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文化视角下中美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对比分析

2016-05-14熊慧

体育时空 2016年7期

熊慧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从中国与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角度,从影响差异性的文化起源分析,再到差异性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分析中美两国体育文化的差异性、中美两国体育文化对其运动项目的影响、中美两国因其体育文化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类型、具有本国特色的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在承接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科学的、理性的吸收美国体育文化的优越性,促进中国优势项目更好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美国体育文化 优势竞技体育项目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繁荣、中美体育接触日益频繁。比较不仅成了体育研究者自觉运用的理论方法,比较体育已发展成为独立学科,本文尝试从体育文化、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这两个方面产开讨论,希望有助于中美体育比较研究的深入进行。通过比较,可从文化层面认识中美体育项目的差别,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文化发展的进行借鉴和发挥,从而丰富自身,为我国优势项目更好稳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中美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对比分析

竞赛成绩是各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整体体现,而竞赛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国的优势竞技项目成绩影响。所谓优势项目是指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并在未来竞争中具备有利条件的项目[1] 。顾春雨[2]认为美国的优势竞技体育项目是游泳、田径。中国的优势体育项目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射击、女子柔道。

中国的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都是隔网对抗项目,不需要进行直接身体接触,而美国的优势项目,摔跤、篮球,足球都是开放性项目,需直接身体接触,我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身体形态,地域差别,中美体育教育方式差异等,但是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体育文化因素对于中美优势项目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二、中美体育文化对比分析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在本质上是文化的,体育文化是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认识,是人类在长期体育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性[3]。但是体育文化不等同于体育,前者更多是结构性,后者则偏重动力性[4]。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静心”与“修身”的文化价值观,体现的是人与道的和,人与天的合。这些传统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孔子在《中庸》中表述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6]。中国传统体育整体的概念描述的是身体,思想,精神功能的统一[7]。

(三)美国体育文化

美国体育文化以不断超越、自我肯定为主要外在形式。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文化,以崇尚力量和完美身体为表征,以竞争为核心,力求超越自我,体现为“更高、更快、更强”的奋斗精神,由此形成了突出竞争、对抗、超越的价值取向。

(四)中美体育文化差异性对比分析

1.表现形式之异

养生是中国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美国体育则侧重于人体美,竞技是美国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价值取向之异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旨在告诫人们在比赛中也要遵循以礼相待的礼节[8]。美国体育文化强调急功近利、利益至上,重视赢得比赛。

3.思维方式之异

中国体育文化中“身心统一”与美国体育文化中“身心分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古典神话中,“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和谐观。美国人始终将体育与心灵撇开,美国人注重速度、力量、体型的塑造,在他们而言,体育更重要的是竞技。

三、中美体育文化与其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关系

(一)中国体育文化对其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中庸培养了灵敏,协调的特点,这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的特点一致,我国优势竞技体育项目体操、跳水就是其具体体现。中国注重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力求精益求精,这些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 对我国运动员在表现难美性项目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美国体育文化对其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影响

美国崇尚“力、美、刚、裸”的体育文化,强调力量、极限,充分挖掘人体的运动潜能。田径、游泳是各项赛事中的最大得分项目,而美国的田径、游泳项目是其传统的优势竞技项目,从文化角度来分析,一目了然。

四、结论

由于中美双方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方对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爱好和优势体现。古典优雅的中国体育文化富有养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美誉,追求的静、柔、礼,营造了无直接对抗性、注重内涵的体育价值观和优势运动项目;而美国追求的外在美及个体的强大则营造了注重对抗、追求外在美的体育价值观和优势运动项目。从体育文化视角来分析两国优势竞技体育项目,更能体现体育文化对体育项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郭权,虞重干,柴全义.中、美、俄、德、澳5国优势项目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

[2] 顾春雨.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形成与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13(6).

[3] 张健,李明.从传播娱乐化趋势看和谐发展[J].河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161—163.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7.

[5] 张键华.中西体育文化比较-以体育文化精神为视角[D].武汉体育学院.2014(5):15-16

[6] 黄成惠.论儒家思想的风格[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6):73-74.

[7] 刘小华,蔡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神话阐释[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

[8] 汤玲玲.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影响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