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咏梧、江姐夫妻英烈的战斗岁月

2016-05-14杜之祥

红岩春秋 2016年7期
关键词:竹园游击敌军

杜之祥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英雄赞歌。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缅怀优秀共产党人的事迹,本刊组织一组稿件,按上、下期发表全文,分别讲述彭咏梧和江姐这对夫妻英烈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往事。

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委在重庆成立,彭咏梧任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11月,受党组织的委派,彭咏梧带领妻子江竹筠(江姐)和共产党员吴子见去下川东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开辟第二战场。随后,组建起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后改名中共川东游击纵队),赵唯任司令员,彭咏梧任政委。

1948年1月8日,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奉(节)大(巫溪)巫(山)支队在彭咏梧的组织领导下,正式举行奉大巫起义,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上下川东大规模武装斗争的序幕。

游击队先后袭击云阳县南溪镇、巫溪县西宁桥乡公所,共缴获机枪1挺、步枪79支、手枪6支,步枪和机枪子弹2000发,布匹12挑及现金,打伤刚卸任的南溪乡长胡卓人(次日死亡),俘虏新上任的乡长刘文朗。随后,攻打云阳县南溪镇和巫溪西宁桥的两支游击队伍在奉节县青莲乡铜钱垭胜利会师。游击队伍又在铜钱垭以零伤亡伏击“追剿”的奉节县保安中队,缴获轻机枪1挺,马枪2支,俘虏了敌保安中队副中队长余志和一名士兵。

党领导的奉大巫起义大获全胜,敌人十分惊恐。蒋介石亲自下令调大军“围剿”这支百余人的游击队伍。

分兵

铜钱垭一仗获胜后,游击队得到了短暂的休整时间,130多个游击队员全部集结到老寨子整训两天。

老寨子在奉节县青莲乡西北30多里的高山上,海拔1500米,是方圆百里群山的主峰。老寨子实际上是个荒寨子,寨上只有一户姓杨的贫农,为了躲壮丁,逃到这里,搭一间破屋,开两三分荒地。

时逢隆冬季节,游击队伍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袭击云阳南溪的带来了长枪、短枪;攻打巫溪西宁桥的带来了枪支弹药;在奉节铜钱垭打伏击的队伍带来了缴获的枪支马匹。彭咏梧作为游击纵队兼支队的负责人,主持会议。他先请大家默哀,沉痛悼念在尹家箭楼受挫突围时,为掩护其他战友逃生而牺牲的谢国茂、史明松、陈义正、黎凡、张德芳、李治保、廖开洪等8位战友。

整训会议正式开始后,彭咏梧总结了奉大巫起义的成绩:达到了上级对武装起义的初步要求,国民党政权上至蒋介石下至乡保长,对这支小小的游击队都不敢掉以轻心。武装起义所取得的成绩,是同志们以多年扎实的工作及鲜血生命换来的,应大加表扬。但是,由于攻打南溪时,领队的同志违犯纪律,亮了“共产党游击队”的牌子,过早惊动了敌人,引来杀身之祸,要好好地吸取血的教训。

紧接着,彭咏梧通报了敌情。他说:“《孙子兵法》讲‘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所谓知彼,就是要了解敌人,了解敌人的兵力,了解敌人的动向。我们的敌人,虽然被奉大巫起义打得惊恐万状,但都还未打趴下。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敌人调兵遣将,迅速调集了3个团的兵力,加上云奉巫3县保安中队等反动武装已陆续开往我游击队活动的据点青莲、昙花两乡,并在这两乡的东、南、西三面建起据点,妄图将游击队重重包围,从而窥测方向,发动攻势。”

他最后说:“目前形势十分严峻,敌众我寡。好在我们已暂时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并在铜钱垭伏击战中给了他们一点教训,趁敌军还不清楚我们的行踪,更摸不透我们这支游击队的实力,对下一步怎么办,大家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主张,党工委再作最后的决定。”

队员们发言十分踊跃,有的主张暂避一时,转移出游击区;有的主张杀回马枪,拼个你死我活。彭咏梧与奉大巫工委的同志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转移外线,扎下根来,杀回马枪”的御敌方针,及时让游击队突出重围,转移至外线,找个地方扎下根来,然后寻找敌人的弱点,趁其不备以杀回马枪的方式,给以迅猛一击。

但是,到哪里扎根呢?经过大家讨论决定:向北,去巫溪县红池坝。

为了摆脱敌人从云奉巫三面对游击队的包围,彭咏梧等决定将游击支队整编为两个大队,分头冲破敌军包围圈,跳出外线,实现扎根方针。分兵转移前,彭咏梧对第1大队和第2大队的工作,均做了周密部署和安排。

