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2016-05-14刘宁
刘宁
摘要:全球化环境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社会各行各业对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需要也日益加大。而我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尚不乐观。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
科技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社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加,中外合资企业的增加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给跨文化交际人才带来挑战,那就是,大学生如何用英语与外国进行有效的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理解跨文化交际,首先需要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这两个概念。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严格且精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笼统来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那么,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什么呢?外国学者班尼特和艾伦(贺子夜,2011)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三层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运用于交际中,并成功的实现交际。贾玉新(李智,201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成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系统构成的系统型模式。”本人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与交往的过程(言语或非言语的交际行为)便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二、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首先,大学生缺少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机会,因此,对其他文化存在情感态度上的偏见。尤其受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片面的认为其他国家的文化是糟粕,从而不愿接受其他文化。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产生厌烦心态。大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偏见也阻碍了跨文化交际。其次,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有待提高。很多大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跨文化交际的教育,因此在教授文化课程时,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案。外语老师不能提供给学生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的任务与实践机会。这也成为影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重要因素。再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李建忠,2002)。中国学生一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的是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注重经验的东西。而在西方文化中,逻辑分析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因此,来自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往往会就同一问题产生分歧。中国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会对某一事物产生偏执,从而阻碍了跨文化交际中。最后,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教师针对性的教授课本内容,分析句型等,而忽略了对方文化知识的教授,即语言学和文化的相互分离,从而导致学生“应试性”的接受知识,而没有掌握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只重视知识性的测试,而忽略了应用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测试。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
交流。在课堂上,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课,缺少语言运用的机会和应用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结语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社会极其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力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诸如固定思维模式,对其他文化的偏见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为社会发展所服务。受传统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学生接受的西方文化知识较少。并且,大学生在校学习,有较少运用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