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其美,美与共

2016-05-14钱士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短歌行词句古典

本文将从文本、学生、老师三个维度探究古典诗歌课堂之美。古典诗歌课堂的文本之美美在词句之轻鸢剪掠,诗作者之飒然风姿,诗人智慧与生命的灌注,诗歌阅读者的情感加持。古典诗歌课堂中的学生之美美在求知的专注热忱,对陌生古典词句、诗人词人生平经历的好奇惊叹,对古典诗歌少时的恋恋、成年的反刍。古典课堂中的老师之美美在备课时的情感投入,授课的内容准备,课堂的组织呈现,因为古典诗歌的介入,此三者更多了别样的韵味。有人曾说:“你若歌颂美,纵然孤零零在旷漠中心,也照样会有听众。”且让我在这里,歌颂、探寻古典诗歌课堂里的美。有人说,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其实对于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生命在课堂里消耗、打磨,我们的思想在课堂里传承、焕彩,我们的人生在课堂里开花、结果。课堂对于我们何其重要,又不仅仅对于我们,它对于学生,对于曾经出现在课堂里的那些知识,那些思想又何其重要。所以,不论字典、词源上对课堂进行怎样的定义,笔者认为课堂的元素有三:文本、学生、老师。对于古典诗歌课堂来说,文本就是古典诗歌。

一、古典诗歌课堂之美,首先美在文本

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诗歌具有其它文体不可替代的优势,诗歌之于文学,犹如夜莺之于夜晚,玫瑰之于花园。正如诗人杨晓民所说:“诗歌是语言的皇冠,它能用最凝练含蓄的形式打开人们的心灵秘密和想象空间。”这其中尤以古典诗歌为最。中国的古诗,就像钱钟书先生所说,恰如轻鸢剪掠,短小而隽永,言简而意丰。有人认为,古典诗歌属于农耕文明,属于田园牧歌,属于晨钟暮鼓。可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古典诗歌以它辉煌的成就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诗意的语言,睿智的思想,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寻得超脱,找回纯净,并一路牵着我们的手,穿过生命的迷茫,重返美好纯真。

(一)文本之美在词句

法国诗人马拉美曾说过一句话:“诗不是用思想写成的,而是用词语写成的。”此话或有待商榷之处,但也直陈出语言对于诗歌的重要性。诗歌首先是由词句组成,然后再以词句构成意象与意境。读诗的确需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需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但是,一首诗歌,直达人心的还是要首推诗句本身。少年读诗,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阅读一首诗,欣赏一首诗,然后爱上一首诗,是很单纯的一件事。第一次读诗,没有老师在耳边絮语诗歌的作者有着怎样的经历,没有复杂的时代与社会背景满溢眼眶,没有问题需要回答,没有音乐萦绕耳畔,没有美图晃动眼前。就是诗句,只有诗句,甚或一知半解,朦朦胧胧,可是,一切的美与真,爱与痛,一切我想说却说不出来、没说出来的情感瞬间轰鸣内心,像一场阔大的潮汐将我席卷淹没”。“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的少女心事,“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莫名愀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不输须眉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难觅知音苦……可见诗歌不愧是语言的皇冠。诗歌的词句就是镶嵌在诗歌这顶皇冠上的灿灿宝石,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诗人为“吟安一个字”去“捻断数根须”,因“两句三年得”而“一吟双泪流”,不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文本之美在作者

古典诗歌的作者,大到妇孺皆知的李白、杜甫,小到皓首学究的博学大儒,他们羽扇纶巾,白衣白马,青衫芒鞋,瘦驼蹇驴,任何一种风流,任何一类笑傲,都让我们心醉神迷 ,寤寐思服。天生我才也好,捻须苦吟也罢,闪烁其间的是诗情,是风骨,是惊世的言行和高蹈的举止。岁月无声,沧桑浮华,留不住昔日啸傲尘世的山水田园,却为我们留下了诗人们那一个个英华耀世、风骨嶙峋的背影。英国诗人纪伯伦在《沙与沫》中说:“诗人是一位被废黜的国王,他坐在宫殿的灰烬里,试着从中造出一个形象。”在诗歌的国度里,诗人不仅仅是被废黜的国王,甚而至于,就是创造生命与美的上帝。柳宗元有一句话,“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那些文人骚客的绝世风华,透过泛黄的书页、远去的历史、方正的文字,让后世膜拜俯首,仰止颂之。

