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王肇民水彩的美学表达方式

2016-05-14李秀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彩美学

摘 要:一代水彩大师王肇民凭借自己的审美智慧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赋予水彩画新的面貌。而之所以其作品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正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水彩画艺术实践中的探索成果。

关键词:王肇民 水彩 美学

关于王肇民,也许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能够引发当下许多诸如时代与艺术、主流与边缘、学习与创新、人格与画品、修养与格调、价值与市场等等的探讨。王肇民的水彩画,把国画的笔法、书法的神韵、素描的功力、诗的境界、学者深邃的哲理思考与画家特有的艺术理念和气质熔于一炉。同时,王肇民又吸纳百家,博采众长,贯通古今,将中西绘画的造型技巧融会贯通,吸收民间艺术的精华,以写生的平实朴拙的笔调,创造了大量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水彩画,由此将水彩画从“小品”提高到“大作”的地位。特别是他的水彩静物画和风景画,形象鲜明强烈、质朴自然,富于现代感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由于水彩画是凭水调和色彩,因此色随水走,水随笔走,出现了大量水色轻盈透明的优秀作品,但也不可避免水味有余而物体造型力度不足等弊病。但王肇民的水彩作品则不然,他笔下的水果衬布、人物风景,个个结实坚硬无比,处处厚重有加,以前诸多水彩作品大多力有不逮,难以望其项背。这些结实坚硬的造型得力于王肇民的艺术主张和技法运用。他主张真实则美,有力则美,以形为实质,以神为反映,形可以决定神,形备则神全。《画语拾零》中讲:“不求形似,是五百年来中国绘画之所以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覆辙,不能重蹈。”他的创作,在形是一切的原则下进行,既有情有景,又表现出写生的新鲜,强调作品的真实性,从而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感人力量和生动朴实的美感。王肇民的作品又远远不是照抄对象,不同于那些抄袭对象的一般写生作品:它们极富简洁美,高度概括表现对象,专注于物体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用团块法来描绘物体造型形象,结构厚实严密。而之所以把物体塑造得坚实,得益于他大胆地使用干画法和国画枯笔的运用,该肯定的造型用笔干净,决不拖泥带水。画面该深则深,该淡则淡,明度对比更加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恰到好处的干湿并用,即“干裂秋风湿润春雨”,很好地凸显了物体的造型美。

王肇民的水彩画,除了追求造型有力之外,还特别强调色彩之美。他把坚实的造型与浓艳的色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画出造型坚实又色彩浓艳的水彩作品。水彩作画由于用水调和色彩,又过于追求透明性,导致色度较弱,更像白酒中加入了冷水,淡而无味,迥异于油画用油调和色彩,色彩可以厚而浓。水彩画在色彩表现上不及油画,但我们观看王肇民的水彩画作品时,丝毫没有这种感觉。他的水彩作品的色彩表现力绝不亚于油画,这从他的静物画《红壶》中可见端倪: 红壶作为主体,在画面中塑造得艳丽而厚实,使整幅色彩如油画般凝固。

王肇民的绘画在“高于生活”以及“美于生活”的前提下,注重自然美,突出强调“形”的异常重要,这是他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上显著的特色之一。他在《画语拾零》中相当明确地说道:“在造型艺术上,就形而言,形不是手段,神不是目的。没有形就没有神,有形则必有神,形似则神必似,形不似则神必不似,形神之间不可能有分合,不可能有兼备或不兼备。所谓‘神,是形的运动感,是形的活的反映,形是一切,一切是形,形以外的神是不存在的。”形神关系,自古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议题。不独如此,形与神既是艺术概念,也是哲学概念。自魏晋以来,对此论题的认知就一直存在着不同表述,并非一朝一夕能争出一个结果。从哲学经验上看,本质上只有认知的存在而无是非的存在。在这里,王肇民的观点是拒绝“形”与“神”的可离可合的可能性存在,而并没有否定“神”存在于形之中,这是他的形神一元存在论。王肇民的形神一体理论,无论在哲学抑或在美学上都是讲得通的,且具有较显著的个性色彩,这对于他的艺术创作也有重要的潜在引导作用。

每个杰出的思想家乃至艺术家均有其哲学理念。寻找王肇民的哲学渊源较为困难,原因是他并没有留下这方面的著作文章,只有相似的只言片语。从其性质上看,王肇民对形神的论述似可归为“一元论”与“实用论”的哲学范畴,与南宋时期著名的“永嘉学派”哲学家叶适的哲学思想颇为相近。叶适主张学术要有功利性(即实用性与可行性),若剥离实用而专谈理念,则所学无用。叶适在《习学记言》中讲到:“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在《叶适集.进卷.诗》中又讲到:“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叶适的思想对元、明、清以及更后的学术发展均有重要影响,为后世的哲学实践拓展了宽广的道路。很显然,叶适的物用一元哲学,正是王肇民的主要学术来源。

水彩画创作中的“意境”源于生活,是画家在对生活的感知和解读之后,通过“形”和“色”的形式加以再现和升华,崇尚自然美的“心境”表现,表现一种精神力量。生活的阅历和人品的光华,使得简单的物象在王肇民的水彩画里变得奥妙起来。他在描写物象时不单单是冷冰冰的模仿,而是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深刻理解,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物象融为一体,一笔一色都变成了感情的寄托,一物一象都成为情景交融的形象体现,整幅画面达到了形神的完美统一。同时注重中国传统绘画对笔墨的感悟所形成的美学思想与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相结合,画面在视觉美感和精神内涵上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王肇民的作品中蕴藏着无尽的美学追求和人格魅力,这也是对中国水彩画的完美诠释和提升。其实王肇民传统的笔墨甚至造型色彩,并不能构成中国水彩画风格形成的唯一形式,不过是中国水彩画民族化风格的一种探索。但正由于传统美学思想的滋润和传承,王肇民的水彩画中蕴藏的美学思想,才能在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的文明宝库中闪耀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肇民.《画语拾零》[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

[2]张义德.《叶适与永嘉学派论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秀明(1990.9-),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4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水粉水彩技法研究。现工作于新乡学院学生处。

猜你喜欢

水彩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生活美学馆
水彩的“干”与“湿”
与水彩对话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黄永生水彩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