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当从小处做文章
2016-05-14罗小军
罗小军
小中见大,是通过小的角度反映大的主题。如透过一花一木,感受自然的美好,透过一言一行,展示人物的情怀:透过寻常小事,揭示生活的道理。这种技巧。在记叙文中运用极为广泛,甚至是不少高分作文出彩的捷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做文章。
一、用具体事件。形象诠释重大问题。在社会上,我们渺小得像一粒粒尘埃,然而从我们身上却又不难看出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便是平时所说的小中见大。正如评说国人的素质时,有人会从埃菲尔铁塔边扔下的一片片垃圾说起,有人会从曼谷飞往南京飞机上的无理取闹说起。对于中学生而言,写作较为复杂的记叙文时,从身边小事切八,不仅容易下笔,还可以收到滴水生辉的效果。题为“愿生命静好”的考场佳作,意在表达对和谐社会的赞美,然全文并没有出现“和谐”两字,只是用三个段落串起了“书店风景““静美小巷”及“公车偶遇”等三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下面这个片断,就较为精彩:
每次坐上公交车,心情总不大好,拥挤的乘客,嘈杂的车厢,还有不耐烦的司机。改变我想法的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第一次遇见她是一个盛夏的午后。我顶着太阳晒了挺久,上车时心情颇不爽。见到驾驶座上的她却不由眼前一亮。她穿着质地不错的长裙,简单的白布鞋,头发整整齐齐拔到脑后,绾成一个鬓。最令人怦然心动的是,她的嘴角始终浮着一个浅浅弧度,那份自在与闲适,让人疑心她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游赏,泛舟湖上。
作者笔下的这位公交车司机,宛如一位引领我们“泛舟湖上”的天使,无论是其素美的衣着,还是其微笑的面容,均有让人怦然心动的效果,这不正是和谐社会的缩影么
二、用细小角度,巧妙反映整体风貌。无论写人还是叙事,切八角度的选择均至关重要。应该如何选择角度呢?一般而言,应该学会在“小”宇上做文章。如讲述人物故事时,你可以通过雕琢人物个性鲜明的一个点或一个面,反映其精神风貌与美好情怀。如《父亲的自行车》《在爸爸的背上》《老师的手》《妈妈的嘱咐》等佳作,透过标题便可以感受到人物的魅力。获奖作文《奶奶的窗花》,便以“窗花”为切八点,串起了自己成长路上与奶奶交往的美好故事。下面这样的内容,是不是有几分与众不同呢?
她坐在靠背椅上,戴着老花镜,半低着头,专注地干着她那艺术活。你来了,她微微笑一下,礼节性地将我们领进屋。又急匆匆地拿起了她的小剪刀。随着清脆的“咔嚓咔嚓”声,那小剪刀又灵活地飞舞了起来,一张张火红的纸张,就像一个个精灵在她的手上跳着欢快的舞蹈。一刀一刀,格外小心,格外灵巧。她身边的小筐里。永远是满满的窗花。我让她休息一会儿,她总是说:“人家都等着上墙呢,让人等着不好意思啊!”
这个描写奶奶剪窗花的片断,或聚焦人物神态,或描写人物动作,或叙述人物语言,通过几个细节,让奶奶善良友爱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此材料,可谓不落俗套。
三、用寻常细节。透露人物美好情怀。记叙文,几乎离不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越成功,文章会越精彩。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失为典范之作。读过之后,谁会忘记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画面呢,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对父亲越过站台时一“探”一“穿”、一“攀”一”缩”动作的描写,均让人宛如亲见。纵使时光流逝,这样的细节依然能够让人潸然泪下。佳作《阿锦的黑白记忆》里的这一细节便值得借鉴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壳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照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莱无法合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看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
这段文宇里。阿锦一。跑“一“倚”、一“嘟”一“摇”之中展示出的快乐与幸福。父亲一“皱”一“弯”一“抱”之中传递出的艰辛与关爱,将美好亲情展示得淋漓尽致。一篇文章。能够拥有这么几个生活细节,情感自然会充沛动人,评分自然会胜人一筹。
[佳作展示]
想起小江那双手
湖南省益阳市一中昌采怡
在我的家乡,春天几乎是在雨水中度过的。不过有意思的是。撑着那把小花伞,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总容易想起小江老师,想起他那双宽厚的大手。
我上学的那所学堂,坐落在群山之中。学堂离家不远。只是两座山的距离,可真耍走起来,并不容易。一条幽深的小径。两旁茂密的树木,还有那一条似乎永远也不枯竭的小溪,对你们来说或许是难得的人间绝境。要是到了春季,这条路就变得有些难走了。小道上的泥泞不说,平日里文静的溪水顿时会变得狂野起来。湍急的水流经常淹没了两边的小路。不过在这种情况,时常能够看到小江老师的身影。他总是一脚稳稳地踣在独木桥上,带着一脸宛如花开的笑容。向我们伸出那双粗糙温暖的大手。一扯一抱,我们便到了溪水的那边。每每那个时刻,溪边总会留下一串串欢快的嬉笑声。
学堂不小,可几乎处处留下过美好的回忆。在那几株碗口粗的枫树下,小江讲过多少动听的故事。轻轻地抚那几棵大树,小江总有一种难以言传的自豪,他说这是老江的功劳。小江指着校园后面的几棵苹果树告诉我们。那是他与老江亲手载下的。如今校园里盖了栋楼房,可小江对那株有些陈旧的校舍一点也不嫌弃,他说鄢里的每一片瓦。都是他和老江亲手码起来的。最让我们惊讶的是,老江竟然还懂木工,不少课桌还是他亲自蕺出来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禁不住好奇地问老江长什么模样,是不是也有小江一样牡丹花般的笑脸,是不是也与他一样有一双粗糙温暖的手掌。小江爽朗一笑,当然像啦!后来才知道,老江是这里的第一任校长,已经退休多年。
年纪不大的小江,手怎么会那么粗糙呢?这是大伙经常议论的话题。厚厚的手茧不说,那裂开的茧皮,在接送我们时总会磨得小手好痛。也难怪,我们就没有看到小江闲过,春天里架着木梯给苹果树剪枝,夏天时爬上屋顶摆瓦片,秋天里拿着一个硕大的扫帚忙个不停地扫落叶。毕业前的那一年,我们就亲眼见他一块一块地用砖头垒出了一个乒乓球桌。还有一点差点忘了告诉你们,他那双粗糙的手竟然写得一手好字。在他的引导下,不少同学还一笔一画地练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在日记中我就写过这样的句子:“苹果树啊,体要好好地开花,因为小江为你裁过枝条;同学们啊,你要好好地读书,因为小江为你砌过球桌……”
离开大山已经多年了,如今我依然会偶像想起那所学堂。想念那条令人心悸的小溪,想念那张砖头垒起的球桌,想念那棵亭亭如盖的枫树。小江,有句话我一直没有告诉你:我们之所以如此怀念学堂,那是因为那是你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天堂。
点评:写老师的文章不少,选择“手”作为切入角度的并不多。角度不同。下笔也便有了新意。行丈时,无论是溪边接送还是建设学堂,无论回忆老江还是括导习字,均紧扣人物之手,借助出彩细节,造就生花妙笔。如帮助学生过溪时。那一“琦”一“筻”一“伸”之同,便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描写其手时,那一“粗”一“磨”。将老师“手”之粗糙与“爱”之细腻,刺画得淋漓尽致而又情感动人。从细处入手写人,真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