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外科护理方法
2016-05-14魏霞
魏霞
【摘要】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梗阻的病因和类型很多,发病后,不但在肠管形态上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并可导致一系列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关键词】肠梗阻;外科;护理;方法
1.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1禁食、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胃肠减压是通过负压吸引出胃肠内的液体和气体,能有效减轻腹胀,使肠道压力降低,改善肠道血液循环。胃肠减压期间,应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若发现有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1.2体位:生命体征稳定者取半卧位,可使膈肌下降,减轻腹胀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变换体位可促进肠蠕动。
1.3呕吐的护理:呕吐时嘱病人坐起或头侧向一边,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给予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
1.4防治感染和脓毒症:正确、按时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同时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1.5缓解腹痛和腹胀:若无肠绞窄或肠麻痹,可遵医嘱应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使腹痛得以缓解。但不可随意应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若病人为不完全性、痉挛性或单纯蛔虫所致的肠梗阻,可适当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此外,还可热敷腹部、针灸双侧足三里穴,促进肠蠕动恢复。如无绞窄性肠梗阻,可让病人口服或从胃管注入液状石蜡或食用色拉油,每次100~200ml。
1.6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若病人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①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期间仍有持续性疼痛。肠鸣音可不亢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②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显著。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④不对称性腹胀,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⑤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⑥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⑦腹部X线检查所见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此类病人因病情危重,多处于休克状态,需紧急手术治疗。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1.7记录出入液量和合理输液:肠梗阻病人的液体丢失量非常显著,注意观察病人脱水情况。观察和记录呕吐量、胃肠减压量和尿量等,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输液的种类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如果病人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可先输入部分胶体后再给予电解质溶液;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应以电解质溶液为主。高位肠梗阻患者,氯、氢丢失严重,给予等渗盐水有良好的效果;低位肠梗阻患者,钠和碳酸氢根丢失过多,应输入平衡盐液。当尿量正常后,每日还应补充10%氯化钾溶液60ml,镁缺乏时可以静脉补充10%硫酸镁溶液20~40ml。
2. 术后护理
2.1早期活动:麻醉清醒后,嘱患者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坐起或下地活动,预防肺部并发症及肠粘连的发生。
2.2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液情况,用腹带包扎腹部,减少腹部切口张力。
2.3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密切观察和记录各引流管的颜色、性质及量。
2.4饮食:禁食,禁食期间给予补液。待肠蠕动恢复并有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进食后若无不适,逐步过渡至半流质。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切口裂开:营养状况差、低蛋白血症及腹胀患者,手术后易发生切口裂开。应给予切口减张缝合,咳嗽时用双手保护伤口,经常调整腹带的松紧度等预防措施。有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者,做相应处理,便秘者口服液状石蜡以保持大便通畅。
3.2肠粘连:肠梗阻病人术后仍可能发生再次肠粘连。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粘连。密切观察病情,病人有否再次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按医嘱给予病人口服液状石蜡、胃肠减压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3.3出血:手术后24~48小时内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出血时病人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脉压差缩小,伤口有渗血,引流液为血液,每小时出血量>200ml,或同时出现腹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3.4腹腔感染:肠梗阻术后,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术后,若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腹壁切口处红肿,或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腹腔感染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4.健康教育
4.1向病人解释行钡灌肠检查后,要服少量泻药或灌肠,及时将钡剂排出体外,防止钡剂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肠壁吸收而结块,导致排出困难而发生肠梗阻。
4.2指导病人应注意饮食卫生,多进食易消化、低渣食物,少吃糯米团、柿饼等诱发肠梗阻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饭后剧烈运动,避免腹部受凉。
4.3指导病人进食蜂蜜、香蕉等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排便通畅-,老年便秘者应及时服用缓泻药,以保持排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