
二、合作学习理论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构建
(一)合作学习教学目标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和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理念,同时发展学生与体育活动相关的心理品质,比如坚韧的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自信心、责任感等。所以,虽然教学模式趋于多元化,但目标都是实现《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之处只在实现的方式与实现的程度。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互动以及主动地方式,求得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的进步。
(二)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承担
首先,是具体化教学目标。虽然总的教学目标在《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有规定,却只是一个方向,具体到每节体育课,教师必须以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学生实际身体与心理水平为基础,确定具体的技能目标、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法。
其次,制定教学预案。在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完成的是制定教学预案,梳理教学活动的总体流程,在大致的时间范围内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法完成一定量的教学活动。
然后,是评估学生实际水平。了解学生的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是合作学习的起点,教师只有准确掌握学生的健康、运动、兴趣、意志力等水平,才能进行恰当地异质分组,顺利继续教学。
之后,是合理分组。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合理地分组是教学顺利进行以及教学效果顺利实现的关键,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三、合作学习理论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一)实验对象
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女生篮球项目的教学为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的女生经过实验前检测,在体能和技能方面不具有显性差异,一个班进行合作教学,36名女生,一个班进行普通教学,38名女生。
(二)实验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数理分析法。
(三)实验设计
普通教学班以常规的运球、投篮等活动的重复训练为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班把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常规训练进行后打比赛,常规训练时,五个人分别为练习者、记录着、辅助者、评价与指导者、小组长,依据接力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实验效果分析
1.实现了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提高
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不仅活跃了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情绪状态下进行主动训练,改进了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如表1(学生自我评价),实现了集体的激励与进步效能。
2.改善了体育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先后依据的是目标导向规律、学习主动性规律、团队学习优于个人学习规律、评价与反馈的有效促进规律,所以,合作学习理论下教与学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而且也是科学规律的合理组合,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如表2,实验班明显优于普通班。
表2 体育成绩检测对比
四、结论与建议
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提出了较高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再不能像过去一般无效,经试验,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合作性,能够提高体育教学成绩,并且实现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然而,想要合作学习理论发挥最大效用,必须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改进自身素质,实施合作学习,教师不仅需要明白运动技能,也要了解合作学习理论的真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预案,进行科学的引导与评价;其二是与实际相结合,实践不是对理论的套用,而是理论的补充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建中.探讨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合作学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