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少数民族闲暇生活方式实证分析

2016-05-14刘应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

摘 要:本文探讨了山区少数民族闲暇方式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建设科学、文明、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山区少数民族 闲暇生活 生活方式

山区少数民族的闲暇生活的观念与方式正日益改变。变迁中积极的闲暇生活方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消极的闲暇生活方式则影响闲暇主体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个人社会价值的创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良好环境的形成。

一、山区少数民族闲暇生活现状

(一)调查地三岔河村基本情况

普洱市景东县下辖的文龙乡三岔河村有 14个村民小组,382户人家,共1447人,其中男性860人,女性587人,人均收入约为 6300元。该村平均海拔约1500米,交通不便,坡陡路不平,每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和农用三轮车。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核桃、木材等。该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占 95.4%的典型的山区民族农耕经济区。

(二)山区少数民族闲暇生活现状

通过对农民闲暇生活的调查,山区少数民族目前的闲暇生活呈现出“五多五少”:

1.

冬、夏闲暇时间多,春、秋闲暇时间少。通过走访及个人口述,山区少数民族的冬季闲暇时间昀多,夏季次之,春季、秋季是昀忙的时候,平均每天的空闲时间分别为 305min和146 min;农闲季节的空闲时间是农忙季节的 2 倍多。

2.

青年、老年人、男性闲暇时间多,中年人、女性闲暇时间少。从年龄结构来看, 56岁以上年龄组闲暇时间昀长,平均每天为 5.7小时; 其次是25 岁以下年龄组, 为 5.2小时;在 26~55 岁之间的三组中农民闲暇时间都较少。调查发现:男性闲暇时间平均每天为 4.1小时, 女性为 3.5小时。

3.

娱乐型的闲暇方式多,提高型的闲暇方式少。农民的闲暇时间主要花费在闲呆、闲聊、走亲访友、看电视等消遣娱乐活动上,而像学习、阅读书刊杂志、观看电影等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出现空缺的现象。

4.

现代型闲暇方式多,具有浓郁民族风土人情的闲暇方式少。山区少数民族劳作之余的消遣活动大多为看电视、看录像、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和参加政府组织的文体活动,而彝族传统的吹芦笙、三跺脚、打陀螺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却只在节庆或红白喜事时会有表演。

5.

“无奈的满意多”,强烈追求闲暇的少。正如农民所讲:“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休息, 自己的时间自己安排, 能不满意吗? ”农民对闲暇生活时间分配是较为满意的。从纵向比较,目前的闲暇生活时间已经比农耕时间多了。正如访谈中农民所讲:“以前哪有时间闲聊,干完外面(田地)干家里的”。外出旅游、学习型等闲暇消费并没有受到农民积极、强烈的关注。

二、影响山区少数民族闲暇生活方式因素分析

山区少数民族闲暇生活方式演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山区民族地区农民闲暇时间偏少且季节性差别大

山区民族由于谋生方式主要依靠在山地广种薄收,从而导致了山区少数民族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投入很多时间,闲暇时间比坝区的民族要少。农民必须根据农时的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等的生长规律来安排自己的整个生活时间,农忙季节,他们要把除生产时间以外的其他所有的时间都压缩到昀低程度,而在农闲期间,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又会大幅度地增加,劳动时间则会缩短到昀低限度。

2.山区少数民族在闲暇时间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

人们在青年期打发闲暇的方式更多是从大山骑摩托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公所附近的小集市进行玩桌球、打麻将、玩纸牌等新型娱乐消遣活动,在调查中,我发现,这些年轻人所采取的打发闲暇时间的活动,都或多或少带有赌博性质,正如采访中有人所讲:“不玩点钱,就没意思了”。中年期因“上有老,下有小,内忙家务,外忙农活”自然少有闲暇。而到了老年期,子女大多已成家立业,个人负担较轻,因而重新获得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老年人虽然掌握很多民族传统文体活动技艺、手工艺术,但由于山区民族居住的分散性以及交通出行的不便,对老年人而言,打发空闲时间昀多也是看看电视。此外,调查发现,即使夫妻双方干同样时间的农活,但回到家中,做饭、洗衣、带孩子的却大多是女方,这对她们构成了双重负担,其闲暇时间也就大大少于男性。

