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次生性音乐”的演变与发展
2016-05-14曹国梁
曹国梁
摘要:裕固族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次生性音乐”的演变与发展,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裕固新民歌的创作以传统民歌为基础,运用现在作曲技法和欣赏习惯,以描绘现代新生活为主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裕固民歌的传承与保护上,新的创作与演唱形式不断出现,使新旧民歌的融合创作成为传统民歌保护与传承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裕固族 “次生性音乐” 裕固民歌
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住在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北麓一带,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从其民族的诞生之日,民歌艺术的发展就一直影响着民族发展的各个领域,创造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和口头文学,其民歌内容从最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大型史诗,到今天描绘幸福生活、赞美祖国、传递爱情等都是通过民间口头创作、口头传承。然后,裕固族民歌的发展,与整个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变与发展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那就是民歌传承过程中的“次生性音乐”的问题。2015年4月,由甘肃省宣传部主办的“中国裕固族民歌、服饰、婚俗出版项目研讨会”上,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教授和厦门大学的王珉教授都分别对裕固新民歌的演变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旋律与歌唱内容的演变,给裕固传统民歌带来了很大冲击,必须引起研究学者们极大的关注。
一、传统裕固民歌
裕固传统民歌是指那些经过裕固族先民在数千年的生活生产中创作出来的极富民族特色的古老歌曲。流传至今传统曲目仅有40余首,但是这些古老的裕固民歌却包含了裕固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过现在裕固民间歌手很多仅会唱一类或为数不多的几类民歌,能唱具有裕固民族特色的宗教、剃头歌和婚礼歌的歌手更少。裕固人从小就沉浸在歌的海洋里。很小就能听到妈妈的催眠曲、学步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听到亲人们的祝愿,通过歌声让每一个裕固人认识本民族的历史、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孝敬老人、尊敬客人。成人以后,所听、所唱的歌就更多了,有放牧的歌、割草的歌、织布的歌、挤奶的歌等等,伴随着传统民歌中那形象精炼的语言、优美朴实的曲调,丰富多彩的内容,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吟诵爱情、叙述历史、憧憬幸福、歌唱劳动,都深深的流淌在裕固人的血液里。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裕固族文字失传,现今只有语言,而且其语言正处于衰退状态,所以在没有文字的条件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和优美动听的的民间传说都是经过头口流传,而以民歌为媒介的主要流传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裕固族传统民歌的发展至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系本民族固有歌种;二系吸收其他民族歌种。流传至今并被人们所熟知的裕固族固有歌种有牧歌、情歌、割草歌、婚礼歌、酒歌、历史歌、催眠歌、学步歌、奶幼畜歌等等,其中牧歌又包含放羊歌、放牛歌和放驼歌,婚礼歌分为戴头面歌和向父母告别的歌。关于吸收其他民族歌种主要是流传在西北一带汉、藏、回、蒙等族的小调、山歌、会儿以及敬酒歌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有《我们来自西志哈志》,是裕固族最古老的民歌,几乎每个裕固人都会演唱,《黄岱女》《萨娜玛珂》表现了妇女不愿承受阶级压迫而争取自由的故事,《路上的歌》讲述了裕固人迁徙原因和在迁徙过程中的艰难历程。另外还有《雅当姑娘》《蜜蜂姑娘》《崔眠歌》《送葬歌》《待客歌》《牧民爱的是草原》等传统裕固民歌。
然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裕固人民原有的游牧方式以及生态环境、居住区域、演唱内容、知识结构等发生了很多改变,打破了传统的秩序,尤其是改变了古老的民俗民风和民歌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使传统民歌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再加上新媒体的渗入,更是逐渐在转变裕固人的娱乐性观点,并压缩了演唱和审美的空间。在裕固族主要居住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民歌考察中发现,裕固传统民歌曲目越来越少,传唱范围也在变小,能唱民歌的歌手发展不起来新的继承人,而那些具有影响的传承人本身,也在逐渐的走向新裕固民歌的演唱。《裕固音乐文化研究》一书中对裕固传统民歌的流失从内外因上予以总结:内因是裕固传统民歌本身具有的易于流失的缺点;外因包括从古至今主客观多种社会影响因素,有裕固族没有记录民歌的文字和裕固族民族变迁和发展的影响,有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和老年裕固歌手去世民歌没有传承者的严峻形势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些因素贯穿于裕固族传统民歌发展始终,如裕固族人口少、裕固族有两种不相通的裕固语言、裕固生活区的地理环境复杂等。
二、演变与发展
