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职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熊勇强
熊勇强
摘 要: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具有很多的特殊性,比如概念多、规律难,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讨论了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些方法,并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电工;建构主义;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智是在人与人、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交互中形成的。每一个学习者都不是一张白纸,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前,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在学习者的头脑中组成了一个知识体系。外部的一些信息对学习者进行刺激后,学习者会将外部的信息与头脑中的原来具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内化一致,将其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中。学习过程必须是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所以建构主义提倡学生主动去理解、体会知识,而不是完全听老师讲解。
二、电工基础课程的特点
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自有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以及独特的分析方法。基础理论体系中包括各种理想元件的抽象模型、基本的电路模型、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规定等理论。基本的分析方法包括模型分析方法、项目分析方法、分层分析方法。
2.概念多
为了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电路基础课程中概念众多而且较抽象。如电压源、电流源、功率、功率因数等概念,这些概念是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3.实验和实践多
电路理论虽然是抽象出的理论体系,但是其目的是指导实践。所以在电工基础课程中要多让学生动手实验以及让学生多参加技能实践。
三、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引入课程时,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录,通过习题练习加深记忆理解。这种模式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不能够获得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要改变这种模式,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新奇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感官上和思维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好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可视、可听、可感觉的。比如,进行楞次定律教学时,教师可以演示磁铁从铝管中下落的实验。教师先要说明磁铁和铝管是不相互吸引的,然后将铝管竖直放置,让磁铁从铝管中自由下落,磁铁下落的速度非常缓慢,这一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符合,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实验后,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产生这个实验现象的原因,可以收获较好的效果。
2.小组合作,共同建构知识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同化、建构是在互动中形成的。学生单独地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够让其获得交互,因而对知识的建构理解也不深刻。电工基础课程的概念抽象,学生靠个人努力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可以使用小组学习法。
首先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中的成员搭配要均衡,可以让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有资料收集能力的学生担任资料收集员,让有演讲才能的学生担任汇报员。教师还要帮助各个小组建立活动规则,并且监督活动规则的执行情况。比如,进行基尔霍夫定律教学时,给出几个探究问题,让各个小组探究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小组的活动,形成探究报告,最后各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3.分解问题,给学生搭建脚手架
维果茨基的学习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分为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是指学习者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指学习者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
电工基础课程中很多内容比较深,已经超过了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所以教师必须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切割分解,给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容易成功。比如,进行涡流教学时,先从单匝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探究,再进一步深入整个金属块,最后学习实际的应用。
4.联系实践,外化反馈加深理解
学习者的学习建构过程也是环境之间的相互交互的过程。电工基础理论课程必须和实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实验和实践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外化,然后得到反馈加深理解。
教师在讲授电工基础课程中,可以将实验带进课堂,对各种电工基础理论运用实验探究或者验证。一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模拟展示。实践性强的章节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实践基地参加实践。
如何教好电工基础课程一直是中职教师探讨的问题。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如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好和其他的学习理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杜美丽.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研究,2012,(11).
[2]杜美丽.如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考试周刊,2012,(43).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