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民间舞蹈表现内容与动态特征分析研究
2016-05-14陈吉刚
陈吉刚
摘要:本文在探究裕固族民间舞蹈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裕固族民间舞蹈表现内容与动态特征,以期对裕固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保护与传承做出理论上的贡献。
关键词:裕固族 民间舞蹈 表现内容 动态特征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的友爱乡和酒泉市肃州区的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并由此滋生出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裕固族民间舞蹈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裕固族民间舞蹈形成于多元的历史背景下,以生活为基础的同时进行艺术化的再加工,生动地再现了裕固族的生存环境,展现了裕固族服饰、语言、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演变。集多民族环境的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特征于一身的裕固族民间舞蹈,完美地诠释出风格迥异的民族特色,表达了裕固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
一、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
裕固族民间舞蹈以人体动态保存和表现文化,是裕固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主要受自然与社会两种因素的影响,以人的形体和精神两个层面作为表达方式,反映了人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体态和社会观念。因此,在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都会在民间舞蹈流传下来,并以表演形式、动态形象、服装、道具等相对稳定的形式展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裕固族民间舞蹈伴随图腾崇拜、宗教信仰以及生产劳动逐渐产生,它的形成与当时裕固族的群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早的裕固族民间舞蹈是图腾舞蹈,每个裕固部落都有其独特的图腾作为标志,各部落以舞蹈的形式表示自身对图腾的热爱。之后裕固族开始信仰萨满教,此时的裕固族民间舞开始由图腾舞向萨满舞转变。萨满舞以神话人物或巫师角色特征作为表现对象,丰富了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内涵,表达出部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实际价值。萨满舞将传统的集体舞蹈转化为专业的程式化舞蹈,其实质是对图腾舞的进一步发展。
伴随着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丰富多彩、特点突出的西域舞蹈传入中原,并在各地流行发展,这也对裕固族民间舞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甘州回纥汗国覆亡,民间回纥舞蹈的特有元素受到重创。13世纪20年代,回纥被纳入蒙古汗国和元朝的统治下,因此,裕固族民间舞蹈开始受到蒙古舞的影响,融入大量的蒙古舞蹈元素,逐渐发展成为带有浓郁蒙古特色的舞蹈风格。这一时期的裕固族民间舞蹈在坚守本民族特点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蒙古舞蹈特点,产生了篝火舞等舞蹈新形式。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广泛流传在此地区,成为该地居民的信仰。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裕固族民间舞蹈添加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并融入了河西走廊地区藏族、汉族、土族等民族舞蹈的特点,形成多元文化融于一身的裕固族民间舞蹈。
二、裕固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内容分析
能歌善舞的裕固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裕固族传统服饰色彩艳丽、图案精美,配以歌曲舞蹈,抒发内心情怀,这是裕固族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裕固族民间舞蹈主要包含集体舞、双人舞、马上舞、篝火舞、男女独舞等几种表演形式,以独特的韵律、姿态和风格彰显其魅力所在。目前,在敦煌莫高窟和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中的壁画中,仍保存着裕固族传统舞蹈形式,令古今赞扬。裕固族民间舞蹈在图腾崇拜、宗教信仰以及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其表现内容主要包含劳动舞蹈、欢庆舞蹈、宗教舞蹈和技术性舞蹈四个方面。
(一)裕固族劳动舞蹈
劳动是裕固族民间舞蹈最主要的表现内容,这与其民族文化的形成和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游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裕固族先民们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在半干早森林草原气候带与内陆沙漠气候区过着游牧生活。所以,在他们的舞蹈中有很多都展现了日常的生产劳动生活。以裕固族民间舞蹈“英那刀古拉”为例,其舞蹈名称寓意为“劳动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广泛流传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内,表达了裕固族勤劳、朴实的民族性格。剪羊毛、捻毛线、织揭子以及割草等日常生活动作被大量融入进舞蹈中,以肢体艺术展现现实生活。男女双人舞也是裕固族常见的劳动舞蹈,主要模仿打猎、挤奶等生产、生活动作,并添加轻巧明快的飞旋,在舞蹈缓慢处配以优美动听的歌声唱和,展现出裕固族特有的民族审美意趣。
(二)裕固族欢庆舞蹈