“次生性音乐”是在原有传统音乐的影响下,依据传统歌舞文化、民族文化、创作心理和艺术手法,充分利用现代作曲技法、演唱特色以及欣赏态度而完成的新民歌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裕固族生活方式也在变化,传统裕固歌手越来越少,大量民歌也在逐渐消失,其传承受到严重的威胁,不过可喜的是,通过多年来政府支持和裕固人民的努力,一种新的民歌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描绘裕固族新生活的新民歌大量出现,既有短小的祝酒歌、婚俗歌、劳动歌和祝愿歌也有的大型歌舞剧形式。2016年“甘肃省推进戏剧大省建设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创排的大型音舞诗画《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就是其新民歌创作中的代表。
大型音舞诗画《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全剧共四幕,以裕固族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大型视屏图画为背景,以《裕固族姑娘就是我》为主题曲改变而成,全剧在一群美丽的裕固族少女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步中拉开了序幕,全剧讲述了裕固族姑娘萨茹娜的成长故事,巧妙运用时空穿梭过渡的方法,用音乐、舞蹈、诗歌和画面,完美表现了裕固族传统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歌舞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活劳作场景,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全景式表现,让观众陶醉在美妙的裕固风情中,心驰神往。全剧巧妙地融合裕固族的民歌、传说、歌舞、生活劳作场景等民族特色元素,配以美丽的祁连山风光多媒体画面,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裕固风情,充分展现裕固族作为甘肃独有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
现代裕固新民歌的创作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有女声小合唱《幸福的源泉》、民乐合奏《织褐子》、群众歌曲《肃南是个好地方》、笛子独奏《奔驰在肃南草原上》等。改革开放以后,裕固新民歌的创作得以繁衍扩展,其中以歌曲《裕固族姑娘就是我》最为突出,还有《裕固族幸福哪里来》《我把爱留在那飘香的草原》《草原摇篮曲》《故乡的山路》《有一个光荣的民族》《裕固族草原的春天》以及民族管弦乐曲《裕固舞曲》等一大批优秀歌曲、器乐曲和舞曲,经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将裕固新民歌的创作带向了音乐创作的新高峰。
裕固新民歌的演变与发展还体现在各级别的传承与保护方式上,如歌曲大奖赛、文化节展演、文艺汇演以及民俗歌曲表演等。通过聆听和观赏,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保护与传承下的裕固音乐演唱形式并不是真正的原生态,虽然保留了基本的裕固民歌音乐特征,但是音乐创作、表演的多样化,还是与传统音乐有着明显的差异。如声腔上的原生态韵味失去了很多,加入了太多的现代专业民歌唱法,甚至有太多的通俗因素。所以,在加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上采用什么方式的新民歌创作与演唱、演出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课题。
三、音乐特色
从众多的裕固新民歌中处处体现了传统民歌音乐特色,也就是说裕固民歌中最基本的音乐特色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尤其是其民歌的旋律线条、旋律进行中的音程特征、音阶、调式、节奏、节拍以及曲式结构,还包括依然注重裕固民歌中的衬词衬腔的运用,使新民歌中既不脱离传统音乐形态,又能与时代相吻合,内容更加丰富。
首先:裕固民歌的旋律线受其民族语言强调的影响,音高变化具有不同与其他民族的音乐特点,根据言调音的高低、语、势的轻重和声调的抑扬主要有五种基本旋律线,即上升型、下降型、驼峰型、高平降升型和波浪型。这五种旋律型往往是和五度框架、四——五度框架相联系,民族旋律线的特殊性非常明显;其次:级进是裕固族民歌旋律的基础,许多民歌基本都是由级进构成的,跳进以四、五度居多,主要体现在上四度和下五度的跳进方式;其三:裕固族民歌采用五声音阶调式体系,羽调式最多,由羽调式上方三音小组角、徵、羽构成的旋律进行是裕固民歌中的典型音调;其四:常用的节奏、节拍是由呼唤性的长音和叙说性的较短的音组成。长音总在一个乐句或乐段的收尾部分,中间部分用短音;其五:其曲式结构以单句体和两句体为主;其六:衬词托音现象在裕固民歌中非常频繁,经常伴有语气词、象声词或称谓词,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词句,一旦和实词配合成一首完整的歌曲时,他们便能表现出鲜明的感情,成为整个民歌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上几点都是传统民歌创作中在裕固民歌中最基本的特征,但是新民歌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民歌的创作特色,依然依据传统进行“次生性音乐”的创作,只是这种创作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成为一种传承和保护的方式,新旧民歌的融合创作才是对传统民歌保护与传承的最佳方式。
裕固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本民族特色鲜明的音乐文化,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裕固民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次生性音乐”的发展,完全融入传统音乐之中,符合时代的需要,更能用现代的音乐语言表达他们的辛酸和苦难、欢乐和幸福。裕固新民歌的创作与其他民族音乐一样,其音乐在发展中不断的变化,体现了现代民歌创作的新特点和新的表现手段,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创作方式和发展形态,都不能脱离裕固族传统音乐,都离不开根植于裕固族民歌的土壤。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裕固族音乐形态研究》的科研成果,项目编号:2015B-091。
参考文献:
[1]季成家.丝绸之路珍藏版民俗卷·风情万种(上下卷)[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
[2]王采.裕固族音乐文化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13.
[3]杜亚雄.裕固族西部民歌研究[J].人民音乐,1981,(01).
[4]柳廷信.裕固族音乐探略[J].社科纵横,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