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学角度谈郑樵《通志》的创作
2016-05-14彭乾刚
彭乾刚
内容摘要:南宋郑樵治学重视实学,这在《通志》的创作中有所体现。郑樵一方面对传统观点和错误思潮提出批评和质疑,即求实;另一方面批判不务实学,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主张实践。在程朱理学主导的社会思潮之下,郑樵的实学思想是其创新精神的体现,但由于时代所限,郑樵的实学思想也存在局限性。
关健词:郑樵 《通志》 实学
实学,即探求真理、经世致用的学问。简单来说,就是真实的、实践的学问,实事求是乃其根本之所在。南宋郑樵在治学上注重实学,他认为,实学知识必不可少,如果缺少实学知识就会带来弊病,这一治学思想在《通志》中有所体现。
一.求实
郑樵主张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求得真实可靠的学问,因此他对一些传统观点和错误思潮提出严厉的批评和质疑。从16岁开始,郑樵便“居夹漈山,谢绝人事”,“好著书,不为文章,自负不下刘向、杨雄”。纵然满腹经纶,但他不参加科举考试,认为科举文章不是“实学”。郑樵对待科举文章的态度已流露出他的求实思想。郑樵的求实态度在于对妖妄欺天之学进行批判,他敢于批判历代学者的学术见解,敢于批判传统观点和当时的错误思想,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论。在封建时代,谶纬迷信对史家著书立说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郑樵所见前代的《五行志》、《符瑞志》、《灵征志》等关于天文、五行的记述,充斥着天人感应、神学迷信内容,把自然现象牵强附会地同人类社会的吉祥灾祸联系起来。郑樵对这些灾祥怪异之说持反对态度,将其视为“妖学”、“欺天之学”,并在《通志·灾祥略》中论证了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吉祥灾祸没有必然关系,突破了谶纬迷信对传统史学的禁锢。对于一些历史传说的记述,郑樵采用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不全信,也不全不信。正如《通志·三皇纪》按云:“臣之所志在于传信,其有传疑者,则降而书之,以备记载云。”郑樵著书的目的在于“传信”,即记载真实的学问。
史家在修史过程中不免掺杂个人价值判断,在郑樵看来,“著书之家,不得有偏徇而私生好恶,所当平心直道,于我何厚,于人何薄哉!”他反对史家主观任情褒贬,必须如实直书,反映真实历史。对于儒家经典《春秋》,郑樵认为《春秋》本身并非所谓的“微言大义”,这些都是后世儒生的附会。他还说到:“《诗》、《书》可信,然不必字字可信。”他对《春秋》、《诗》、《书》的批判是对儒家权威经典的颠覆,在儒学独尊的思想潮流下,这是一种有胆识的议论。总的来说,郑樵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斥责妄言祸福的五行学说是“欺天之学”,反对强加给《春秋》的“褒贬说”,体现了郑樵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追求客观真实的学问,让事实说话。
二.实践
在树立求实态度的基础之上,郑樵提出了求得实学的途径——主张学者走出书斋,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获得真知。郑樵生活的年代适逢程朱理学兴盛,空谈义理、不务实学蔚然成风,宋代学者有重书本、轻实践的不良倾向,坐而论道,崇尚空谈,不愿深入社会实际和自然界中调查研究。郑樵对这种务虚不实之风极为不满,他批判这些学者“操穷理尽性之说,以虚无为宗,实学置而不闻。”“……儒生达《诗》、《书》之旨,而不识田野之物。”
郑樵主张田野调查和实践,他说到:“凡书所言者,人情事理,可即已意而求,董遇所谓‘读百遍,理自见也。乃若天文、地理、车舆、器服、草木、虫鱼、鸟兽之名,不学问,虽读千万复,亦无由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对天文、地理、车舆、器服、草木、虫鱼、鸟兽的认知。郑樵不只是口头提倡读书人走出书斋,他身体力行地去践行自己的主张。为观察研究草木鸟兽、学习生物学知识,郑樵不辞辛苦,“结茅夹漈山下,与田夫野老往来,与野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情性”,“广览动植,洞见幽潜,通鸟兽之情状,察草木之精神,然后参之典籍,明其品汇”,向富有实际知识的农民请教,向大自然学习,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研究,重视学问的实用性。
在宋代空谈义理之风影响下,郑樵能够重视实学、务求真谛实属难能可贵,然而也有其局限性所在。郑樵批判谶纬迷信学说,《通志》中却有着相关记载,如帝王本纪对汉高祖的记载:“太公母刘媪,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暝,太公往视,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这些记载与他论证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福祸没有必然关系”相矛盾。历史真实性与传说之间并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这些局限性并不影响郑樵实学精神的价值。
《通志》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贯穿着经世致用、服务现实的主旨。郑樵早年隐居夹漈山,置身于荒郊野岭,躬耕于堂前山田,在夹漈山中读书著书数十年,受先人之见和权威的影响小,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和判断对前人学问做出客观评价,并对一些问题亲身实践之。他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为现实而治学。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追求真实的知识,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郑樵的求实、实践思想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思潮的突破,对后世的学习、研究也有很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徐有富:《郑樵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李郁清:《郑樵的学术贡献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3期(总165期),2008年5月。
3.范兆琪:《郑樵的治学精神及其史学成就》,《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