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十大简易养生方法你会吗

2016-05-14杨璞

幸福家庭 2016年7期
关键词:顺时针血液循环唾液

杨璞

叩齿法

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解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介绍说,中医有个健齿功法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每天早晨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60~360次,不仅能强健牙齿,还能使经络畅通、强肾固精。叩齿还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芳介绍说,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二是调畅气机。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

咽津法

每天清晨,用舌头抵住上腭,或用舌尖舔动上腭,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周俊波介绍说,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刺激人体的造血机能,延缓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唾液中的过氧化物酶,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唾液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及润肌减肥等多项功能。

搓面法

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微发热。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说过:“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产生。

梳发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亚健康调理专家张明主任医师介绍说,在中医中,这套保健养生法叫做“拿五经”。怎么做呢?先是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称之为“拿五经”。略作休息以后,梳头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梳3次。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经常梳头,可使人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运目法

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专家夏承志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这个方法有助于预防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大部分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以户外工作者居多。翳状赘肉初期对视力影响不大,但若任其生长,等到长至角膜中心位置时,会盖住整个瞳孔,严重影响视力,而且眼翳长得愈大,也就愈往角膜深层侵犯,届时即使施行眼翳切除手术,也会在角膜上留下疤痕,仍然会看不清楚。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运睛除眼翳”的本质是眼睛的自我主动按摩,它通过眼睛的主动运动,对眼皮内部神经进行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解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杨明介绍说,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充足的血液可使头脑清醒,让人深度放松。

提气法

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再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的运行。

解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清朝乾隆皇帝进入中年后,主要精选了10种锻炼方法,撮谷道即是其中之一。谷道即指肛门,撮即提的意思,撮谷道就是我们常说的提肛运动。肛门处于人体经络的督脉处,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极为简便,若每日坚持做几次,每次持续5~10分钟,长久坚持,必获良效。

摩腹法

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专家叶康主治中医师介绍说,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消化的效果最好。这是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按揉肚子可以加速小肠吸收,促进消化。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结肠部)可稍稍加力。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和力量可适当加重,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解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卫桥门诊部陶雪芬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大家躺在床上的时候搓搓脚底板上的涌泉穴,有振奋精神、益寿延年的功效。此外,我们的手心部位有一个劳宫穴(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经常按摩涌泉穴有补益肾脏的作用,而经常按压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脚心与掌心,心心相印有助于心肾相交,养生保健。

(摘自《南京日报》2016年4月22日)

猜你喜欢

顺时针血液循环唾液
基于“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探讨唾液与缺血性中风痰湿证的关系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最后才吃梨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为什么表的指针都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
我们一辈子能产生多少口水
自由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