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iking神经网络的白细胞图像边缘检测
2016-05-14林璇
摘要:本文通过模拟生物系统视觉皮层神经网络的活动,建立了第三代人工神经网络spiking神经网络以及基于电导率的IF神经元模型,并将该神经网络应用于经预处理后的白细胞图像的边缘检测。实验结果说明,本文建立的基于spiking神经网络的边缘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白血病细胞图像的边缘检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图像处理 边缘检测 spiking神经网络 白细胞图像 图像分割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7-0058-03
1 引言
图像分割历来是图像处理的一个经典课题,图像分割的好坏将进一步影响图像分析的质量和图像识别的准确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分割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新的分割方法层出不穷。但由于待处理的图像复杂且多样,迄今为止还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方法可用于各种各样图像的分割,也缺少判断图像分割成功与否的标准。
2 用于图像边缘检测的spiking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SNN)
1997年,Maass在文献[1]中提出依据人工神经网络所采用的计算单元,可将神经网络划分为三代。其中,spiking神经元接近真实的生物神经元,采用spiking神经元作为计算单元的神经网络属于第三代人工神经网络[2-3]。2008年,Meftah等人将spiking神经网络应用于图像分割[4]。在不同的感受野和Hodgkin-Huxley神经元模型[5-6]基础上,Wu Q X等人在文献[7-10]中建立了一种用于图像边缘检测的spiking神经网络模型,其结构如图1所示。
网络的输入层相当于一个个光接收器,每个光接收器与待分割图像的像素一一对应。中间层由四个并列的神经元阵列N1,N2,N3和N4组成。输出层中的每一个神经元整合中间层四个神经元阵列N1,N2,N3和N4的对应输出。输入层接收一副待分割的输入图像,经过模拟计算,输出层将输出一副对应的放电速率图。
四个神经元阵列N1,N2,N3和N4,每一个阵列具有相同的大小。为简化起见,图1中每一个阵列只画出了一个示意性的神经元。四个神经元阵列N1,N2,N3和N4分别通过四个不同的突触权重分布矩阵w与输入层连接起来,分别执行上、下、左、右边缘处理。考虑到输入层感受野Rrept可能的大小,这些矩阵w具有可改变的大小。突触连接中的‘X表示兴奋性突触,‘△表示抑制性突触。如图中,神经元N1与输入层中的感受野Rrept通过矩阵w up连接起来,并能做出上边缘响应。假设在Rrept范围内是一幅没有变化的图像,则与w up的上半部分抑制性突触相连,会使N1的膜电位下降,而与w up的下半部分兴奋性突触相连,则会使N1的膜电位上升。总的来说神经元N1的膜电位不发生变化,所以神经元N1不会产生脉冲输出。然而,如果Rrept内是一个边缘图像,输入带弱信号的上半部分接收器和到带强信号的下半部分接收器,则弱信号不会显著地降低膜电位,但强信号会显著地加强膜电位。神经元N1的膜电位迅速上升,将频繁地产生脉冲输出。w up起到了对感受野Rrept范围内的上边缘滤波的作用。类似地,神经元N2与w down相连,可对下边缘做出最好的响应;神经元N3与w left相连,神经元N4与w right相连,可分别对左边缘和右边缘做出最好的响应。输出层中的神经元(x, y)对中间层N1,N2,N3和N4的输出进行整合,输出层将对输入层的图像做出边缘响应。
3 spiking神经元模型
经过测试显示,基于电导率的integrate-and-fire (IF)神经元模型比较接近Hodgkin-Huxley神经元模型。故而,我们在网络中采用IF神经元模型。用符号Gx,y表示输入层(x, y)处图像的像素灰度值,和分别表示由(x, y)处接收器的兴奋性电流和抑制性电流引起的峰值电导率,假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1)
式中,和为常数。根据IF神经元模型[11],神经元N1由下列三个方程控制:
(2)
(3)
(4)
方程中各个符号代表的含义:ex和ih分别表示兴奋性和抑制性,和是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电导率,和是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时间常数,和是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权重,Aex和Aih分别表示和一个兴奋性突触以及一个抑制性突触相连接的膜表面积,Eex和Eih表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反转电位,为神经元N1的膜电位,cm为膜电容,gl为膜电导率。突触权重和的取值可表示为:
(5)
(6)
其中(xc, yc)为感受野Rrept的中心位置,(x, y)∈Rrept,δx和δy为常数,wemax和wimax表示兴奋性以及抑制性突触权重的最大值。
其他三个神经元N2,N3和N4受与N1相似的一系列方程控制。当四个神经元的膜电位超过时,神经元将发射一个脉冲,继而进入一段长为的不起反应期,在该期间神经元停止接收脉冲输入。过了之后,神经元将继续整合输入以便发射脉冲。用符号表示由神经元N1发射的脉冲串:
(7)
类似地,神经元N2,N3、N4所产生的脉冲串分别用、、表示。假设输出层中的神经元Nx, y和中间层神经元仅通过兴奋性突触连接,神经元Nx, y受下面两个方程的控制:
(8)
(9)
用来表示由输出层神经元Nx,y所产生的脉冲串,则神经元Nx,y的放电速率为:
(10)
把rx,y绘制成一个图像,就得到了经边缘检测后的输出图像。
4 模拟结果
用Matlab来执行这个网络,网络采用的参数与生物神经元的参数保持一致:vreset=﹣70 mv,Eex=0 mv,Eih=﹣75 mv,El=﹣70 mv,gl=1.0 μs/mm2,cm=10 nF/mm2,=4 ms,=10 ms,=6 ms,Aex=0.014103 mm2,Aih=0.028953 mm2。
突触权重受w emax和w imax的控制,本文中设置w emax为0.7093,w imax为0.3455。并设和等于1/Gx,y的最大值,即将输入图像的灰度值进行归一化。进行了不同大小的感受野Rrept、δx值和δy值下的实验,发现Rrept,δx和δy这三个参数的值越大,网络对图像噪声越不敏感,但此时图像边缘将越模糊。且考虑到w up和w down,应设置δx>δy以确保与生物系统中的感受野相一致。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设置Rrept的大小为5×5,δx=6,δy=2。此时,和的值为:
图2(b)为图2(a)经过空域处理及频域处理法进行预处理,去除了红细胞及背景后的白细胞图像。将本文建立的spiking神经网络应用于图2(b)所示的白细胞图像边缘检测,得到了放电阈值vth为﹣60 mv以及﹣62mv时的放电速率图,如下图中的2(c)、2(d)所示。
5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spiking神经网络,可应用于白细胞图像的边缘检测,基于spiking神经网络的白细胞图像边缘检测作为一种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Maass W. Networks of Spiking Neuron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Neural Network Models[J]. Neural Networks, 1997, 10(9): 1659-1671.
[2]Bohte S M. Spiking Neural Networks[D]. Leiden: Leiden University, 2003.
[3]Vreeken J. Spiking Neural Networks, An Introduction[R].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s, Utrecht University, Tech. Rep. UU-CS-2003-008, 2002.
[4]Meftah B, Benyettou A, Lezoray O, and Wu Q X. Image Clustering with Spiking Neuron Network[C]. The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2008: 681-685.
[5]Hodgkin A L, Huxley A F.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Membrane Curren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nduction and Excitation in Nerve[J]. Journal of Physiology,1952,117:500-544.
[6]Gerstner W, Kistler W M.Spiking Neuron Models. Single Neurons, Populations, Plasticit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7]Wu Q X, McGinnity T M,Maguire L P,Belatreche A,and Glackin B.Edge Detection Based on Spiking Neural Network Model[C].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7,4682:26-34.
[8]林璇,李晖,蔡坚勇,吴庆祥.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白血病骨髓图像边缘检测[J].中国激光,2009,36(s2):346-349.
[9]林璇.基于spiking神经网络的白血病细胞图像边缘检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QingXiang Wu, T.M. McGinnity, Liam Maguire, G.D. Valderrama-Gonzalez, and Patrick Dempster.Colour Image Segmentation Based on a Spik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Inspired by the Visual System[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s, 2010,6215: 49-57.
[11]Wu Q X,McGinnity T M,Maguire L P,Glackin B,and Belatreche A.Learning Mechanism in Networks of Spiking Neurons[J].Studie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2006,35:17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