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课程创新思考

2016-05-14贾燕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特点、学生特点,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现状,提出了改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对策和建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改善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 品德课程 创新教育

小学品德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自 1981年在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之后,一直备受国家与学校的高度重视。随后于 2001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修订)》,并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思想提出了明确要求: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教学方式,全面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全面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教育

教育目标的不同是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小学品德课程是对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开设品德课程,从小学教育发展来看,也是教育创新的有效表现,课程引入了与小学生心理特点相关的课程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教学工作服务。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品德课程创新教学是一种以核心问题为导向,旨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培育问题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品德课程现状

做好小学品德教育意义重大,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品德教育达不到教学要求,并且没能引起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足够认识,品德课程存在诸多缺陷。主要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及目标

为改善小学品德教育的现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及目标。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在具体落实与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小学及基层学校并未完全落到实处,许多小学校还存在着口号多、宣传多,而实际行为少,教学形式多内容少等现象。教师在课堂中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不先进、不实际,必然造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滞后性,导致小学生们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知道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影响其学习效率。另外教师的实际教学往往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进一步降低了品德教学质量。

2.教学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绝大多数的教学老师态度认真,但是思想品德教学成效却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以传统的客体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对新时期教学概念认识的不足,思想上并未肯定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品德课程创新教育的建议

1.精心构建课堂环节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枯燥、单一,并缺乏启发性与创造性,不能起到培养、引导小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的作用,这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功能。因此将课堂环节进行创新、调整十分必要。课堂主要有“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而品德课的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综合及开放性等特点,涵盖面十分广阔。结合品德课程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面对异彩纷呈的有形的无形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要精细构建课堂环节,独具慧眼、善于取舍和识别,把它们合理地运用于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构建一种开放性、活动型融自然、人文、科技为一体的综合课程,用鲜活的资源去设计、组织和指导儿童自主探究、发现、体验。

2.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

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品德课程创新要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服从、命令关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形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相互尊重、真诚交往、彼此信任、共同探究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互动、合作来完成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构建,从而进一步达到全面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可以通过开展具有实践性的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绿色环保、关爱老人、爱护动物等,让他们去体验、感受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在实践中去体验社会、观察社会,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加以探究。

3.品德教学与生活相融贴近生活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真实的生活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脱离了实际生活去培养学生的品德,只是流于说教,学生无法接受必定达不到教育效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一方面要以真实生活事件为例来展开课程,另一方面要以普通的事件为主,真理源于生活让学生更能真切地体会。孩子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就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于力铮.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杨今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开设现状的分

析与反思[J].教育实践 与研究(A), 2011(02):16~17.

[3]李元元.以新思路新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4]刘玮.让学生在思品课堂上大胆地“说话”[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作者简介:贾燕群(1983.05—),女,浙江萧山人,小教一级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小学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