第1大队是游击队的基干队伍,由彭咏梧亲自带队。队员多是盐场、煤矿的工人和青年农民,共有47人,其中有10多个共产党员。奉大巫工委书记蒋仁凤调任游击纵队参谋长。一大队转移的目的地是红池坝,那里不仅攻守两利,还便于吸收大宁河的船工、矿工参加游击队。由于红池坝靠近鄂西北和陕南,游击队更容易向外扩展,以那里作游击根据地,比青莲乡一带更加有利。

第2大队大部出身绿林武装,由吴伦璧、宋海清等带领的游击中队组成,共83人。吴、宋两人在思想上不大统一,没有发展党员,政治工作基础差。彭咏梧便派奉大巫工委副书记卢光特、委员吴子见以党代表身份随队工作。这一队的任务,是把80多人的队伍拉到云阳农坝乡,与纵队司令员赵唯领导的巴北游击支队会合。

部署工作结束后,彭咏梧高兴地对卢光特、吴子见说:“这样一来,下川东的武装斗争就可以全面展开,长江南北两岸互相策应,我们就能更好地打击敌人、牵制敌军,向川东临委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彭咏梧在分兵出发前,特别把支队司令员陈太侯暂时留下来,指示他在青莲、昙花、大寨乡一带集结尚未到老寨子的游击队员,同时筹办后勤物资,然后带到巫溪汤家坝,再运上红池坝,以加强游击队实力。他还指示贺德明和肖克成等人转移到巫溪县上磺乡和巫山县长溪河,与卢光福、卢少衡等一起相机进行活动。

送别众人离开老寨子时,彭咏梧又嘱咐道:“请记住你们入党宣誓时的誓言,作为共产党员,不管在战场上或工作中,都应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战斗到底!”

转移

1948年1月15日下午,彭咏梧带着第1大队的战友从老寨子出发,向北往红池坝进发。

随队的纵队参谋长蒋仁凤原本提出夜行军,以免让敌军侦察到游击队的行踪进行追击。但侦察员前来报告:“敌人还在青莲乡大肆放火杀人,到处清查游击队,糟害游击队的家属。”彭咏梧果断地做出决定:“白天走!把我们的行踪告诉敌人,不能再让游击队的家属和当地老百姓受这些坏蛋的糟害了!”

队伍从老寨子向东北出发,故意往有敌军驻扎的竹园坪走,走了10多里,便停止前进,在石峡子一座箭楼内住下来。入夜,老寨子山上火焰冲天。原来,凶残的敌人追至扑空,放火焚烧了那间破屋。

队伍继续往红池坝进发,过了奉节县平安槽,又爬上十王庙。连夜行军,大家又累又饿,遂决定进庙休整,暂时隐蔽,晚上再走。

庙里当家的叶和尚双手合十,夸大其词地说:“阿弥陀佛!昨天下午,一营国军由田营长带队上山,就住在庙后一两里远的乡民代表许鹏飞家里,保长的儿子许汝太也在一起。他们随时进出庙内,晚上还来庙里借过煮饭的用具,你们方便吗?”

彭咏梧派人去侦察,许鹏飞家果然有不少敌军住着,万一发生战斗,十王庙虽有坚固的石壁可以防守,但敌众我寡,恐怕不利。他当即决定:“迅速转移,从庙侧的西北方向,穿密林上巫溪的鞍子山。”队伍不顾饥饿和疲劳,马上开始急行军。

游击队伍离开十王庙后,心怀不轨的叶和尚紧跟着出了庙门,急忙来到许汝太的家,报告了游击队进庙休息的时间和离开后的去向。许汝太又连忙跑到许鹏飞家,向住在那里的国民党军581团3营加强连连长陈士效告密,邀功请赏。

陈士效喜出望外,立即下令:“追!”敌军追到黑沟墙,打探游击队的去向时,当地一个姓李的地头蛇,不但向敌军报告了游击队正在暗洞包休息、煮饭吃等情况,而且还详细介绍了暗洞包的地形。于是,敌军兵分3路,从左右包抄,将游击队团团围住。

此刻,彭咏梧带领的游击队正在暗洞包农民杨代金屋里煮红苕和包谷羹充饥。人多锅小,煮好第一锅,因不够40多人吃,正在煮第二锅。

“啪——”突然传来哨兵的信号枪声。“有情况!”彭咏梧话音刚落,敌军的各种枪弹,一下子都响起来。敌军向游击队所在的农舍进攻了,一路直冲农舍正面,另一路从侧面抄袭。一时间,枪声密集,攻势猛烈,房屋和道路都已被敌军火力封锁。