裕固族欢庆舞蹈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集体舞,是裕固族流传较广的一种表演形式。欢庆舞蹈表现的主要内容有喜迎节日、狩猎、婚礼、宫廷饮宴、欢庆丰收、朋友聚会以及宗教活动等等,其表演形式一般是男女老幼转圈或排队跳舞,在人群中间置于篝火和猎物,于鼓乐和歌声的伴奏下欢快起舞,并按照节奏的快慢,或强或弱,由轻及重,在舞蹈高潮处呼喊出集体的口号,增强舞蹈表现力。婚庆舞蹈是裕固族欢庆舞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裕固族新娘在出嫁时要按照习俗带上头面,因此,婚庆舞蹈中会出现迎亲和带头面等情形。舞蹈《迎亲路上》展现了裕固族婚礼习俗的场景,是裕固族婚庆舞蹈的代表作之一。
(三)裕固族宗教舞蹈
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和演变与裕固族先人对宗教信奉的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裕固族先后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以及藏传佛教,因此产生了很多宗教性舞蹈,展现以舞传教、以舞施教的场面。以舞蹈“查玛”为例,表现了藏传佛教与裕固族民族文化的交融。“查玛”舞由16世纪后期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至今已经流传了四百年,在河西走廊地区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风格。“查玛”舞演绎的主要内容是宗教经传故事,主要将人物分为神祗和侍从两部分,采用殿堂舞、米扩佛传舞、寺院舞、大场舞等表演形式,并穿插融入独舞、双人舞、多人舞以及群舞。“查玛”舞以人物个性来区分舞蹈词汇,大查玛动作沉着庄重,小查玛动作灵活乖巧,两者相互默契配合,富有深韵。“查玛”舞几乎在每年的宗教节日都会进行表演,在河西走廊地区流传十分广泛。
(四)裕固族技术性舞蹈
男女独舞是裕固族技术性舞蹈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腾跳是其最具象征性的舞蹈动作。技术性舞蹈在表演之前舞者需先跪向观众,用本民族的语言来叙述祝词,之后再进行开舞。舞者在跳舞过程中或从背后反手叉腰,以半蹲的姿态向后急退;或身轻如燕地向空中连续单脚腾跳,表达对图腾的敬意。技术性舞蹈基本保留了裕固族民间舞蹈古老的腾跳形式,由于动作强劲,对舞者的力度要求较大,常常使舞者汗流浃背。裕固族技术性舞蹈因其对舞者技术与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多由专业性较强的民间艺人进行表演。
三、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动态特征分析
舞蹈动作是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舞蹈时用身体、四肢的协调配合展现出来的舞蹈形态,这种鞋形态主要包括静态的优美造型和动态的豪迈舞姿两个方面。舞蹈的动态特征最能展现人物的个性及民族的特点,是民族舞蹈深韵的核心。裕固族深受中原文化、藏族文化以及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它的民间舞蹈特点既有蒙古族舞蹈特点的融入,又有藏族民间舞蹈和汉族民间舞蹈的色彩,可谓是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裕固族能歌善舞,最喜借舞抒情,舞蹈动作连贯华美,以其传统深韵使人能够立即感受到裕固族民间舞蹈的魅力所在。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动态特征主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动律
裕固族民间舞蹈动律与藏族舞蹈一样,要求舞者膝盖关节松弛并富有韧性,能够做屈伸和拖步等动律。上下动律是裕固族民间舞蹈动律中最常见的,舞蹈表演者要从腰部发力,上下轻微摆动,做到胯部保持不动,但头部要随着上下动律做相应的左右摆动。动律的大小与起伏的不同和动作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做步伐时,舞者要在符合动作要求的前提下,上下肢平稳摆弄,左腿屈膝,右腿抬起,左边肩部下压,右边肩部上抬,右脚下踩,左脚抬起。在做节拍动律时,膝关节松弛并快速运动,四拍一组,重复上下屈伸。
(二)舞蹈体态
裕固族民间舞蹈体态与蒙古族舞蹈一样,具有粗犷、豪迈、热情、典雅的舞蹈特色。裕固族民间舞蹈中,男性舞者动作强劲有力,女性舞者灵活轻巧,利用手腕、肩膀、手臂等作出走马步、跑马步、摇篮马步等相应的舞蹈体态。舞蹈表演者双脚踏步,昂首挺胸,腰部笔直,上体保持挺立。这个动作在裕固族民间舞蹈中出现频率非常高,体现了裕固族民间舞蹈的核心气韵,象征着裕固族人民不畏艰险、积极向上的民族风貌,表现了裕固族的民族意识形态和其具备的特有民族审美意趣。
(三)舞蹈手型
裕固族民间舞蹈手型大多根据其民间文化、风俗习惯和服饰特点改编而成的。比如说女性舞者在跳舞时经常举起双手,按向头顶,似乎在做按帽子的动作。这是由于裕固族女性都戴着红缨穗装点的喇叭帽子,这个动作是模仿女性在日常劳作中为避免帽子被风吹走而做的动作设计的,因此在裕固族民间舞蹈中有很多手扶帽子的舞姿,形成了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手型“鹿角手”。舞蹈手型是裕固族特有服饰习俗的展现,再现了裕固族舞蹈风格的传统性。
四、结语
综上而述,分布于甘肃的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裕固族民间舞蹈。裕固族民间舞蹈主要表现了劳动舞蹈、欢庆舞蹈、宗教舞蹈和技术性舞蹈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并集中体现了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以及传统裕固族的动态特征。漫长历史渊源中发展起来的裕固族民间舞蹈有着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审美价值,对其进行的研究可以加深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继承,进而促进裕固族民间舞蹈在当代语境下,以独特的民族魅力和审美意趣重新绽放光彩。
基金项目:
本文为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甘财政)【2013】116号。
参考文献:
[1]贺卫光.裕固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2]贺卫光等.多民族关系中的裕固族及其当代社会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