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发声中的力量协调
2016-05-14翟明智
翟明智
摘 要
音乐属于一种娱乐活动,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始终和人类发展和成长相伴随,并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将一段旋律轻松哼出来,将一首歌唱出来,但是和简单的唱歌不同,歌唱需要歌唱者协调配合身体各项机能,进而为呼吸系统、喉头等多个人体器官和肌肉群之间气息的较强控制性、连贯有序的特殊流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最终在歌唱发声中将悦耳动听的美好声音发出来。本研究首先从呼吸训练法、记忆训练法、共鸣训练法三个方面对发声技巧训练这一歌唱发声中的力量协调根本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协调气息、综合应用呼吸和运气方法、控制整体调节力量对歌唱发声中的力量协调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歌唱发声;力量协调;浅谈
声乐和器乐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演唱者自身的发声、呼吸、共鸣器官优劣完全决定着歌唱发声的好坏,因此,采取怎样的措施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育将优美的歌声锻造出来是大部分歌唱者关系的问题,这就要求歌唱者必须熟练掌握歌唱发生中的力量协调。
1 歌唱发声中的力量协调的根本
发声技巧训练是歌唱发声中的力量协调的根本,天生的金嗓子并不是歌唱的唯一影响因素,科学系统的训练也是歌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发生力量的控制在声乐中对歌唱质量具有最深刻的影响,在歌唱发生中,可以说声乐发生技巧训练在控制发生力量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训练方法最为科学有效。发生技巧训练在声乐学习中主要有:
(1)呼吸训练法。歌唱者具有各自独特的呼吸转换方式,其要求有机结合呼吸与思想意识或情感表达,这就促进了呼吸训练难度的增加。通常情况下,银色的圆润及情感表达在歌唱过程中能够在快呼慢吸或慢呼快吸方式的作用下增加;
(2)记忆训练法。声乐教学的抽象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和其他器乐科目等艺术科目不同,这就无形中促进了声乐学习难度的增加。因此,学生在对声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的记忆框架建构好,对自身的识记能力进行锻炼,从而达到长久训练,进而在自身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应用,受到良好的声乐学习效果;
(3)共鸣训练法。歌唱者在对声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的知识就是人体的共鸣腔体,共鸣具有极为强大的力量,训练过程中针对共鸣一方面能够将更为丰富的感情提供给歌唱者对歌曲进行演唱,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歌唱者控制发生力量协调能力的增强等,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2 歌唱发声中的力量协调的方法
2.1 协调气息
歌唱发声的中心和重点是气,因此歌唱者只有对气息进行合理调节,力求在歌唱过程中始终保持延伸、通畅的气息,才能协调应用发声力量。这就需要歌唱者依据作品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如果演唱的歌曲具有较高的音调,歌唱者则应该将气息的支持点降低,促进呼吸压力的增加,以较慢的速度带有一定弹性地向外扩张自身腰腹部肌肉,从而集中并一步步竖立气息,促进穿透性声音的形成,使高音的要求得到有效满足,而如果演唱的歌曲具有较为平缓的音调,给予轻柔和缓以充分的强调,那么歌唱者就应该通过腰腹部呼吸使气流对稳定的较小流量的流速进行保持,从而对高音区的弱音进行有效的避免,为均匀和缓的流动状态的气息得到有效保持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歌唱者在任何歌唱要求下均应该对剧烈用气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比如低音或向上猛冲时有闭气等对气息进行调整的极端方式出现,在一些情况下这能够将歌唱中高昂或悒郁的情感表现出来,但是通常情况下歌唱者会在不恰当的把握的情况下发生很难恢复的创伤,如声音沙哑、声带充血等。
2.2 综合应用呼吸和运气方法
通常情况下,胸腹式呼吸法是歌唱者通常采用的呼吸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歌唱者只能运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音乐具有较多的内容,歌唱也具有较多的要求,单一的运气方法在一些情况下很难是相关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歌唱中所有乐句的演唱中均贯穿呼吸和运气。当然,呼和吸的对抗情况多种多样,比如,声音高度、力度、感情等不同,均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产生,具有极为灵活的应用。一些花腔及民歌唱法要求演唱者将颗粒性的颤音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歌唱者如果对腹式呼吸法进行单纯应用就很难将符合要求的音色发出来,儿胸式呼吸法则能够有效调控气息。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歌唱者应该以腹式呼吸法为基础将多种训练方式充分利用起来,依据具体歌唱内容对歌唱力量及状态控制方式进行调节,将自身演唱作品的范围扩大,对多种风格的要求进行适应,从而将不同音乐的内容和情感体现出来。
2.3 控制整体调节力量
呼吸和运气及其方式在协调歌唱的发生力量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歌唱者应该给予其以充分重视。同时,歌唱发声也受到歌唱者身体整体的歌唱状态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歌唱发声的生理基础中,歌唱发声将人体多个器官及肌肉群综合利用了起来,而人体属于一个精妙整体,各个器官均有机联系,无法孤立单独存在。人的身体在进行歌唱发声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后拉紧,此过程的力量中心点为脊柱,同时使自身的颈椎对良好的直立状态进行有效的保持,从而为气息流动及控制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人体的丹田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了气体的运行,因此应该对绝对放松的状态进行有效的保持,而要想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就应该使下半身对绷直紧张的状态进行尽可能的保持。对身体的整体进行控制能够使身体对准确良好的对抗状态进行有效的保持,进而上下贯通气息。因此,在对发声力量进行协调的过程中,只对呼吸习惯进行改善是远远不够的。
总之,在艺术学科中,声乐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歌唱发声中力量的协调。本文简要探讨了歌唱发声中的力量协调,以期使歌唱者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方式自如地控制发声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婧娴.浅析歌唱中的两大要素——呼吸与共鸣[J].才智,2010(07).
[2]俞冠晶.浅谈歌唱中的呼吸[J].艺术教育,2009(04).
[3]程一民.以声动人,以情感人——浅谈对声乐发声的几点看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15).
[4]李金霞.论歌唱发声与气息力度的关系[J].安阳大学学报,2003(01).
[5]谭学胜.歌唱发声中的自然平衡[J].四川戏剧,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