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高歌的杜鹃鸟
2016-05-14高明和
高明和
有朋友问我:“你们老干部艺术团有必要这么忙吗,老了老了还要卖一膀子?”我说:“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命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把队伍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一股潮流,像大浪淘沙一样,把一切污泥浊水冲刷掉,让我们的社会亮亮堂堂,一片阳光。”我想起王令的《送春》诗,就朗诵给她听:“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我们北京市怀柔老干局的一百多号老同志排练节目,到农村、入社区、去学校、赴北京演出,唱出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展现老年人的精神风采。
比如在纪念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时,我们演唱《四渡赤水出奇兵》,开始排练时,怎么也进入不了角色,辅导老师总批评我们。为了准确把握这首歌的思想感情,我专门组织大家学习《红旗飘飘》中有关回忆录。这首歌演唱难度大,四个声部,闹不好就唱串了。当时,我们就分声部练,等练熟了再合,一点点的抠,一遍遍的练,别看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没一个喊累的。演出时我们获得巨大成功,区委书记对我说:你们这些老同志,是用生命在歌唱啊!
我常跟艺术团的同志们说:我们都是业余爱好,水平不高,比唱歌,男的比不过阎维文,女的比不过李谷一,凭什么演的节目让人家爱看?我们得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接地气,就是要搞土特产品。因为土特产品,老干部看着眼熟,老百姓听着亲切,这样观众才会热烈鼓掌,夸我们演得棒。我这个当团长的,就要带领大家在自编自演上下功夫,我编导的诗朗诵、快板、三句半、京东大鼓、音乐剧、歌曲、戏曲段子、小品等,多达几十个。
我老伴嗔怪我:“退休了,还弄了一大堆头衔,什么老教协的理事,诗词楹联学会的副会长,社区党员议事会的首席代表,街道百姓宣讲员等等……家里电话一天到晚哇啦哇啦响。自己有血压高、心脏病,时不时的还闹腰痛,早晚让人家给拽散了架。”我知道老伴心疼我,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打门球的一个朋友曾对我说:“你看过油灯没有,捻儿拨得越大,烧得越快。”我笑着点了点头没做声,可我心里说:“我不喜欢灯光如豆,昏昏暗暗,别人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做人应该像蜡烛一样,一生燃烧,一世光明。”
1997年8月,我退休了,但是,老师的本分不能变,当电视台邀请我给孩子讲故事时,我欣然答应。虽然这个节目要我自编自导自演,一分钱不拿,非常辛苦,可当我听到人家叫我是当地孙敬修时,心里甜甜的。后来,我又当了宣讲员,一位老大爷攥着我的手说:“太好了,很多年没人讲这个啦。这人都野了,没规矩了。”我听了深思不已:“我这只老杜鹃没白叫唤,即便真的夜半啼血,只要唤回东风,也是值得的。”
我知道,干革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搞社会主义建设也是要付出血汗的。特别是今天,在信仰多元化的时期,我们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不能化成多元的。因此,我要像杜鹃那样,大声歌唱,歌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歌唱我们这个改革开放充满生机的新时代。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