文本之美,亦必源于诗人智慧与生命的灌注,存于诗歌阅读者的情感加持。“诗歌不是观点的表达,它是从流血的伤口或是微笑的唇间涌出的一首歌”,这歌声是迷醉心灵的智慧,而智慧是在脑中吟唱的诗歌。仍然是纪伯伦曾经说的:“如果我们能够迷醉人的心灵,又在他脑中吟唱,那他就真正生活在上帝的福佑之中。”千年的岁月留存,代代的文化积淀,育出了多少生活在上帝的福佑之中的幸福之人呢?这幸福在这些人的心里装载,充盈,漫溢,再由他们口手相传,和诗歌本身一道给后来的阅读者留下了更多更美的情感体验。一千个读者产生的哈姆雷特,又让一个又一个哈姆雷特们在诗歌的花园里徜徉忘返,让一个又一个徜徉于诗歌殿堂之路的读者永不孤单。古典诗歌课堂之美,依托专注于课堂求取知识的学子。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三种美的光彩:求知的专注热忱,对陌生古典词句、诗人词人生平经历的好奇惊叹,对古典诗歌少时的恋恋、成年后的反刍。

日本女演员山口百惠说,“男士的美,表现在他专注于工作。”其实此种专注之美,存于生活所有的缝隙边隅,尤青睐课堂,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纯净的目光、明亮的瞳仁,执着的诵读、清脆的声音,如花的娇颜、童稚的真淳,如斯美好汇聚课堂,聚焦古诗,经由剥蚀城墙、陈年花雕般半通不懂的文言隔阻障碍,求知的热忱激起对懵懂陌生新事物的好奇心,再由亲之信之敬之的老师去高高吊起,素手铅粉写来,逐句咂摸品味,随之豁然醍醐领悟,朦朦胧胧向往……

二、学子之美在专注热忱,孜孜以求

古典诗歌课堂里,学子之美,亦必美在对有别于日常生活语言的陌生、有趣、凝练的古典词句和远隔千山万水却借由诗词凌波踏步而来的那些千古风流名士的好奇惊叹,心向往之。不论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赏鉴能力提升几何,对古典文字的学习领悟到了怎样的程度,每一个接触古典诗歌的孩子,对于身边能侃侃而谈古诗及诗人的人总是心怀敬畏,对于能掐着韵脚,摸着平仄写出几句诗作的人,那就简直要明里暗里地崇拜不已。也常常会有学生避着人,偷偷摸摸地牛刀小试,写些半通不通、看似押韵的诗句,大着胆子递于老师案前,倘能得一两句赞语或肯定,就能咧着嘴开心很久。哪怕就此将那只言片语、零星词句藏着不敢示人,也会于心里暗自得意许久。对古典诗歌的这份好奇与惊叹、亲近与向往,也许是源于中华民族子孙骨子里对血脉般古文化的无法割舍与稀释吧?作为古诗文的执教者,笔者亦常莫名感慨于这份妙缘。

(一)古典诗歌课堂之美,还应美在学子们对古典诗歌的那份年少时的莫名热情与多年后的回味反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在《虞美人》里写到,少年时不识愁滋味,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中年颠沛流离,触景伤怀飘泊孤苦,老年历尽离乱、憔悴枯槁寂寞孤独,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这份听雨的心路与人生经历,是蒋捷的“我寄愁心与明月”,一经写出,又再不是蒋捷一人的听雨明月,红尘碾压下的文人,便带着这首《虞美人》,带着这一首首《虞美人》,一世世,一年年,寂寞挣扎于各自的烟雨蒙蒙人生路上。莫名爱上,懵懂喜欢,食髓知味也好,厚积薄发也罢,少时记住的古典诗歌,只等数年数十年后的某一时某一刻,素带轻衣,淡墨薄纸,芙蓉水,薜荔墙,世味薄似沙,骑马客京华,细雨斜风里,九秋转蓬中,迎面相逢,细细思量,也不过低喟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二)古典诗歌课堂之美,还美在老师

