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贾维义:奉献是我的人生使命
2016-05-14肖秋生
肖秋生
82岁的贾维义自2014年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以后,又先后荣获全国调解模范、天津市道德模范称号。有好心的朋友劝他,你年过耄耋功成名就,也该歇歇,享受晚年幸福了。他谢过朋友的美意之后,依然老骥伏枥不停歇,继续以满腔热情服务群众。
老律师攻克新难题
去年夏天,一位88岁的老人冒着酷暑来到“老贾调解工作室”,请求帮助解决自己多年的“冤案”。
原来,老人认为他是1949年参加工作的却未能享受离休干部待遇,为了这个,他连年上访都未能如愿。这次他慕名而来,说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就要进京上访。老贾安抚他说,如果有确凿证据,有关部门应该而且是有可能更正的。遗憾的是,老人连一个证明人也没有。原始档案中“1950年参加工作”的表格又是他自己填写的。老贾耐心地告诉老人,执行政策与依法审判、依法调解有一点是相同的:要重证据,实事求是。“以目前的证据来看,这似乎还算不上是‘冤案,您找到哪里,恐怕也难以解决,因为证据不足嘛。”老贾又以自己的经历开导起老人来。
一番推心置腹的谈心,让88岁的老人茅塞顿开,说我真是犯糊涂了!上访就怄气,把自个儿气病了、气坏了,就归零了,嘛都没了!老弟你不光是名律师,还是心理医生。我听你的,再也不上访了,我回家享受晚年幸福!“老上访”再也不上访了。
去年初冬,一个50多岁的男子找到贾维义,要请他帮忙打官司分遗产。原来,男子的父母住着一套公产房,父亲去世后,房改时母亲买下产权。他要求母亲把那套如今价值100多万元的房子卖了,由母亲、他和妹妹三人平分。老贾告诉他,这个官司不能打,你父亲去世时,房屋还是公产,不存在继承问题。你母亲尚健在,也谈不到继承问题。可是,“财迷心窍”的他,不听劝说,执意打官司,结果,一审败诉。上诉又败诉,共付出诉讼费5.4万元。他后悔不迭,说当初不听您的劝告,吃了大亏。贾维义又晓之以情,让他知道亲情比金钱更珍贵,提醒他如果一意孤行,母亲立下遗嘱将房产赠予妹妹,他将人财两空,直劝得那个男子痛哭流涕,说要痛改前非,向母亲认错,好好孝敬母亲。
“财迷心窍”终于回了头,让贾维义非常开心。
有真情的普法员
贾维义说调解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过程可能很曲折,甚至有反复,但是他还真没遇到过调解不成功的案子。“秘诀咱没有,倒是有个‘三字要诀:要普法;要说理;要真情。因为调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普法的过程、说理的过程、以真情打动人心的过程。”
一个层楼里住着两户人家,一个老人、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琐事多次发生纠纷。一次争吵中,老人急了,抄起砖头欲拍年轻人,结果,反而拍伤了自己的头部。出院后,民警调解了两个多月没谈妥。一方要求赔偿4万元,一方是就不给钱。老贾接手,心平气和地给他们上普法课:讲明精神损失费1.5万元为什么不能给。又将交通费、医药费、营养费等各种票据逐一分析甄别,确定哪些是有效证据,又讲明无效证据为什么无效,说得老人心服口服,同意让对方依证据只赔偿8000多元。然后,他又给年轻人讲明为什么要赔偿这么多钱,说得年轻人心服口服。从原先3000元都不给,到最终答应赔偿9000元。两家人化干戈为玉帛,以后遇到问题商量着解决,再也没有发生过纠纷。
贾维义说,成功的调解,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促进家庭和谐。
一位老太太再婚时丈夫有一个3岁的女孩,跟着奶奶姑姑生活,与继母没有来往。婚后,他们又生育了两个孩子。丈夫去世后,单位发放福利分房补贴,这钱该给谁?档案上有记载,原妻某某及女儿某某,再婚妻子某某和孩子某某,几个孩子都得办公证。前妻女儿说:我去办公证可以,但你得先给我钱,不然我不去。老人没辙,请求调解。老贾就给当事人说明这笔钱是夫妻共同财产,8万元是单位补偿给夫妻二人的,父亲去世了,他那一半4万元,可以继承。由老太太和3个子女共4人继承,每人1万。最后,问题圆满解决,老太太把积压了多年的心里话都对大女儿说了出来:“你永远是咱家的闺女!”大女儿也被感动,说咱们常来常往吧。多年不来往的一家人抱头痛哭,不但矛盾解决了,还有了亲情。老人心里过不去,找到居委会主任,要对贾律师表示一点儿感激之情。主任告诉她,贾大爷有个家规,从他1952年到公安局工作时就定下的,家里人不能收取任何人的礼物。这个规矩谁也不能破。
工作室里连轴转
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分文不取,已经是义务奉献了,为什么还要成立“老贾调解工作室”,心甘情愿做那些“崴泥”的事呢?他说,民事纠纷有些经过调解可以解决,所以,能调解的尽量调解。因为,即使打官司,诉前还是调解。就可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还能减少诉讼和上访的压力。
最初,义务法律咨询和老贾调解工作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如皋里社区的居民,因为他就住在这个小区。后来,他的服务对象,从本社区延展到了江都路7个居委会、河北区各街道及市内六区,后来就连北京、武汉、石家庄等地,都有人拿着报纸找来了。
接待日的忙碌可想而知,虽然有个年轻律师义务协助他,但也经常要接待到下午三四点,忙得连午饭也吃不上。后来,居委会主任考虑到他毕竟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就挂出牌子明示:每周六接待,每次只接待8个人,剩下的下周再来。可是中午12点了,还有人不走,还要等,最终老贾只好接待了12个人。紧张的接待之后,他常常累得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
其实,他的家庭负担也挺重。老伴儿患心脏病、血压高、糖尿病,腰间盘突出,行动不便,在家拄拐杖,出门得坐轮椅。他在家里的时候就尽量照顾老伴儿,他说,因为老伴儿多年来一直支持我,我对老伴儿感恩不尽。他有社会活动时,二女儿就过来照顾她母亲。接待日安排在周六,是因为周六孩子们都来家里,有个照应。
他说:我入党时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现在还没终身,我还有这个能力。作为一名党员、老政法工作者,如果咱能做的没有做,就没尽到责任。尽到责任,我才会感到欣慰。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