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与产学研之关系

2016-05-14李海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服务社会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

李海英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地位的日益突出,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紧迫任务,其中产学研如何紧密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改革建议,以期增强高校社会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 产学研结合 服务社会

目前高校科技创新普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科技经费严重不足,科技队伍缺乏有效的凝聚机制,科技资源难以共享,国际合作进展缓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缺乏创新。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极大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为此,经过调研,提出如下几点改革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推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要明确高校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新的体制和机制。高校是培养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科学的重要基地,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高水平的科技专家,而且具有学术思想活跃、学科门类齐全、人员更新流动快的优势,适合进行自由探索式的、好奇心驱动下的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也适合开展具有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校科研人员通过积极从事技术发明,并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等形式,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高校与产业界联手越来越密切,与产业界联合开展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已成为普遍的趋势,在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不断为社会提供经过严格科研训练的各类专业化人才。因此,要加大国家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调动高校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让高校真正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的主力军。

二、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为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提高科研能力和办学品质,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逐步明晰产学研各方的角色定位,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产学研结合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方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自觉行为。推进产学研结台,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原则,产学研结合资金投入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为辅,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支持的途径。产学研各方应对自己的优势和在产学研结合中的角色定位有比较准确的认识, 力求产学研结合的各方以诚心为前提,以效益为目标,在市场中使合作成熟化和规范化,使各方积极性得到了更好的调动与发挥。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科研院所应面向市场行业领域,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高校利用教学和科研条件,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成为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解决企业人才匮乏和综合性人才培养不足的缺憾。另一方面,企业要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资金资源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和试验基地,更好的服务高校人才培养。

第三,逐渐提高产学研层次,开启产学研结合新局面。从总体上来说,产学研结合发展的目标是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以形成创新机制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产学研结合新体系。各省应通过推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联合创新平台建设等方式,大幅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化、集约化程度,成为新时期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面旗帜。同时,各省应紧抓机遇,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由原来的“突击式”的合作走向经常性的合作,由碰撞式的合作走向网络式的合作,由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合作。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和完善“官学产研结合”。政府行为应在我国产学研结合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纽带作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产学研结合各方提供良好、有效和发展的机会,是当前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省应重视对产学研结合的协调领导和积极推动,可参照外省经验,成立由省长或副省长挂帅,由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产学研联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等机构,为长期有效地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政府尤其是财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丰富财政支持手段,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协调,与教育部门、科技部门、产业部门等通力合作,共同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

三、增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第一,以观念转变为突破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高校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教育服务本位的观念,要在服务范围、服务领域、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对象等方面通盘策划,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我省建设发展大潮中去。

第二,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突出质量和特色兴校,夯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高校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一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二实施“质量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养特色人才。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从重视规模发展转变到重视质量提高上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第三,以产学研为载体,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要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使高校的发展更加贴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完善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校与政府合作平台、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平台、高校与企业合作平台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的技术难题攻关,共建产学研联合体。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科技公关、项目联姻、成果孵化等形式,组建以学科团队为核心的高水平合作团队,联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面向全省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模式。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立体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寻求政府支持、引入互动机制、拓宽服务领域等途径,建立高校、政府、社会三者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保证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猜你喜欢

服务社会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
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