稍过一阵,枪声稀疏了,彭咏梧和战友们开始组织突围。

殉难

这家农户的屋前,是一坡收过庄稼后的空地,只要游击队员跑下坡地,进入树林,再直下过深涧,进入对面巫溪的大山,就可安全脱离危险。

房屋的左面,是两三百米长的斜坡,跨过一个小沟,向上爬十二三米后,又是两三米陡的坎子,上面便是一条小路,路边就是树林。游击队员如果进入漫山遍野的树林,敌人要找到他们,就像大海捞针。但敌人的火力可以从两边把路封锁住,游击队员要从这边突围,路虽不长,但每前进一步,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千钧一发之际,游击队按三五人一组进行分头突围。王庸等向屋前突围的游击队员们,都先后胜利地冲出了敌人的包围,没有任何伤亡。

彭咏梧带着刚入伍的青年队员小刘和小熊,从厨房门冲出去,冒着枪林弹雨,往斜坡突围。他们不顾子弹在四周呼啸,冲过小沟,冲上陡坎,跑上小路,一脚踏进树林。忽然,小刘在彭咏梧身后大叫一声“哎哟”中弹负伤,滚下陡坡。彭咏梧毫不犹豫,转身三脚两步跳下陡坎,扶起伤员,使出全身力气将他往坎上送。敌人的火力更加猛烈,小刘捂着胸前的伤口,断断续续地说:“政委……别管我!”彭咏梧回头一看,从正面突围的战友,多已冲下坡地脱离了险境。疯狂的敌人,一看这条小路还有游击队员在活动,所有的火力便对着他们射击过来。彭咏梧急忙命令刚从树林边爬起身的小熊:“快卧倒!”就在这时,只见彭咏梧一个踉跄,一下子扑倒在一块大石头边,鲜血从他的腿上、胸前汩汩地往外流淌……

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彭咏梧费力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小纸条,急促地对树林边的小熊说:“这……这是一个去云阳接关系的地址和暗号,你……你拿去交……给突围出去的领导同志……”但此时敌人的火力更猛,小熊根本抬不起头,更无法伸出手来拿纸条。情况万分危急,彭咏梧毅然把纸条塞进嘴里咽下肚去。

彭咏梧牺牲了,敌人蜂拥而上。敌连长发现了穿皮袍、戴手表、梳分头的彭咏梧,凭着阅历,他认定这不是一般的游击队员,于是残暴地下令砍下了彭咏梧的头。.

彭咏梧身上穿的这件皮袍还是他离开重庆来下川东时,一个地下党同志见他肺病复发,专门送给他挡风雪御严寒的。

事后,陈士效从一个被俘的软骨头口中得知,这个人就是上峰通缉的游击队政委彭咏梧,顿时欣喜若狂。他让人把彭咏梧的头颅挑到五六十里外的奉节竹园坪城楼上示众。

顶罪

竹园坪,是奉节通巫溪的必经之道,南来北往的商旅路人,看到城楼上高悬的英雄头颅,无不掬下一把热泪。彭咏梧的战斗事迹,也很快由奉节向巫溪乃至大巴山的深谷高峰,四处传颂。

蹊跷的是,几天以后,彭咏梧的头颅不见了,而竹园坪场上对面高高的宝塔梁上,却增添了一座新坟。“游击队政委的断头搬了家!”在小小的竹园坪,一下子成了爆炸性新闻。

驻扎在竹园坪的国民党军581团也炸了窝。他们断定:“ 竹 园 坪 场 上 一 定 有 人 ‘ 通共,竟敢把枭首示众的人头搬了家。挖地三尺,也要弄个水落石出!”于是,荷枪实弹的军警如临大敌,在场上挨家挨户翻箱倒柜,对过往行人也是既盘问又搜身,折腾得日夜不安、鸡犬不宁。

搜 查 到 第 三 天 早晨,场上的国民党军警刚解除宵禁,一个60多岁 的 老 人 , 挑 一 担 水桶,走到国军驻地的小学校门口,要见驻军的“大老总”,遭到校门口的军警阻拦。老人理直气壮地说:“我来投案!你们挂在场头城楼子上示众的人头,是我搬上山的。”听了老人的话,军警哪敢怠慢,立即将老人带进学校拘留,并由581团田营长进行审讯。

老人姓李,当地人都叫他“李泡毛”,土生土长在竹园坪。他自幼父母双亡,稍长即在场上和附近打短工或卖苦力为生,无力娶妻成家。如今人老体衰,只得制一担水桶,从半里路外的水井挑水贩卖。

田营长审问李泡毛:“你为啥把‘共党要犯枭首示众的头,弄到山上去掩埋?”他把“要犯”二字说得很重。

李泡毛的回答让营长啼笑皆非。他说:“啥子个‘要饭不‘要饭?人都死了,他还到哪里去要饭求施舍。长官呀!我劝你们莫要作孽,多少积点德给子孙吧!”

