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2016-05-14吕佳佳
吕佳佳
摘要:研究通过文献、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护理系部分学生的职业态度进行调研,以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态度现状,寻找他们职业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培养护理专业本科生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维护护理队伍的稳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现状;对策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护士需求数量日益增加,同时对护士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目前护理队伍流失严重现象也日显明显,这就导致了“社会缺、护士走”的尴尬局面。而护理专业本科生是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职业态度直接影响着未来护理队伍的稳定。因此,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未定的职业态度,对于稳定护理人才队伍,保证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职业态度概述
职业态度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职业的评价和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倾向。护理职业态度就是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护理职业态度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心理统合过程,被认为是现代护理人才素质的首要组成成分,是优化护理人才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现状研究
(1)职业认同方面
护理职业认同是护理职业态度的基础,只有从内心认同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意义,才会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调查发现,护理专业大一学生在不加任何理论知识、不进行任何医学实验等手段的干预前提下,多数学生表示愿意接收这样一份有着“白衣天使”美称的工作,认为护理专业神圣而崇高。但随着专业学习时间的延长,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更加了解,反而职业态度随着年纪的升高而慢慢降低。曾有研究表明,人们的行动可以改变先前的认识、感受和意向,特别是当人们觉得自己对行动负有责任的时候。护理专业学生在经历临床实习前后的职业态度反差最为明显。半数学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后的职业态度明显下降,他们的职业态度渐趋相同。普遍认为长期从事繁琐、辛苦的“伺候”工作非常辛苦,并且认为从事长期的“三班倒”的护理工作会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年级越高,与临床接触越多,学生的专业思想越不稳定。
(2)专业学习行为方面
护理专业学生在经过始业教育、专业理论讲解、专业见习操作等相关教学活动的敢于后,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接受系统、深入、持续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操作实践。多数护理专业在校生对临床实践及护理专业充满着新鲜和好奇,学习态度基本端正,学习氛围良好。良好的学习行为有利于稳定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有助于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
四、影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主要因素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形成受多重因素影响,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讨论。
(1)个人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职业兴趣有助于职业态度的形成,当学生选择了与自身兴趣爱好相一致的职业后,就比较容易对该职业产生长期的依恋,所谓“爱一行干一行”。另外,个人因素中还存在性别差异。目前收到就业容易,上岗后发展空间大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专业的男生越来越多,但多数男生并不认为是自己的理想专业,以致于“干一行爱一行”。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调查表明,学校对护理专业的重视、护理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学术活动等都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态度产生影响。目前,医学院在整个湖州师范师范学院的二级学院中,发展前景良好,学校也告诉重视该学院的发展。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内外的专业实践。除此之外,专业任课教师的学识、教学风格与方法、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等等也会对学生的专业态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3)社会因素
访谈发现,目前社会因素是影响学生职业态度形成的关键因素。首先,护理职业社会地位低,难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其次护理工作琐碎、劳累,难有成就感;再次,不平等现象明显,医尊护卑首当其冲,用人体质不平等体现在护理本科生与其他大专、中专生无区别对待,等等。这些或细微或共性的社会因素让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态度飘摇不定。
五、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对策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已经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多渠道共作用互为之。首次应加强社会宣传,形成尊重、理解、宽容的社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其次实施临床带教,加强人道主义教育。临床带教是护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建立专业态度的关键时期。爱岗敬业的带教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用实际的护理实例感染提升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