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剧的艺术魅力及其舞台呈现

2016-05-14范吉延

上海戏剧 2016年7期
关键词:麦克白悲剧舞台

范吉延

2016年4月13日至5月下旬,为上戏第五届“上戏有戏”演出季,恰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在为期一个多月内,学院展演了十部剧,真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笔者试从莎剧艺术这一视角,对演出季的部分莎剧演出作一坦诚、简要的评析,以求教于专家和观众。

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2013级上戏表演系、舞美系实习剧目,改编曹路生,导演郭洪波),这是一台忠于莎剧原作精神的演出。演员是上戏内蒙班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表演纯真、朴实,基本上体现了莎剧原作的诗意风格和语言的美。演出本选择朱生豪、曹禺译本为底本,加以删节、改写,将原作三个多小时的剧情压缩成一个半小时,节奏明快很符合当代青年的审美心理,原作主要场面“舞会钟情”“阳台会”“教堂婚礼”“械斗生祸”“殉情”均予以保留。然而,从更高的标准要求来看,此剧的演出还有不足,比如莎剧原作中有些精彩的人物内心刻画删减过多,开场和结尾的精彩未能体现。《罗》剧一开场是一个动作性十分强烈的场面,孕育了全剧的基本冲突——世仇与爱情的冲突,限于篇幅,演出将这一戏剧性十分强烈的开场删去,便让观众对悲剧产生的时代背景模糊了。奶妈的形象缺乏鲜明的刻画,奶妈是整个悲剧中最活跃的人物,她善良、风趣、爱唠叨,可爱之中有市民庸俗的一面,类似喜剧中的丑角,然而,在这次演出中奶妈并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台莎剧,是王洛勇任艺术顾问的《西区故事》(导演赫克托尔·格雷罗,中方导演熊梦楚)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青春的朝气。音乐剧《西区故事》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化”的改编版,剧情时间从16世纪的意大利,转换到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纽约曼哈顿西部的一个拉丁街区。该剧由上戏音乐剧班二年级学生演出。由于演出经费的限制,此剧演员的服装简朴,也没有什么舞台布景,但观众仍然感受到这是一首爱情与青春的赞歌,社会、民族间的隔阂阻挡不了纯真青年真挚火热的爱情、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西区故事》继承了上戏上世纪80年代艺术教育训练系统、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在演出过程中,笔者建议英文歌唱宜打中文字幕,王洛勇随即改正,使此剧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后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气氛最阴沉可怕的一部。全剧五幕二十七场,是四大悲剧中最短的一部悲剧。这是一部典型的心理剧。剧作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一种阴沉晦暗的悲剧氛围之中。第一幕一开场女巫甲即说:“何时姊妹再相逢,雷电轰轰雨蒙蒙?”第一场结尾三女巫合说:“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这种美丑颠倒妖雾横行的气氛笼罩了剧本的大半部分。神秘可怖的预言,一连串的暗杀屠戮,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王位,围绕着一个“权”字。这种争权夺利的险恶斗争,实际上是当时新旧制度嬗变时期,阶级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

此次,雷国华执导的话剧《麦克白斯》,导演主观愿望很好,希望表现英雄被毁掉的悖论,用以感动现代的观众,她认为“戏剧本体就是一个英雄,然后被撕毁,我们现在就是修补,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剧中有些场景表现得也颇有张力,如“闹宴”一场,麦克白斯一面宴请群臣,一面派人刺杀班柯。酒宴上他忽然看见被杀的班柯,大惊失色,情不自禁地踏上宴会桌胡言乱语起来,将麦克白斯因良心和恐惧而陷入错乱的精神状态表现得颇为精彩。但就总体的舞台呈现来看,不少熟悉《麦克白》的观众觉得过于注重外在的视觉冲击力,而缺乏主人公内心轨迹的细致刻画。

《麦克白》剧中的敲门声,即麦克白行凶杀人以后的那个敲门声的描绘也别具寓意。敲门声由轻转响,越来越急促,一声急一声,每一声都像重锤,打到麦克白的心里,把谋杀犯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的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敲门声也有象征和预示的意义,像晴天一声霹雳一样,打开了地狱之门,预示着恶魔的末日终有一天会到来。雷国华版《麦克白斯》中也有敲门声,但这个敲门声表现得过于单一,没有把它与麦克白斯的内心刻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最后表现麦克白斯覆灭之时,舞台上过多展现的是开打,是仇人的报复,而对原作关于麦克白的痛苦绝望的心理的描绘没有加以强调,致使戏的深刻内涵无法获得有力的揭示。诚挚希望话剧《麦克白斯》,在广泛听取观众意见之后,艺术上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上戏有戏”莎剧演出剧目的观摩,笔者感到如何掌握莎剧演出的时间,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实际问题。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现代化步伐在不断加快。与这一现代生活潮流相适应的应是现代的时间观念,这是从事当代戏剧实践的艺术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的时代特点。反映在戏剧舞台上,演出的时间一定要下决心控制,决不宜过长。莎士比亚的戏都较长,一般要演三个多小时,这显然是与当代生活节奏不相吻合。然而,现在的问题是矫枉过正了。这次莎剧演出季,有不少剧目演出时间过短,这就让莎剧魅力逊色不少。例如上戏内蒙班演出的《罗》剧演出时间压缩至一个半小时,一些演出的缺点都同删削过多有关。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京剧《王子复仇记》(导演石玉昆,编剧冯钢),此剧是一次东西方戏剧的交汇,也是一次文化的对话,舞台上既遵守京剧写意和虚拟的美学原则,又致力于对京剧表现法则的深入挖掘,以强有力的程式化表演塑造人物,体现了简约、空灵、写意的独特艺术风格。遗憾的是,这次重演,删削过多,全剧演出只有一个小时40分钟,一些该渲染的场面(如“戏中戏”场面)无法渲染,一些该保留的场面无法保留。据了解这是由于出国演出时间要求的限制。笔者建议是否可以用两个版本:国外版、国内版。国内版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在两个半小时之内),这样两面兼顾,让国内观众可以更加充分地欣赏到京剧莎剧无上的美。既扩大了莎剧的影响,又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祖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猜你喜欢

麦克白悲剧舞台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台上
歌剧《麦克白》的故事(三)
歌剧《麦克白》的故事(二)
画家的悲剧
《麦克白》
画与话
近视的悲剧
我们的舞台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