田营长质问他是不是受共产党游击队的唆使?李老泡说:“今天来投案,这示众的人头搬上山埋葬了,全都是我一人所为,跟任何人无关。”

他拍着胸膛说道,“好汉做事好汉当!要关、要罚、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我把求衣食的一担水桶都带来了,你们千万莫再去冤枉场上的好人,没日没夜折磨他们,放大家一马,我求求你了!”老人继而拱手作揖。

既然李老泡来投案,也查不出他有任何政治背景,而共党游击队的头儿,被砍头示众,团里也报功领赏,总算干了一桩大事。于是,田营长代表581团宣布处分,并在场上张贴布告:

查奉节县竹园镇刁民李泡毛,一贯游手好闲,无正当职业。当此戡乱建国之际,该民竟敢斗胆将匪首彭××示众人头,偷走掩埋,罪不容诛。念其能投案自首,特从轻发落,给以杖刑并罚做苦力,以儆效尤。

陆军二四一师五八一团一营营长田××

民国三十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国民党的布告一出,竹园坪的老百姓便从白色恐怖中被解救出来。李泡毛在军营受杖刑挨了10军棍,又被罚苦力连续10天给驻军挑水。这天中午,他又去挑水,场上一位姓李的地下党员一看左右无人,急忙迎上去,并说道:“场上的老老少少都要谢谢你,真是救大家出火海啊!”

尽管这个“一贯做好事修来世”的李泡毛之前被一位神秘人士动员去走这招“险棋”,但他也想解开心中的疑团:这城楼上示众的人头,到底是哪个吃了豹子胆,将他夺走搬上山的?

来人说:“这一天终会来的!”

两人会心一笑。

葬头

那么,这吃了豹子胆敢夺头、葬头的人,到底是谁呢?

这还得从彭咏梧等人突围那天说起。突围时,彭咏梧为救战友壮烈牺牲后,跟随他的小熊终于突出重围,迅速离开鞍子山往云阳方向走。途中,他凑巧遇见了正在转移的女战友昌秀。昌秀会使双枪,是在江姐教育下于青莲乡参加游击队的。由于她有勇有谋又会左右开弓打双枪,是游击支队里出了名的“双枪女将”。两人相见后,小熊满含悲愤,讲述了彭政委带领他们突围,为救刚入伍的小刘而壮烈牺牲的情景,“听说他被敌军割下头颅,正挂在竹园坪场上示众。”

昌秀听完后,悲痛万分,立即和小熊商定,一起前往竹园坪去看个究竟。如果彭政委的头真的挂在场上示众,她凭着双枪,冒死也要把彭政委的人头夺回来。

两人在黄昏时分赶到了竹园坪。暮色中,只见城楼外还有老百姓在远远伫立,翘首凭吊城楼上由敌哨兵监守的英雄亡灵,有的悲愤,有的饮泣。两眼喷火的昌秀强压悲痛,低声对小熊说:“我去上场口城楼找彭政委的……”她难过得说不出那个“头”字,只用手使劲指指自己的脑袋。她叮嘱小熊:“你守住这下场口,有机会就干掉两三个,给政委报仇!”随后,两人分道疾行。

夜幕掩映下,昌秀悄悄奔向上场口的城楼。借着点点星光,她终于看到装着血糊糊人头的竹笼,斜挂在竹竿上,被寒风吹得不住地晃动。昌秀不禁悲从心来,“扑咚”一声跪倒在地,仰天长啸:“彭政委——”

敌哨兵听到声响,吓了一大跳,一边忙拉枪栓,一边战战兢兢地问:“下面是哪个?你想干啥子?”

“ 是 你 祖 上 八 辈 的 姑 奶奶!”昌秀大声武气地答话,旋即飞身站起,双手一抬,只听“叭!叭!”两枪,一枪打断挂人头的竹竿,一枪打熄吊在城楼上的孤灯。装着人头的竹笼应声掉落,昌秀双手接住,紧紧抱在怀中。

敌哨兵这才明白有人两枪夺走了人头,吓得向敌指挥部方向惊呼:“来人呀!快来人呀!”

第二天黎明,在宝塔梁上,小熊将埋葬人头的土坑挖好。晨光熹微中,一位曾在青莲乡游击区得到江姐照顾的老奶奶,拿着江姐送给她御寒的长围巾,出现在昌秀和小熊面前。彭咏梧的头颅,用江姐的围巾裹着,终于入土了。

3人倒地跪拜,立誓待解放后再来安葬为革命洒热血抛头颅的彭政委……

(作者系原中共万县地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韩西芹)

猜你喜欢

竹园游击敌军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五 重装出击:美军M1坦克战术(19)
曾跃进
漫步千竹园有感
雁群藏敌情
竹园
大雁带来的敌情
东竹园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