3.山区少数民族的闲暇生活内容单调

山区少数民族的闲暇生活主要是看电视、玩纸牌、闲聊、闲呆等为消磨时间而进行的活动。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在村委会一个 20平米的房间里,放置着一些简单的桌椅、1台电视、1台 DVD播放机。而这小小的20平米文化娱乐活动室也仅仅只能供应或方便村委会附近极少的一小部分群体(主要是中、老年妇女)。整个村子没有娱乐健身活动场所,村里除小学校园里有一些简陋的体育活动设施与场地外,几乎没有其他锻炼身体的器材设施。一些“阳春白雪”的文化消遣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知识性、艺术性内涵较深的高级文化闲暇活动则进行得很少。同时,山区农民距离县城、乡镇较远,交通不便,致使山区少数民族订阅期刊报纸、参加培训学习等益智型闲暇活动存在障碍。

4.传统与现代闲暇并存,但民族闲暇在现代闲暇的冲击下日渐衰败

一方面,山区少数民族传统的闲暇活动,如吹芦笙、三跺脚、民族刺绣等文体活动却只在节庆或红白喜事时会有表演。在调查中,笔者有幸赶上一户村民为儿子举行婚礼,晚宴过后,尽管天公不作美下了一场大雨,但幸好大雨很快停了,四面八方来的客人主动把院子清扫了一下,在湿漉漉且粘满泥土的院场跳起三跺脚来,参跳者有七八岁的小孩、中年、六七十岁的老人,特别是还有背着孩子跳的年轻父母。大家围在一起跳啊、唱啊,跺脚声、歌唱声,一声胜过一声,一直到凌晨3点多才有人回家,很多人坚持跳到天蒙蒙亮,这一场三跺脚舞会才结束。亲眼目睹了彝族这次三跺脚舞会,我深深感受到了山区少数民族对自己传统文体活动的怀念。在随后的访谈中,更是印证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体活动的眷恋,正如访谈中,有被访者就这样告诉我:“如果有空闲时间和场地,我是希望多有这种活动的,跳三跺脚要人多才好玩(气氛)”。另一方面,各种现代闲暇方式如现代迪斯科、华尔兹等都通过网络或光盘学习,活跃在乡村广场。但是,当前,一些现代低俗休闲方式也正在充斥、改变着山区少数民族的闲暇生活,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庄有70%的大人、小孩、老人都玩纸牌且都是玩钱,只是钱的数额大小不同而已。有的在外辛苦打工挣的钱回家玩上一两个通宵,就全部输光。同时,在驻村调查中,我深刻感受到山村少数民族对玩纸牌的“执着与酷爱”,只要有闲有坐的地方,马上开始玩。这样的生存、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家庭稳定、人际和谐将会产生何等的恶性影响。此外,“酒吧”、KTV等现代闲暇方式对山区少数民族特别是中青年这个群体产生巨大影响。

5.闲暇意识淡漠,“无奈”满意度高

调查发现,山区少数民族农民闲暇意识淡漠,对现有的闲暇活动场所的满意度比较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山区少数民族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闲暇技巧与方法,这是制约农民闲暇生活质量的瓶颈。如在调查中,问及“是否想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旅游、看看”时,就有很大一部分人说“想去但没人领不敢去”。第二,基层政府的轻视,同时缺乏相应的引导和宣传。在调查中,笔者恰逢三岔河村所属的文龙乡举行农民运动会,运动员一个个自豪而骄傲地说“为了比赛是可以不干活儿,家里人即使有怨言也去”,人们茶余饭后说的昀多的就是赛事状况。

三、引导山区少数民族构建科学、健康、文明的闲暇生活方式对策思考

1. 促进农民闲暇生活的知识化

按季节、气候变化组织农民的闲暇生活。农忙时,注意劳动力的补偿与精神恢复,以休息性和娱乐消遣性活动为主;农闲时,注意培养农民的科技文化、专业知识,把闲暇活动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恢复和推动一些健康有益的传统民间闲暇娱乐活动,如吹芦笙、三跺脚、民族刺绣等,既丰富了山区少数民族闲暇生活,又使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山区少数民族闲暇活动环境的造就提供硬件支持

发展壮大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经济收入,多方筹集资金,尤其是增强社会资金的引入,增加公共休闲产品的供给,提供休闲场馆,修缮民俗文化设施,充实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的文化资源。另外,加速村级交通建设步伐。

3.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传承优秀民间文化

在加强现有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和建设的基础上,注意网罗和培育农村中的民间艺人、文化骨干,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给予其必要的扶持,为其提供展示的舞台,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4.建立正确的多层次的闲暇消费观,以追求轻松良好的娱乐休闲生活

在闲暇消费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减少奢靡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形式化消费,增大精神消费在总体闲暇消费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范大平.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

[2]张景安,马惠娣.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应美(1980—),女,普洱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
百年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和
基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手机APP设计构想
基于“蚁族”群体生活方式的家具设计
结合自身经历浅谈考研经验
我国奢侈品市场营销策略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探讨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渔灯节与渔民节庆闲暇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