师之美有三:备课时的情感投入、授课的内容准备、课堂的组织呈现。古典诗歌课堂之美,则因为古典诗歌的介入,多了别样韵味。教师未必“越年轻越富有智慧越好”,教师的情感却一定越丰沛越好,最好能“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这份丰沛情感的投入,遇上古诗歌,虽已不少,却仍嫌不够。古典诗歌多是一个意象世界的呈现,一首诗,不仅在于解说、描写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更是经由诗人想象去创造的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心灵世界,这妙不可言的心灵世界,需要教师具有超拔的想象去倾力涉入其中,进而引领年轻的学子步入沉醉。成功的古典诗歌的执教者,自然就情感与想象力兼而具之,古典诗歌课堂,自然就比之其他课堂,多了太多的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古诗,“因多了一种了不起的、非常奥妙的、绕过了逻辑思维直接触及到生命与艺术本质的东西,有人称之为‘无理而妙。‘无理即非理性,非理性是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超现实主义两者十分巧合的内在因素,……中国诗歌高明之处就是在这个‘妙字,换句话说,诗歌决不止于‘无理,它最终必须达成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和效果。”“无理”也好,“绝妙”也好,这都要求古典诗歌的执教者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授课内容的准备。时至今日,仍没有几个中学语文老师敢说自己是古典文学的大家,对古典诗歌的品析领会,更常常要依托于古典诗歌课堂里的教学相长。同时,教师更真切地意识到,和自己一起成长的,还有课堂里的孩子。每一个成长的人,生命都犹如杯子里的水,一半是满的,一半是空的。因为满而让人尊之珍之,因为空而让人倾力投入。更何况,古典诗歌课堂里,古典诗歌的价值有时远不在诗人写出的内容,诗作孕育的世界,或许比诗人已然呈现的更加广阔。教师又岂能辜负这由一个个四十五分钟构成的课堂,还怎会懈怠这一因满求精、因空求满的土壤?古典诗歌的课堂,充盈这种种战战兢兢的敬畏之气息,怎能不因之更美?

怀敬畏之心,秉赤子之情,存阅读之好,葆谦逊之德,教师的人文情怀就具备了,丰沛情感亦可温养而成。博采众家,察纳雅言,埋身故纸堆,浸润古诗文,风骨与浩然之气若然没法更多,专业知识更需精益求精,若能明悟教育本质及规律,古典诗歌的教授,便也能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翩然有游龙惊鸿之姿。一个专业知识精湛,人文情感丰富,懂得并研究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师,在领悟古典诗歌文本之美之后,在洞彻莘莘学子求知探索的诉求之后,在投入丰沛情感,备课鞠躬尽瘁,教而后已甚或教亦不已之后,所组织呈现的课堂,便是极美了。

笔者想起自己曾经执教曹操《短歌行》的经历。笔者授课前对词作、词人各种关注、了解和积累,课堂上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强调对诗句的个人揣摩与品味,多多腾出时间交给学生,倾听更多来自个体的独特的阅读体验。于是,男生有男生的《短歌行》,女生有女生的《短歌行》,老师有老师的《短歌行》,加上师生共同揣摩出的属于曹操的《短歌行》,还有课下若干年后再相逢的《短歌行》……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还原彼时彼刻曹操的《短歌行》,古典诗歌课堂里也因为笔者个人执教能力的有限和古典文学素养的匮乏而留下了种种遗憾。可是,这“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产生,也就给诗歌整理出了一片肥沃的土壤,诗的种子播撒进去,在个体的体验与彼此的交流中,美的花朵妖娆绽放!让我们美古典诗歌的词句之美,美含英咀华的诗人之美,美诗歌阅读与传承者之美,美徜徉古典诗歌殿堂的学子之美,亦美古诗执教者的课堂教学之美,求美美与共,诉天下善真。

(钱士艳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213100)

猜你喜欢

短歌行词句古典
短歌行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